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全民艺术网络普及的探索与启示

2020-07-20许姝

人文天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六艺学堂文化馆

许姝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状态。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各地文化馆和艺术培训机构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探索线下转线上的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了线上艺术普及的新局面。“新六艺学堂”是山东省文化馆于2014年创办的艺术类普及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以乐、舞、戏、曲、书、画六个方面为主要教学培训内容。疫情发生以来,山东省文化馆把线下“新六艺学堂”成功转移到线上,不仅实现了“停课不停学”,还将课程的“空窗期”成功转化为“窗口期”,打造成公益性艺术普及的网络品牌,其创新实践为疫情防控常态下全民艺术网络普及带来了诸多有益启示。

一、疫情下公益性艺术普及网络课堂的现实必要性

(一)物质消费低迷,精神文化需求增长

一场疫情,让庚子年的春天变得沉重,没人能给出疫情彻底结束的准确日期,物质性消费持续低迷,公众出现心理困惑和不适。大量的闲暇时间,使得人们对文化艺术教育辅导、专业技能增长、培养业余爱好等方面的需求大幅增长。在艾瑞网对关键词汇进行搜索,截至2020年5月,教育精神类产品已跃居全网搜索榜第一位,应“宅”而生的精神食粮真正成为疫情下全民“刚需”的焦点。

(二)公益性艺术品牌众望所归

疫情之下,人们的闲暇时间剧增,为寻求精神慰藉,往往青睐于平时想学而没有时间学习的艺术科目,知名的公益性艺术品牌更是首选。山东省文化馆“新六艺学堂”经过多年悉心打磨,群众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比例、群众知晓率、社会文化活动的影响力、群众满意度逐年增强,已成为群众文化工作中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公益类艺术活动品牌。每年春秋两季,市民对“新六艺学堂”品牌的搜索量占全网站总量的28.7%,互动留言14000余条;全年总计800个课时,仍供不应求。“新六艺学堂”在2017年获得“全国文化馆(站)优秀群众文化品牌”称号,2018年获评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疫情发生以来,“新六艺学堂”品牌倍受关注,参与者增多,足以看出品牌的知名度。

(三)互联网大创意时代催生艺术类产品突破性变革

新冠病毒肺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不聚集、互相保持安全距离不仅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每一个公民对社会的责任。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面对面授课的传统艺术课堂已经不能满足疫情下的社会需求。危机总能催生突破性的变革,以强大的互联网、智慧平台、即时通信软件等各种手段为支撑,网络远程艺术课堂已然成为缓解疫情下社会艺术类教育教学产品供需矛盾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二、“新六艺学堂”线上培训的探索

网络教学不同于传统面授课程,是传统教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是多部门全方位立体化共同合作的成果。

(一)优秀师资打造卓越网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传统面授课堂,讲台下有学生情境式的互动和应答,即使有小的教学瑕疵,也会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被轻松带过。疫情阶段的网络教学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则是一种挑战,在只有自己的安静的教学氛围下,心理紧张与教学局限在所难免。课堂没有了真实的互动情境,横亘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那块屏幕难免会让双方交流产生距离感。网络课堂正是考验教师课堂把控力、语言组织力、讲解示范力、网络操作力的试金石。“新六艺学堂”教师团队一直以来都秉承省级示范先进性标准,认真遴选文化馆内中青年骨干及专业乐团、大学教师等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担任授课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经验总结,预判教学重点与难点,定制网络化教学方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精准讲解,为全省示范性艺术网络课程的普及做好了铺垫,打好了基石。

(二)录播教学打破网络传输瓶颈

“新六艺学堂”是艺术类综合公益课堂,其中声乐课、器乐课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众所周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的传播质量对于音乐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输出声音的质量在音乐课堂的表现大大超出其他语言讲座类、绘画书法类课程,如果采用即时通信软件如“钉钉”“微信”“腾讯会议”等网络直播的形式授课,信号不佳、影像模糊、网络延时、影音不同步等问题就会逐步显现。影像模糊,学生无法看清教师细微的技术动作;网络延时、影音不同步,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到教学内容上,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员学习兴趣。针对以上情况,“新六艺学堂”采取提前录制课程、后期编配剪辑、分时分段播出、平台反復观看的形式,解决网络传输因素对艺术课堂造成的困扰,最大限度地保证声音和画面质量,还原课堂现场感。对于简单易学的普及性课程和篇幅短小的艺术作品,录播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后期制作团队为各门艺术课程编配文字解释和趣味动画,进行艺术作品分析、大师风格版本对比,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三)专业设备破除远程屏障隔阂

艺术类教学属于专业性强、技术难点多的课程,“口传心授”“手把手教,面对面学”一直是该类课程秉承的传统教育方法。例如,钢琴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现场弹奏示范新曲目,学员通过对教师弹奏乐曲时身体、手指、演奏状态等细节的观察和模仿,体会其中的微妙,学会其中的技术。一般的录播课程虽然可以实现“面对面”学习,但对于细节官场、聆听演奏等都会大打折扣。为了适应艺术类课程的这一特点,“新六艺学堂”采用多机位全方位立体化拍摄,360度无死角打造优秀课程。摄像机作为视频采集能力最强的设备,其画面质感、对焦性能和存储能力是手机或摄像头很难与之相比的。“新六艺学堂”的所有课程录制均采用专业级影视录像及录音设备,三机位同时拍摄,近远景交替,保证课程整体流畅的同时,又有重点示范特写。超广角摄像设备Go Pro也加入网络课堂硬件队伍,88琴键的钢琴示范、大卷轴的书画作品都能轻松入镜,将一流的视觉体验带给每一位学员。专业级收音设备清晰还原现场立体声,排除噪音和其他干扰。优质的声音采集能力,对于音质要求高的声乐课、器乐课等无疑是最大的帮助。如此全方位的硬件配合,带给学员身临其境的现实体验,助力优质课程再升级。

(四)完善课后反馈机制,构建完整教学体系平台

一直以来,人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网络教学在方便快捷的同时,对学员自主学习与自我评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员在观看完教学视频后,加深理解、主动练习就需要作业反馈系统的支持。同时,山东省文化馆注意到,无论视频录播课还是网络直播课,都无法完成师生互动,只能单方面被动灌输知识,学习的情况不能及时反馈。“新六艺学堂”以学生为本,自主建设公共服务文化云平台,学员可以在观看完每周课程后及时在云平台上反馈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交图片或视频作业、在线与任课教师交流等。这不仅能迅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也方便教师及时指正、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录课方式,实现教学相长,闭合了网络艺术课程教育的最后一环。

三、启示

疫情发生以来,如此大规模地让艺术爱好者在家通过线上学习接受系统辅导培训,对在线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线艺术教育所带来的利和弊,也引发人们对在线艺术教育行业未来发展的讨论与思考。

第一,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公益类艺术培训机构肩负着重要社会责任。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作为公益性艺术培训机构,应当积极发挥独特优势,主动承担社会职责,精心组织、开展全省导向性、示范性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广泛传播普及文化艺术知识,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二,认清疫情下网络艺术培训的局限性,继续探索建立线上与线下艺术教育融合发展模式。囿于艺术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山东省文化馆长期以来遵循“一对一”或“面授集体课”教学的教育模式,在这个特殊时期,如何迅速转型并适应“教育新时代”成了一个新课题。我们应当认清,疫情只是“催化剂”,“线上+线下”的艺术培训模式已经成熟,教育者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探索挖掘适合艺术门类的融合方式。将线下与线上优势互补,不拘泥于传统课堂,也可借助互联网优势将课堂带到自然中、带到生活情境中,更好地打破当前教育模式的局限。

第三,着眼未来发展,必须提质增效,补齐数字化建设的“欠账”。当前我们处于“智能变革”的时刻,而此次疫情也让全领域对于技术的价值有了更切实的体验。网络互联时代的基础设施亟需智能化的手段来实现深度数字化转型,我们还需在数字基础设施、云智能平台及安全统一运维等方面,共同构建智慧应用和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各级政府也应加强规划,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形式,丰富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加大线上數字文化资源开放,着力提升公众参与度和运营推广能力,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提质增效。

结语

无论是实体课堂还是网络教学,背后都是对教育规律的把握。“新六艺学堂”网络艺术培训课程与其说是疫情期间的迫不得已之举,不如说是顺应时代变化扩大文化馆影响力的新方式。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在空间、人数、时间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随着后期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对公众的开放,“新六艺学堂”所有课程将全部面向市民,惠及更多热爱艺术的人。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提高碎片时间利用率,实现网络艺术培训常态化、合理化。

相信随着科技进步,尤其是5G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合力作用下,跨时空、高效率、趣味强的新型艺术网络教学模式终将打破传统教育壁垒,成为契合时代、普惠大众、展现艺术价值魅力的常态化存在。

[责任编辑:张  玙]

猜你喜欢

六艺学堂文化馆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西周时期数字五学六艺
御风六艺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六艺”之“五射”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