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企业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探究

2020-07-20何鸿飞

人文天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指标评估价值

何鸿飞

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在于文化企业,而我国文化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截至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数量占全部文化企业的比例还不足10%。资金是所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必需品”之一,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会受到融资能力的影响。在我国,对于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文化企业来说,一方面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缺乏固定资产等抵押物。此外,高度不稳定和难以预测的文化消费市场使得文化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商业风险。上述因素导致文化企业未能充分体现自身的企业价值,难以获得资金支持,阻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文化企业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西方国家引入了资产评估行业,企业价值评估是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推动,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和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越来越需要企业价值评估的指导。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于2016年4月制定并发布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为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提供了行业规范和理论指导。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上各类与文化企业价值评估相关的交易行为十分活跃。尽管我国文化企业价值评估在政策和实务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现实发展过程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对文化企业的价值内涵认识片面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通常将文化企业的价值划分为有形资产价值和无形资产价值。有形资产是文化企业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一般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文化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特许经营权等等。由此可见,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对于文化企业的价值内涵仍是从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未曾考虑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

(二)传统的评估方法不适用于文化企业

评估文化企业价值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具体分为三类——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这些方法立足于财务会计视角:成本法根据企业的历史投入得出企业在某一时点的静态价值,收益法将企业现在的价值归结为未来收入的贴现值,市场法依据竞争企业或市场看法测算出企业的市场价值。然而,传统的评估方法不适用于文化企业,评估方法需要创新和完善。一方面,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大多数文化企业正处于成长期,盈利模式差别较大,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文化企业持有的资产大多是无形资产,人力报酬占据了成本的绝大部分,而这些资产、成本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

(三)缺乏客观标准和市场监管

我国缺少针对文化企业价值评估的专业机构,资产评估行业缺乏权威的文化企业价值评标准。此外,我国目前关于文化企业资产评估的相关立法尚不健全,存在市场监管的漏洞。这导致价值评估过程中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等问题,有些评估结果出人意料。例如,2015年的“造富神话”——华谊兄弟公司以10.5亿元收购了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的股份,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仅为500万元,300倍的溢价引发了市场热议。

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属性探析

(一)商品属性

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市场中自由流通、买卖的对象,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即它们凝结了生产者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并满足了消费者的某种需要。消费者对于不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拥有不同的偏好,可以计算出消费者为了获得文化产品和服务而愿意放棄的其他物品的数量,并且建立起相应的需求函数。生产商品会产生边际成本,将价格和供给量一一对应即可建立起相应的供给函数。如果把这些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结合起来考察的话,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就能够找到它的均衡点,均衡价格和均衡供给量便可以确定。

(二)准公共产品属性

除去部分私人文化产品和服务外,大部分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消费的过程中很少会被独享,它们担当了经济学家所称的“准公共产品”的角色。准公共产品的判断依据在于受益的非排他性或者消费的非竞争性。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受益上的非排他性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于大部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不会影响、排除他人的消费。例如,一位消费者很难全部占有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某一款图书而禁止其他读者的消费行为。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文化产品和服务有两个明显的表现:第一,在消费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消费者每增加1个单位的需求,企业相应的生产成本不会增加或可近似忽略;第二,任何消费者获得了某项文化产品或服务,很难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图书馆为例,新增一位借阅者,对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成本的影响微乎其微,并很少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使用。当然,上述论断是建立在文化产品和服务极为充足的前提下。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很难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只在某一特征上表现明显,因此,可以认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具备准公共产品属性。

(三)文化属性

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一般产品和服务有一定区别,这主要体现在其文化属性上。对于“文化”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戴维·思罗斯比在《文化政策经济学》中指出:“一是指某个群体或社会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二是指各种门类的艺术实践活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蕴含着文化内涵,它们不只是为了简单的交换目的,而是向消费者传递着生产者的创意和象征性信息。文化产品和服务之所以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所认可,是因为它们是精神的、审美的,能够提高社会文化认同。

三、文化企业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全面性原则

价值评估体系应当充分分析文化企业的特殊性,选取能够全面反映文化企业价值的指标。在横向上考虑文化企业的具体价值内涵;在纵向上既要兼顾企业的历史情况,还要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2.科学性原则

价值评估体系必须将各项指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准确、客观地反映文化企业价值的真实面貌,各指标之间不能相互重复、相互矛盾,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同时,还应科学地确立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有一定的支撑依据。

3.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

文化企业价值评估是一种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类指标,对于前者应当用定量的方法去确定,对于后者则要用定性的方法去衡量。应将两种方法辩证统一起来,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4.可操作性原则

文化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实务操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选取的指标必须是可获取的信息资料,评价标准必须是具体详细的,能够被投资者和评估人员理解和使用,否则就不具有实际意义。

5.静态与动态结合原则

文化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一方面要考虑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投入,反映企业的现有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企业成长速度很快,同时还面临着各种风险,这些对企业价值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还应综合考量企业的成长性、发展性、创新性等方面,通过动态指标来调整、预测企业未来的价值。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类

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商品属性、准公共产品属性和文化属性,因此可以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维度构建文化企业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基于此,本文选取了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力求全面、科学地反映文化企业的价值大小。

(三)指标体系的解释与说明

1.经济价值维度

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一般的商品属性,因而文化企业与一般企业具有相似性,会产生经济价值,能够对社会和公众产生经济上的意义。在评估经济价值时,可以借鉴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出发,考察企业在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和微观企业上的经济价值。

财务数据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财务指标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比较和研究,以此对企业的财务现状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本文通过10个三级指标来评估文化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依次是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公司的历史投入与产出,只能评价经济绩效,在全面分析公司价值方面存在缺陷;非财务指标分析与之相反,更多是考虑未来,关注财务报表之外的因素。本文选取7个三级指标:宏观层面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从业人数增长率和出口總额增长率,中观层面的市场占有率,微观层面的管理层素质、无形资产数量和研发费用占比。

2.社会价值维度

大多数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文化企业分担了一定的政府责任,为社会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因此,文化企业具有社会价值,这种价值可以通过文化企业自身的社会贡献和外界对于文化企业的社会形象这两个角度来进行评估。

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主要是从价值角度考量文化企业为国家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包括经济发展贡献、社会保障贡献和环境保护贡献三方面。本文选取6个三级指标从上述三个方面反映文化企业对于社会的贡献,依次是国民经济贡献、就业贡献和税收贡献,员工收入贡献和公益行为,环境效益。社会形象包括了企业的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前者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违法违规行为、获奖与荣誉和顾客满意度等4个指标来评估,后者通过员工满意度来评估。

3.文化价值维度

根据文化同心圆理论,文化产业的核心在于文化或说是创意,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并对应着不同的商业价值。文化企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可以在表层带给消费者美的感觉和享受,另一方面又在深层向消费者传递着象征性的信息,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公众。因此,可以从艺术层面和象征层面来评估文化企业的文化价值。

文化产品和服务所具有的美感、和谐、外形及其他的艺术特征是公认的文化价值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分析文化企业的文化价值时,可以通过艺术层面的原创性、审美性、历史性和情感性等4个指标来衡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们是向消费者传递象征性信息的工具,服务于一个更大的沟通目的。文化企业的文化价值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一种象征层面,可以通过教育功能、社会认同和公共参与度3个指标来评估。

(四)指标体系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企业,各级指标所占的权重应适当调整。根据文化企业的职能、性质差异,我国文化企业大致可分为经营性文化企业和公益性文化企业(详见表2)。对文化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之前,应该区分评估对象的企业类型。对于经营性文化企业来说,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其主要目的在于盈利、创造财富,因此在评估过程中更侧重于其经济价值,相应的指标权重应当更多些。与之不同,公益性文化企业承担更多的是满足公共文化需求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满足社会公众的一般文化需求,因此,对于这类文化企业的评估应重视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与之相对应的指标权重需要更多些,对经济价值的考量适当降低。

第二,评估过程应注重实地考察和企业走访,提高数据来源的可靠性。除财务指标之外,指标体系中的多数指标数据无法通过财务报表来获取。此外,多数中小文化企业并非上市公司,其财务报表并不公开。因此,在具体的实务操作过程中,针对被评估的企业,应采取实地考察和企业走访等方法,获取第一手数据,这样能够提高数据来源的可靠性,避免由于数据的真实性问题而导致评估失效。

第三,定性类指标应由专家、专业机构等进行考察和评估。文化企业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共有35个具体的三级指标,其中有许多指标属于定性类指标,特别是文化价值维度中的定性评估指标,具有较高的专业壁垒,一般的评估人员或机构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需要专家或专业机构的参与和考察,如艺术理论家、艺术批评家及画廊机构等给出具体的评估结论。

[责任编辑:刘  霞]

猜你喜欢

指标评估价值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