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中医药综合康复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作用

2020-07-20赵福淑杨顺勇

中外医学导报·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

赵福淑 杨顺勇

【摘要】目的:分析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中医药综合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法将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有患者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药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实验组相比明显更高,数据对比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有差异,数据对比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综合康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

【中图分类号】R24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2-0049-01

目前随着我国患病率的不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脑血管疾病可以根据病理性质分为两种,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脑梗塞等等,主要是指患者由于脑部血液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的缺血缺氧,再由缺血,缺氧所引发局限性脑组织坏死。脑卒中患者很容易导致后遗症的发生,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相关文献记载,对患者实施中医药综合康复临床效果显著。鉴于此,选取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抽取66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组方式按照抽签法进行,分别为对照组(n=33)和实验组(n=33)。两组患者经过CT、MRI诊断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研究中的治療方案认可。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17例,年龄在47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22±3.13)岁;实验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46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1±3.21)岁。上述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常规抗血小板、溶栓治疗,口服丁苯酞软件囊(生产单位: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50139,2005-01-19),用法用量:2粒/次,3次/天。

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药综合康复,方法:(1)针灸方法:取患者患侧的上解痉穴、手指井穴,采用无菌针灸针对患者进行施针,每次施针时间为2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半个月。在患者针灸结束20min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2)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对患者进行适应性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主要包括起做训练,体位变换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步行训练以及上楼梯训练和下楼梯训练。

1.3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越高,康复情况越好。

1.3.2观察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简短精神障碍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统计学计算,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计算软件对本次研究的MMSE、NIHSS评分进行计算处理,其中两组MMSE、NIHSS评分应用(士s)和T值进行描述和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与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越来越多,在众多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为脑卒中,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临床特点,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3]。目前对于脑卒中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但是对于患者肢体功能,方面治疗效果较差。有关专家认为,对患者采用中医药综合康复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提高。通过对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患者实施中医药综合康复,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在针灸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通过治疗使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提高[4-5]。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患者发病后的1-3个月对患者进行有计划并合理的康复运动。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同时也提高总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实验组在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方面,相对于对照组优势明显,再次验证了这一理论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中医药综合康复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作用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秀莉.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2):196-197.

[2]程河,陈雨临,李青.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针灸、康复基础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8,40(1): 40-43.

[3]胡斌,郑学伦,陈勇, 等.分期针灸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Jak2、P-Stat3蛋白水平改变的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9,54(5): 317-318.

[4]傅勤慧,裴建,刘李静, 等.针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8,7(1):10-14.

[5]李文涛.中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更见效[J].康复(健康家庭),2018(11):59.

[5]方剑乔,陈利芳,马睿杰, 等.中风后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Z].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嘉兴市中医医院, 杭州市中医院, 嘉兴市第二医院,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7.

猜你喜欢

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CT定量测量老年COPD急性期患者支气管壁厚度的价值
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