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奇侠士到共产党人的华丽转身

2020-07-20陶余新

铁军 2020年7期
关键词:合肥新四军抗日

陶余新

1949年1月21日,江淮明珠合肥迎来了解放,首任市长是郑抱真同志。

郑抱真是一位传奇式人物。在那个风云多变、政局动荡的年代,他从迷茫彷徨到奋起觉醒,从爱国人士转变为中国共产党人,最终成为一名江淮抗日名将。

追求正义,奋起抗日

郑抱真1897年3月出生在合肥北乡吴山庙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贫困的农村生活、艰苦的童年时代,将他们的性格磨炼得嫉恶如仇、正直刚毅,兄弟三人先后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4年,郑抱真随大哥郑绍成到达上海,成为“斧头帮”骨干成员。1929年, “斧头帮”改为“铁血抗日锄奸团”,郑抱真是该团的“二号人物”,负责内外联系、行动谋划及筹备武器装备等工作,经常奔走于南京、北平、广州、香港等地。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铁血抗日锄奸团”改为十九路军抗日救国义勇军,由2000多人发展到5000人。他们以偷袭、夜战为主,善于巷战,一度占领了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1932年4月29日,侵华日军在上海虹口公园举行集会,纪念天皇生日。驻沪最高指挥官白川义则带领10多个重要成员,包括一名舰队中将司令官、一名陆军中将师团长和日本驻华大使重光葵等悉数登上主席台。十几分钟后,郑抱真通过朝鲜义士尹奉吉事先安放在热水瓶底的定时炸弹,白川义则等3人当场毙命,重光葵大腿被炸断,主席台上的其他人全部受伤。

当月,郑抱真他们还组织人员,成功地袭击日军舰队,炸伤了日军旗舰“出云”号,炸死多名舰员。

九一八事变后,郑抱真接受了把上海各界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捐资护送到东北的任务。为了躲过日伪的层层搜查,郑抱真机智地先把各界捐献的珠宝、首饰和现金全部换成金条和金锭,再找到可靠的银匠,将金子打在皮箱的筒角镶嵌在皮箱上,再用结实的牛皮从外包住缝上,将手枪和子弹也藏在皮箱的夹层里,最终顺利地送到东北义勇军手上。

刺杀奸贼,为民除害

1931年6月,针对蒋介石的反共言行,郑抱真他们决定教训一下国民党,对蒋介石下手。而此时,蒋介石正在庐山太乙峰别墅指挥剿共。

郑抱真先派一位年轻女性扮成阔太太提前上山,将两支手枪拆放在四只金华火腿里,成功躲过军警的盘查。之后,他又派刺客陈成上山,取出手枪后追踪蒋的行动。一天早晨,蒋下山走动,一直跟踪的陈成快速掏出手枪,不巧被卫士发现。卫士先开枪,陈成当场牺牲。虽然这次刺蒋未成,但蒋介石因此受到惊吓大病一场。事后,蒋下令悬赏500大洋要取郑抱真的脑袋。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六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大小头目都要到会。郑抱真抓住这次机会,派记者孙凤鸣混入会场。会议结束到室外照相时,孙凤鸣抓住机会,向亲日派头领汪精卫连开3枪,发发命中。后来虽然从汪身上取出2颗子弹,仍有1颗子弹一直留在汪精卫的腰脊椎部无法取出。

1936年3月,郑抱真与王亚樵、余亚农一同去广西梧州,三次说服桂系头领李宗仁、白崇禧出兵反蒋。

当年10月,王亚樵在梧州准备去延安,却被戴笠派特务杀害了。郑抱真夫妇大胆地去为王亚樵处理后事。之后,郑回到上海,将夫人李云和孩子们安排在老百姓家,自己只身一人回到家乡,组织武装积极投入抗日活动。

参加新四军,加入共产党

早在上海组建“淞沪抗日义勇军”打击日寇时,郑抱真即与上海的中共特科负责人李克农多有往来,郑还将李引见给王亚樵。李克农多次传达中共对“淞沪抗日义勇军”的声援与支持,毛泽东同志曾赞扬王亚樵他们“杀敌无罪,抗日有功。”

1937年七七事变后,安徽进步人士石寅生在寿县和合肥一带组织抗日后援会、自卫军等。郑抱真以前与石寅生合作过,毅然回到家乡参加自卫军。1938年3月,日军进攻皖北,各县相继陷落。安徽省动委会派人组建皖北人民抗日自卫军,石寅生部为第一路军,郑抱真任该军第二支队司令,成为当地很有名气的爱国抗日队伍。

在此期间,郑抱真主动与新四军第四支队联系,两支队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联系。郑抱真与时任中共寿县六合中心县委书记黄岩及寿县县委书记董吉贤关系密切,还经常邀请新四军的政工干部到二支队讲课。

1939年初,国民党皖北行署主任颜仁毅得知郑抱真与共产党、新四军关系密切,便下令解散二支队。郑抱真闻讯后毅然率部加入新四军,与国民党顽固派彻底决裂。之后,郑抱真被任命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淮南抗日游击纵队纵队长,梁从学为副纵队长。

1940年初,郑抱真经张云逸、戴季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爱国民主人士向共产党人的华丽转身。之后,他被提升为江北游击纵队副司令员,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兼江淮四分区专员,安徽省军区后勤部长等职。

参加新四军后,郑抱真参加过周家岗战斗、藕塘保卫战、攻克定远城、皖东地区反扫荡等数十次战斗,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1949年1月合肥解放,组织上根据郑抱真的军政素质和工作能力,派他回到家乡担任合肥市首任市长,后调任皖北行署副主任(副省级),安徽省政府秘书长等职。

首任市长,殚精竭虑谋开拓

1949年3月,郑抱真任市长不久成功破获了一起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为解放军过江扫除了一颗毒瘤。

那天,郑抱真得到报告,说市内有一不明电台活动,军管会几次派人侦察却未抓获。于是郑抱真亲自出马,带着卫士一大早从洪家花园出来,到四牌楼一带转了几圈,再向西南方向走去。

他们来到得胜门城墙处停下,郑抱真命令卫士仔细查找各个住户。三天后卫士报告,在南园发现一户人家,“不像一家人,倒像上下级关系。”郑下令部队抓捕,当场缴获美制袖珍电台一部、干电池一大箱、密码一本,还抓获军统少将组长和上尉报务员等多名特务分子。

这次行动使国民党失去了一个重要情报来源,为大军渡江提供了保障。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兼省长宋任穷赞扬:“这是郑抱真同志的绝招,是大军渡江的喜讯,抱真同志功不可没!”

合肥解放了,但当时是一个烂摊子、穷摊子,财政十分困难。郑抱真创造性地提出:发行地区性信用公债,让企业、民众购买,这样不仅可以迅速解决当时的金融困难,还促进了物资流通商贸营业。同时,他还倡导并亲手办起了合作社,在城内开设农民招待所,解决了外地、外乡支前农民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促进了大军渡江的保障工作。这些举措都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表扬。

大军过江前夕,三野主力七、九兵团的许多部队都集中在合肥地区及巢湖沿线进行筹船演训。渡江战役总前委设在肥东瑶岗,安全保卫、后勤保障任务十分繁重。郑抱真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地工作,身体严重透支。由于长时间的奔忙操劳,生活无规律,郑抱真积劳成疾,于1954年12月在上海病逝,享年57岁。

斗转星移,转眼70年过去了,但合肥人民没有忘记老市长郑抱真和革命前辈们。2019年10月,合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中共合肥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举办“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郑抱真的儿子郑鑫、兒媳王志军、孙子郑毅、重孙女郑雅楠等应邀参加,儿媳在会上作了生动深情的发言。他们还将郑抱真当年穿的大衣和战争年代使用过的物品捐献出来,成为合肥新四军抗战纪念园重要的馆藏文物。 (本栏目责任编辑 丁 岚)

猜你喜欢

合肥新四军抗日
合肥的春节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小小书画廊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