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桂枝甘草汤加减治疗心阳虚型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

2020-07-20

关键词:脉象桂枝甘草

许 鹏

(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内蒙古 包头 014040)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心脏神经症,以心脏不适为主要表现。其临床特征是心血管症状和神经系统疾病相结合。患者的主观感觉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呼吸急促等,但尚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影响心脏的疾病的临床证据,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均未见阳性结果,且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该疾病的临床危害主要表现为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精神负担。在严重的情况下,影响日常生活。长期的心理疾病可能导致器质性心脏病[1]。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惊悸”、“郁病”范畴。本文采用中医疗法,将心阳虚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针灸配合桂枝甘草汤加减治疗心阳虚型心脏神经症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80例心阳虚型心脏神经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治疗组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28~58岁,平均(38.25±4.15)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3.5±1.5)年;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30~55岁,平均(37.5±5.5)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4.0±2.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且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心悸、胸闷、气短等心血管系统症状,且出现和变化与心里因素密切相关;焦虑、寐差、乏力等神经衰弱症状;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主症:心悸,胸闷、气短;兼证:焦虑、寐差、乏力、肢冷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或结、代。

排除标准:有心脏器质性病变者;排除肝、肾、脑等器质性病变者;排除内分泌和代谢疾病者;恶性肿瘤者;精神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中药予桂枝甘草汤加减,基本方:桂枝18 g,炙甘草9 g。随证加减,水煎取200 ml,顿服。针灸选穴:神庭、百会、膻中、内关、神门、通里、关元、三阴交。神庭、百会采用电针刺,接华佗牌电针仪SDZ-Ⅱ型,疏密波,强度以能耐受为度;关元采用温针灸;其余穴位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 mg/次,每日两次,口服、谷维素片20 mg/次,每日3次,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每日一次,每晚睡前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脉象的改善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1)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制定。①显效: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明显改善,症状评分下降超过70%;②有效: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有所改善,症状评分下降超过30%:③无效: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无改善,症状评分下降低于30%。总有效率=(总病例数-无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患者脉象改善判定标准:参照《临证脉学十六讲》[5]并自拟评分制定。脉象正常者0分,脉象异常但不典型者2分,脉象异常且典型者4分[6]。

(3)患者不良反应主要类型包括食物下降、恶心呕吐、皮疹瘙痒、腹泻、转氨酶升高。为实验统计分析提供基础[7]。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数据以%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治疗组在改善单项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3)两组患者脉象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脉象在治疗后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脉象改善情况对比

(4)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不良反应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躯体障碍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心理因素与本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其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虽然药物治疗临床疗效值得肯定,但都有各自的禁忌症,长期服药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出现症状反复或加重的现象,导致患者难以坚持服药。

中医学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于“心悸”、“郁证”范畴。张仲景《金匮要略》:“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认为前者因惊而脉动,后者因虚而心悸。临床中以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为主症。常伴有胸闷、焦虑、寐差等症状。病性以虚为主,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气、血、阴、阳不足,心失所养;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水饮等扰乱心神所致。治疗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行气化痰、养心安神等为治疗大法。

桂枝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篇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太阳篇》[8]:“心为阳脏,而汗为心之液,发汗过多,心阳伤,其人叉手自冒心,里虚欲为外护也。悸,心动也,欲得按者,心动筑筑然不宁,欲得按而止也。是宜补助心阳为主,桂枝、甘草、辛甘相合,乃生阳化气之良剂也。”故可见桂枝甘草汤证心悸的病机为心阳随液外泄,以致心阳虚损。治法为温通心阳。方中桂枝辛甘性温,入心助阳;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二药相伍,有辛甘合化、温通心阳之功。心阳得复,则心悸可愈。本方为温通心阳的祖方,药味虽然简单,但桂枝用量较大,并且一次性“顿服”,故疗效显著。临床治疗心阳虚损之证,常以此方为基础加减:胸闷、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者加茯苓24 g,大枣20 g;肢冷、气短、面色苍白者加制附子6 g(先煎40分钟),党参12 g,黄芪15 g;焦虑、寐差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 g(先煎30分钟)、远志15 g、甘松12 g。头晕目眩、动则加重、恶心呕吐者加白术15 g,茯苓24 g。

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有较好的效果。神庭属督脉,神即神明,庭即前庭,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之前庭,故名神庭[9]。针刺神庭具有醒脑开窍、镇静安神之效。百会是督脉穴位,在头顶正中,是各经脉阳气汇聚之处,针刺百会有补脑益髓、升提阳气等功效,对改善中枢神经的功能及血液循环有直接调节作用。神庭、百会采用电针刺,可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气血循环,叶忠亮等[10]证实电针刺激神庭穴有镇静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关元为任脉经穴,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温针灸此穴具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作用。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可理气和中、镇静止痛、养心安神,《备急千金要方》:“凡心实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林华等[11]指出针刺内关可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状循环的血流,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增强心室收缩和舒张力,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膻中为任脉经穴,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有行气解郁、宽胸理气之功效。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通里为手少阴心经之络穴,又别走手太阳小肠经,二穴针刺用补法可补心通阳,镇静安神;配伍三阴交健脾益气,调补肝肾,滋阴养血,宁心安神,为气血双补之用,故三穴共奏温阳通络、培土制水之治。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中药能明显改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理想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治疗期间还应避风寒,畅情志,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规律生活,防止复发。

猜你喜欢

脉象桂枝甘草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喊魂
情绪对脉象的影响研究综述
我的发现
脉象采集分析系统的设计
冠心病的脉象研究
甘草混合蜂蜜可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