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效果观察

2020-07-20卢丽鹂唐艳琴谢彩璇列锦艮戴小玲刘嘉维袁金翠

关键词:感染率病房新生儿

卢丽鹂,唐艳琴,谢彩璇,列锦艮,戴小玲,刘嘉维,袁金翠

(广东省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 东莞 523320)

新生儿对于外界环境的敏感性较强,加之其自身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抵抗病毒和疾病的能力较差,因而新生儿病房内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这不仅会加重新生儿的疾病症状,还会诱发严重医疗纠纷[1]。为新生儿采取综合护理,能够保证新生儿病房中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平稳,控制感染率。侵入性操作会提高新生儿出现感染的几率,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此类感染的发病率,从而对预防新生儿感染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20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家属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新生儿:(2)家属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新生儿.采用计算机表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出生时间(18.6±11.5)h,观察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出生时间(17.1±11.7)h,观察组新生儿与对照组新生儿在发病时间以及年龄与性别等方面进行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为新生儿提供综合全面的干预措施,具体的内容如下所示:(1)环境管理:为新生儿提供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保证其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维持在合适范围内,空气流通,配备专业的消毒人员,负责其室内空气、物表及地面的消毒工作。(2)抗生素的管理: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新生儿的感染部位、感染程度以及生理特点合理选用抗生素,其种类、疗程、用药剂量、用药途径以及联合用药等均需特别注意,防止新生儿出现耐药性以及菌群失调的现象。(3)机械通气的管理:在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等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皮肤粘膜损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防止细菌侵入,并采取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措施[3]。(4)加强消毒隔离:新生儿的奶具及衣物均一人一用一清洁一灭菌;床单元及使用中的仪器设备等物表清洁消毒一天两次,保持清洁,发现污染及时处理;与新生儿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及物品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未经消毒不得混用。(5)加强基础护理:每日晨间为新生儿清洁面部及全身皮肤,检查眼睛有无分泌物,口腔有无溃疡及鹅口疮,脐部有无红肿,臀部皮肤是否清洁干爽,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对躁动的新生儿采取合适的保护性约束,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6)成立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等,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执行率及正确率;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慎独精神[4]。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临床护理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选择x2作为两组新生儿感染率进行比较,结局以%体现;最终检验结局呈现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

2 结 果

观察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两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新生儿感染是临床常见并发症,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免疫系统功能发育不全,新生儿为接触过子宫外的病原体,导致新生儿免疫力较差,导致临床感染率较高。所以,加强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十分重要[5-8]。围产期护理措施不断进步,也提高了早产或低体重儿的生存率,比起健康足月儿,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免疫力较低,身体的脏器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同时新生儿皮肤和肠道黏膜较为脆弱,加上长时间住院后需要采取各项身体检查,采取静脉营养支持和抗生素治疗,侵入性操作会导致新生儿的感染率升高,严重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重症监护室病房新生儿感染率在25%左右,而新生儿感染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加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护理能够控制感染率,保证新生儿生命安全[9]。本次医学研究在新生儿病房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医学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两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加强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有助于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改善,提高新生儿的康复速度。在新生儿病房实施以新生儿为核心的护理服务模式,能够从新生儿的实际情况、并发症风险和临床症状出发,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方案。因为新生儿自身机体抵抗能力较差,需要反复实施吸痰、应用呼吸机等治疗,这就会增加新生儿的呼吸道感染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应认真落实口腔护理、勤更换体位、及时倾倒冷凝水、根据管道的使用要求进行更换、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防止新生儿发生呼吸道感染。因为新生儿表皮的角质层尚未发育完全,因而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真落实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时,也要做好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尤其皮肤皱褶处,从而降低新生儿皮肤感染发生率。同时,每天做好新生儿奶具的消毒清洗工作,防止细菌进入肠道诱发感染。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新生儿病房的探视人数,减少新生儿与外界的接触几率[10-11]。

综上所述,新生儿病房中的新生儿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新生儿出现感染的几率,保证新生儿的预后效果,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新生儿预后,对预防新生儿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感染率病房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病房
和静县牧区土尔扈特牧羊犬犬瘟热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