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脉介入治疗拔管过程中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及护理

2020-07-20李凤梅

关键词:阿托品心率动脉

李凤梅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 吉林 132022)

现阶段,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过程中,冠状动脉造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型术等,在治疗冠状动脉狭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上述治疗过程中,患者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症状,比如面色苍白和大汗淋漓等,甚至还会导致意识丧失的出现,称之为神经反射。要想避免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应加强拔管前补充血容量的应用,将患者的注意力进行分散化,从而给予避免神经反射一定的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44例行冠脉介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分别为24例、20例,年龄为30~73岁,平均年龄为(50.6±4.5)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高可至99.0%,均加强PTCA加冠状动脉支架术的应用。在术后,患者术肢足背动脉波动良好,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6小时,对ACT进行测量,均比150 s拔管小一些。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22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拔管之前,测量ACT均在160秒以下,对血压和心率等,实施记录并测量,患者取平卧位,在拔管时,手指应按压穿刺部位动脉内口,结合触摸足背动脉波动,以此来把握按压力度,持续减压至少为15 s,然后加压包扎,时间控制在12小时左右,借助1 kg沙袋予以压迫,在拔管后,实施24小时心电图监测,30分钟内,间隔5分钟进行1次血压测量。针对术肢足背动脉波动温度皮肤颜色,应予以实时观察,在术肢制动控制方面,应避免超过12小时。常规准备阿托品0.5 mg,多巴胺和利多卡因剂量分别为40 mg、100 mg[2]。

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前6小时,实施静脉输入0.9%生理盐水1000 ml,心率在1分钟应高于55次,但是应低于100次,血压拔管应为60~90 mmHg。对照组心率同观察组相同,血压拔管应为60~90 mmHg。

2 结 果

两组患者拔管前后血压和心率对比,如表1所示。对照组在拔管后,SBP、DBP出现降低的趋势不相同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拔管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例数为5例,经给予阿托品0.5 mg镜推,进一步缓解了症状。观察组拔管前后,心率和血压差异对比差异显著并不显著,尚未出现严重迷走神经反射。

表1 两组患者拔管前后血压和心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拔管前后血压和心率对比(±s)

对照组(n=22例) 对照组(n=22例)拔管前 拔管后 拔管前 拔管后SP(mmHg) 138.1±27.1 94.2±35.2 122.2±11.1 119.6±8.6 DP(mmHg) 78.8±15.6 58.9±18.6 67.0±4.2 70.6±6.6 MAP(mmHg) 117.99±23.37 80.66±27.39 102.5±7.9 101.9±6.4 HR(次/min) 72.5±12.1 53.6±13.7 65.5±3.6 63.1±3.4

3 讨 论

在PTCA加支架植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经常出现,血容量不足、心理紧张等是主要的成因要素。其中,如果血容量不足,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造影剂,会加大血管扩张几率的出现,甚至会引发渗透性利尿,因此,务必采取可行的应对措施,在术后,应引导患者适量饮水,比如2小时内饮水应高于800 ml,在患者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6小时内静点盐水1000 ml。首先,在心理护理方面,对患者将手术过程进行讲解,争取与手术保持密切配合,并自主联系床上大小便,尽量将患者的紧张情绪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其次,对病情予以密切关注。在拔管前,对血压和HR进行测量,无异常才可以拔管。在拔管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将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准备到位,与医生形成紧密配合,借助心电监护进行拔管,5分钟进行1次血压测量,对两侧足背动脉搏动出现出现差异进行观察。其中,应与患者加强交流和联系,以此来进行患者的注意力进行分散化。最后,有效处理迷走神经反射。实施静推阿托品0.5 mg,并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如果症状尚未改善,可以联合使用升压药多巴胺和阿拉明,从而有效缓解和减轻症状。

综上所述,在拔管前,加强血容量的补充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将患者注意力予以分散化,不断控制或防止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阿托品心率动脉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HPLC测定洋金花中阿托品的含量
心率多少才健康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离心率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