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措施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7-20黄亚平

关键词:心内科病历优质

黄亚平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质量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同时也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心内科患者具有疾病种类多、并发症多且病情严重等特点,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就极易造成护患纠纷。我科从2019年6月起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与传统护理模式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心内科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基础组(55例)和优质组(55例)。基础组中,女21例,男34例;年龄范围39-81岁,平均(49.2±8.1)岁。在优质组中,女19例,男36例;年龄范围42~79岁,平均(50.6±7.2)岁。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无差异,符合统计学对比条件(P>0.05)。

1.2 方法

基础组患者以常规护理干预为主,优质组则实施优质护理措施,优质组患者的具体护理流程如下。(1)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程序为方向,达到患者称心,家属放心,护士安心。(2)护理人员在跟随医师查房的过程中,要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并知晓患者护理需求,跟踪护理计划并进行效果评价,主动进行修正。(3)对于新入院患者责任护士按照护理计划内容收集患者资料并评估,负责入院指导,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知识五个方面收集资料并进行评估。危重患者的病历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轮班护士除完成本职工作外,需详细掌握各类患者的情况。(4)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主动对全体患者进行早间问候,对夜间危重患者进行安慰。要求科室全员注意文明用语的使用,注意着装和个人形象。(5)根据心内科患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时,需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所能接受语言。除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外,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进行集体宣教。

1.3 护理质量评价

观察指标以院级-科级-责任人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展开,各项评分越高说明情况越好,考核内容包括:(1)护理效果评分,其中涵盖基础护理质量,治疗监护无误,技术操作规范,无护理事故差错等项目。(2)护理过程评分,其中与患者沟通情况,直接护理时间,交接内容全面性,交接内容体现护理程序。(3)健康教育内容评分,宣教内容是否及时全面,患者掌握教育内容程度,患者能否积极配合。(4)护理病历质量评分,要求病历中评估表8h内完成,记录完整并能够准确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组间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行t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 果

通过不同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优质组患者风险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基础组(11.43%);护理质量评分情况,优质组患者显著优于基础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n) 护理效果 护理过程 健康教育 护理病历基础组(n=55) 31.06±1.67 48.33±5.12 49.08±5.23 30.11±2.09优质组(n=55) 41.66±2.89 49.89±5.14 49.23±6.12 41.65±2.89 t值 9.242 0.724 1.374 9.242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有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模式的运用在心内科护理中效果显著。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持续质量改进具有以下优点:①能够使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不断强化管理和监督;②规范化护理体系的操作指导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能够丰富知识储备,增强责任意识,使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提高,依据患者疾病的不同特点制定护理标准按照计划实施。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使护理人员的素养大幅提升,由过去的被动服务转为主动关心照顾患者。优质护理不仅能够让患者受益,更重要是促进护患和谐。当然大力推行优质护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低年资护士素养不高、护理人员和患者比例不合理和人为因素等问题。需要在工作中一边总结一般克服,使整体护理水平稳步提高。综上所述,优质化整体护理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猜你喜欢

心内科病历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病例”和“病历”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