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护理干预在脑外伤失语症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20

关键词:失语症脑外伤高压氧

曹 婷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脑外伤失语症是指以脑外伤为原发疾病,导致的患者语言理解和表述功能障碍。该疾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也可能成为其他疾病的诱因,需要给予及时干预治疗。分析认为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病情改善有效,语言功能依然不够理想,给予高压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病情,我院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外伤失语症患者中,选取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1~75岁,平均(52.8±4.6)岁。观察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2.7±4.8)岁。两组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跟踪患者疾病态势,了解患者体征信息,给予药物应对感染,降低颅内压,控制各类并发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高压氧护理干预:清除患者脑组织各处外伤坏死物,常规包扎、止血、抗感染,核准患者外伤无严重出血和渗血问题,且意识清醒,可给予高压氧护理干预。将患者送至舱内后,逐步调整高压舱内的压力,将其升高至0.2兆帕,给予患者供氧面罩进行吸氧。在此过程中,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患者高压氧护理干预的积极作用、基本方式、面罩的佩戴使用方法,对患者进行疏导,告知患者“少许不适感属于机体正常反应”等,保持患者依从性。患者吸氧过程中密切进行体征监测,患者体征波动严重、血压快速升高,应将舱内压力降至0.15兆帕,或暂停治疗。患者呼吸平顺、体征稳定,则持续进行治疗,共20分钟。之后将舱内压力逐步降至大气压水平,将患者移除舱外进行10分钟休息,给予二次治疗,方式与第一次治疗相同。每d治疗一次,持续进行7 d治疗。患者病情无改善,以3 d为间隔,进行第二轮治疗,方式以第一轮治疗相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变化,该表满分100分,得分与语言能力为正相关。另评估干预有效率,患者病情好转、体征稳定为显效,患者病情和体征有所好转为有效,显效和有效构成总有效率,其余为无效。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变化

两组护理前失语情况相似,护理后观察组失语情况改善明显,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变化(±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变化(±s)

组别 n 护理前评分(分)护理后评分(分)观察组 52 (31.2±6.4) (63.9±5.1)对照组 52 (31.4±6.1) (51.2±4.8)t-0.225 12.032 P->0.05 <0.05

2.2 两组干预有效率

观察组干预有效率较高,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有效率

3 讨 论

失语症为脑组织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脑梗死、出血性卒中、肿瘤以及脑外伤等。失语症对患者日常生活具有显著影响,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病情为目标,需重视对该症状的应对。分析发现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失语症情况虽有改善,但并不完全理想,给予高压氧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60%以上,较常规护理高约15%~30%[1]。干预有效率则达到90%以上[2]。我院研究与此与此相同,观察组干预有效率为96.15%,护理后的失语症病情也得到明显改善。

脑外伤失语症,与脑组织损伤、血氧供应不足直接相关。常规护理重视病情缓解、症状控制,但对脑组织血氧供应的改善有限。因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状况的反应十分敏锐,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脑组织功能的不可逆损伤。高压氧护理干预可应对上述问题,该方式重视在封闭空间内向患者提供高浓度的氧气,快速改善脑组织以及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实现病情的快速控制。

综上所述,脑外伤失语症的护理中,行高压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病情,提升干预效果,可推广。

猜你喜欢

失语症脑外伤高压氧
失语症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吸氧真能减压缓解脑疲劳吗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压氧护理干预在脑外伤失语症中的应用效果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