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频域分析

2020-07-20李汝莉

关键词:变异性频域脑血管病

李汝莉,王 尧

(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功能科,广东 深圳 518121)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经成为第一位的死亡原因[1]。心率变异性通过检测可连续正常窦性心搏周期的变异数,简单、无创且快速[2]。心率变异性包含控制脑血管系统和体液调节的信息,评估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均衡性,对于脑血管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3]。本研究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共90例,包括30例脑梗塞、30例脑出血和30例健康人群。所有脑血管病病人经过CT或MRI进行确诊,无植物神经功能相关的疾病,如心力衰竭、甲亢、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检测前未使用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脑梗塞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50~78岁之间,平均年龄(60.8±4.3)岁。脑出血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3~80岁之间,平均年龄(61.3±4.7)岁。正常人群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59~78岁之间,平均年龄(62.0±5.1)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方案通过了该院的伦理委员会。

1.2 研究方法

采用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Holter-star24h全信息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记录后采用软件程序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

1.3 观察指标

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包括高频HF、低频LF和极低频VLF。

1.4 数据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的方式进行表示,三组被检验变量服从正态分布、满足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三组人群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比较: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三组人群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比较(包括高频HF、低频LF和极低频VLF)。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高频、低频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频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和对照组比较,高频、低频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频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比较,高频、低频均高于脑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频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人群频域指标比较(±s,ms2/Hz)

表1 三组人群频域指标比较(±s,ms2/Hz)

注:与对照组比较,#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n 高频HF 低频LF 极低频VLF对照组 30 200.3±79.5 366.4±96.5 863.4±203.8脑梗死组 30 1091.4±267.8* 803.8±183.2* 689.3±136.7*脑出血组 30 153.3±67.5*● 256.8±84.2*● 903.8±256.9#●

3 结 论

心率变异性又称心率波动性,表明自主神经调控心脏的定量指标,是正常窦性心搏之间心动周期时间和频率的差异,反映心脏节律性变化的规律及自主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4]。目前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包括基于线性分析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非线性分析。时域分析计算简单易于接受,但是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不能区分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张力及均衡性。非线性分析包括功率谱法和散点图法[5],较难转化成数据分析。频域分析包括总功率、高频、超低频、极低频、低频,可以区分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张力及均衡性。国外研究发现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调节有密切的关系。自主神经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组成,两者维持正常的心脏生理功能,一旦发生损伤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或者猝死[6]。

本研究中心率变异性指标采用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包括高频HF、低频LF和极低频VHF。结果显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高频、低频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频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和对照组比较,高频、低频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频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比较,高频、低频均高于脑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频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自主神经紊乱,并且脑梗死患者较脑出血患者严重。脑梗死的病人伴有心脏并发症的概率较高,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猝死约6%由心律失常导致,因此脑梗死影响心血管的自主神经功能[7]。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副交感神经功能下降导致交感神经活性相对亢进。脑梗死梗死灶与心血管中枢越近发生心电图改变的几率越高,随着病情的加重心率变异性的指标逐渐下降[8]。对于脑血管病病人进行早期心率变异性动态监测能够有效分析自主神经的失衡情况,对于脑功能的损伤程度及病情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9]。心率变异性是评价自主神经最有价值的方法,早期进行动态观察不仅能够反映自主神经平衡破坏的情况,而且能够判断病情的演变,识别高危病人,指导临床治疗[10]。

综上所述,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作为评价脑血管病病人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受损的程度,对卒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变异性频域脑血管病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脑血管病知多少
基于频域的声信号计权改进算法
频域稀疏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处理和快速成像稀疏阵列设计
网络控制系统有限频域故障检测和容错控制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基于频域分析和低通滤波的光伏并网逆变器谐振抑制研究
第十一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专题论文刊发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