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可地尔对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0-07-20肖匀波

关键词:血管病尼可地尔稳定型

肖匀波

(贵州省荔波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南 558400)

本文探讨了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本次实验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6年1月1日~2018年10月31日,将其分为尼可地尔组与常规治疗组,组间分布为尼可地尔组n=25,常规治疗组n=25。尼可地尔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2:13,年龄分布在22~78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5±0.29)周岁。常规治疗组的男女比例为13:12,年龄分布在25~75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5±0.39)周岁。

纳入标准: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均知晓了本次实验研究的全部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当中的一般资料不全者。(2)拒绝加入本次实验者。

1.2 方法

1.2.1 尼可地尔组治疗方法

尼可地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了尼可地尔(Nicorandil药品规格:5 mg*10片*3板)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口服,每天服用5 mg,每天服用三次,对患者连续治疗4周。

1.2.2 常规治疗组治疗方法

针对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了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调脂药物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每周发作的次数以及治疗心绞痛的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将所有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的相关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之中,计量资料比较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对比表述方式为(±s)。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形式校准,检验表述方式为(n/%)表示。P<0.05作为本研究统计学意义校准基线。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尼可地尔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尼可地尔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x2=6.8182,P=0.0000。

2.2 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每周发作频率比较

尼可地尔组患者的心绞痛每周发作的次数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每周发作频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每周发作频率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周) 治疗后(周)常规治疗组 25 11.32±1.24 3.82±1.62尼可地尔组 25 11.28±1.26 5.28±1.53 t-0.1131 3.2760 P-0.9104 0.0020

3 讨 论

心绞痛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在罹患该疾病之后,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该疾病也被称为冠脉综合征,也被称作为微血管病型心绞痛。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被分为稳定性微血管病型心绞痛以及不稳定性微血管病型心绞痛[1-3]。尼可地尔作为我们国家极为常见的一种药物,这种药物可以通过降低细胞疆内钙离子浓度、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减轻患者的心脏的前后负担。本文探讨了尼可地尔对于心绞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4-5]。

经过本次实验研究可以明确的得出结论: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尼可地尔可以较大程度上的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心绞痛发病几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应用当中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血管病尼可地尔稳定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和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心肺血管病杂志》可直接使用的英文缩略语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稿约
《心肺血管病杂志》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