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改革探索研究

2020-07-20韩宗元李晓静王家庆

农产品加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原理应用型考核

韩宗元,李晓静,邵 玉,王家庆

(1.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辽宁抚顺 113122;2.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沈阳 110866;3.通化师范学院食品科学院与工程学院,吉林通化 134000)

“食品工程原理”作为食品科学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设计思维计算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食品工程原理”的课程内容广泛,包括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的操作设计过程原理、设备的原理及其应用。因为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操作单元和应用设备种类繁多,所以“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涉及“数学”“物理”“物理化学”等课程知识,需要对学生进行定量运算、试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等方面的训练,相对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付出大量时间去探究学习,所以与其他理论课程相比,“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比较难学,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强。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进行了改革研究:2010年于慧春等人[1]以“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内容,从分析课程难度大的原因入手,提出具体教改措施,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进、实践环节的加强、对学生的关爱等。通过这些措施,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2015年刘静等人[2]以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内容,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2015年丁轲等人[3]针对农业院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课程教学、课程实验和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结合等4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等。针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建设,以工程理念为导向,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食品工程原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研究,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1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建设框架

基于现有师资情况,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组建教师课程组,共同进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充分利用不同教师的优势,积极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协同提升“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效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工程教育理念为导向,将“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按照不同食品生产单元操作过程与设备进行分类,重新构建“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环节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现场教学、多媒体、双师同堂、案例结合、理实一体化等辅助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考核、小组内部考核、组外互相考核等考核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沟通反馈机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整理学生反馈意见,并逐渐改进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进行重构。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建设框架见图1。

2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实践

2.1 理论教学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中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作为“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学习的基石,其掌握深浅程度对工程应用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4]。所以“食品工程原理”理论课程设计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食品工程原理”理论课程设计,将其理论课程进行立体化教学环境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食品工程中典型操作加工及设备的设计原理与基本知识。从而初步学会从设计方案到工程图纸设计的思路、基本过程和方法,为今后的食品工程设计积累丰富的经验。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立体化教学环境设计见表1。

表1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立体化教学环境设计

通过对食品加工生产行业企业进行市场调查,对食品加工中典型食品加工操作过程与相应设备进行分析,结合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与认知规律,将典型食品加工操作与相应设备的实践案例结合到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现场讲授,将典型知识与技能结合成专业知识模块和创新设计实践模块,学习情境设计6个项目,每个项目根据不同内容设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任务单元。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单元框架设计见表2。

表2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单元框架设计

2.2 实践教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门面向食品工业的工科专业[5]。在“食品工程原理”实践课程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接近食品加工生产实际,要具有实用性与应用性。因此,设计“食品工程原理”的实践教学题目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种类广泛,不同的食品生产企业所具有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会有所不同,所以针对不同食品生产企业,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不同的生产加工设备,必须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践教学题目,这样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既能使学生在试验设计过程中更好地达到锻炼,也能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学有所用,也契合应用型教育的初衷,同时还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食品工程原理”实践教学项目任务管理是对试验项目实施步骤进行逐级分层式管理。首先要推动“食品工程原理”实践项目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基础上,结合具体食品加工操作与设备应用的实践案例,把课程相关内容与实验内容组合成多个教学项目。充分利用食品综合加工实验室现有生产线与设备设置情景教学,将课堂转移到实验室进行同步现场教学。并且,在课外开展市场食品工程调研、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发挥兴趣教学。最后,拓展课外转向工程基地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整个项目管理以实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目标为目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食品工程原理”实践项目任务。

“食品工程原理”实践项目任务管理设计见表3。

3 考核及评价

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考核与评价环节,考核总分值定为100分,考核采用过程考核方式与技能考核2个方面,其中技能考核主要包括理论原理知识考核和工程试验设计操作考核。

表3 “食品工程原理”实践项目任务管理设计

过程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出勤、试验操作等,占总体分数30%;过程考核主要是为了及时提醒学生用积极良好的态度进行学习,并且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便于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技能考核包括理论闭卷考核(期末考试)占总体分数40%;工程试验设计操作考核在实验室进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实践技能、动手能力、技术性与完成实验报告等,占总体分数30%。其中,工程试验设计操作考核包括工程操作过程(10%)与工程成果展示(20%)2个方面,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考核,要求每组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与工程实验设计完成相关项目任务,并以论文或者报告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在成果展示过程中要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和教师的反馈,同时组内进行互相评价,为了保证公平性,所有组内与组间评价要采用匿名的形式进行。

“食品工程原理”评价体系标准见表4。

表4 “食品工程原理”评价体系标准

4 结语

以工程理念为导向,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融合到理论教学中去,再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理论与实践学习中。与此同时,学生在汇报和听取其他学生成果汇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成果对比,查找不足,起到反思再进步的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质量,为食品产业可持续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原理应用型考核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内部考核
基于电力系统备自投实现功能原理概述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