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位一体”产学协同培养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模式探索

2020-07-20张令文李欣欣计红芳毕继才马汉军

农产品加工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产学四位一体研究生

张令文,李欣欣,计红芳,毕继才,马汉军

(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达290万人,创改革开放40年来的最高纪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在校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可以看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扩大。在这种快速扩张的形势下,高校研究生教学资源紧张的现象逐步显现。从高校的教学资源来看,导师数量、科研经费、设备条件等短期内可能无法充分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教育资源短缺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如何解决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与教育资源缓慢增长的矛盾?最好的“捷径”就是向产业“要”资源,学校与产业“联姻”,产学协同培养研究生。

“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新时代特点的研究生培养有效途径。“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优势和特点越来越突出[1-2]。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产生的一门学科。最初的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术理论研究型人才,该学科研究生毕业后基本能够到高等学校和相关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然而,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食品行业的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工作,多数不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3-4]。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开展“产-学”联合培养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研究生模式的研究,建立一套适合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可为提高学校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四位一体”产学协同培养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1.1 “四位一体”的内涵

“四位”是指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中涉及到的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科研平台、师资等4个维度,组成“四面体”的不可或缺的4个面,分别代表产学协同育人的4个契合点。“一体”是指由上述4个“面”共同构建的“四面体”产学协同育人利益共同体。

课题组通过到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和充分研讨,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人才的需求,学校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坚持以更新产学合作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4个环节为契合点,深入开展与校外企业的合作,整合并利用企业的优秀教学资源,产学协同构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

“四位一体”产学协同育人模式的示意图见图1。

1.2 “四位一体”产学协同培养研究生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1.2.1 产学协同共拟人才培养方案

在“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指引下,河南省实现由“中原粮仓”向“国人厨房”的转变,目前正在向“世界餐桌的目标进军”的大背景下,学科邀请“双汇”“众品”“思念”等河南省大型食品企业,北京恒慧通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延津精益珍食品有限公司、新乡迪士酒业有限公司、卫辉市世魁清真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郑州新农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产业技术人才参与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新修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优先选择河南省急需发展的粮食资源深度利用和畜禽产品保鲜加工为切入点,保证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等学位课不变的情况下,适度调整选修课的课程,产学双方通过调研、研讨和座谈等形式科学合理配置学科方向选修课,着重提高课程体系的实用性、针对性,增强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需要的贴合度,进而满足培养专业人才所需,体现产业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中的诉求。

1.2.2 产学协同共建课程

课程是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是一种以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活动。学科通过产学协同,针对“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食品安全研究进展”等课程的具体要求,召开产学双方技术骨干共同参加的研讨会,研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结轨,课程教学内容与生产需求结轨。学科聘请了企业中的基础理论扎实、工程技术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人员,以专题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农产品加工及贮藏领域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及企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上述举措,有利于研究生进一步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开拓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1.2.3 产学协同共搭教学科研平台

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平台是引导研究生将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工程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5-6]。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不仅需要校内实验科研平台的支撑,而且也需要产校合作建立的稳定、高水平的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依靠自身良好的实验和科研条件,以科研实力较强的农业农村部国家猪肉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河南省粮食资源深度利用工程实验室、肉类工程技术研究所、食品安全与检测研究所等研究所为基础,搭建了较高水平的校内实验平台和科研平台。同时,学科选择前期建设基础好、合作交流融洽的企业开展共建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延津县笑脸、精益珍和新乡迪士酒业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联盟。在延津产业集聚区食品园区建立了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充分创建高校、研究所、企业、产业园区的设施设备、研发经费、高技术人员等条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1.2.4 产学协同共培师资

企业为学院教师提供企业实践的岗位和课题的调研平台,校内研究生导师走进企业、进入基地,积极参与企业的重大工程项目研究,进而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指导能力,促进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先后有导师40余人次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学院积极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并聘任企业、研究所等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技术人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任教,指导研究生开展实践和科研活动。通过产学共建一支“产学互通、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双导师队伍,为该学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人才支撑。近年来,学科先后聘请了北京恒慧通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等单位的技术人员5名为兼职硕士生导师。

2 “四位一体”产学协同培养研究生的实施效果

2.1 加强校企结合的紧密度

“四位一体”产学协作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各行为主体在“产学合作,互惠互利”的平台下,互为要素、互为动力、互相制约、互相激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学校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已经建立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20多个,合作企业的数量和合作紧密度逐年增加。

2.2 促进学科建设

“四位一体”产学协作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较好地推动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学科建设。近3年来,学校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农产品深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科研团队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食源性生物活性成分科研团队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畜产品加工及质量控制”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质量控制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粮食深加工产品品质改良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申报成功。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主持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甘薯精深加工技术的中试与示范”和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冷鲜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导师队伍中,新增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名,省高校创新人才和省杰出青年各2人,1名导师获“金厨奖”。

2.3 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四位一体”产学协同培养研究生模式实施以来,该学科研究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近3年,学科研究生共发表科研论文72篇,其中SCI或EI收录20篇(详见表1)。此外,已毕业研究生多数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双汇”“众品”“思念”等河南省大型食品企业研发中心的核心技术骨干大多是学校本学科硕士毕业生。毕业生能够从事技术研发、技术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学校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研究生论文发表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学校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研究生论文发表情况统计

3 结语

学校“四位一体”产学协同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产学协同育人过程中,形成了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产学合力,推进了产学在研究生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产学协同育人既助于高校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也助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及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推动了高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位一体”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只是适应社会需求,要做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产业同频共振,甚至达到引领社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还有大量的改革工作要做。相信通过产学协同,一定能实现产学同频共振、符合产业要求或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产学四位一体研究生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产学”融合教育模式探究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模式探讨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