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GhERF14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功能验证

2020-07-18赵龙飞袁玥明聪

种子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拟南芥

赵龙飞 袁玥 明聪

摘   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初步探索分析基因功能的方法日渐成熟。为了探索棉花GhERF14基因的功能,构建过表达载体,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拟南芥中,通过筛选纯化获得纯合体转基因植株,观察表型,发现GhERF14基因对拟南芥的生长状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分析基因的功能为后续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拟南芥;GhERF14基因;功能验证

1   材料

野生型、拟南芥大肠杆菌感受态DH5α、农杆菌菌株GV3101,植物过表达载体pCAMBIA2300-35S-OCS(含KnptⅡ基因)由本实验室保存。

2   试验方法

2.1   拟南芥pCAMBIA2300-35S-OCS-GhERF14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过表达载体在试验前期已经构建好的目的基因与带有35S的过表达载体连接即可,方法可参照目的基因与PMD19-T的连接方法。

2.2   电击法转化pCAMBIA2300-35S-OCS-GhERF

14重组质粒转移到农杆菌GV3101

将验证好的质粒利用电击的方法转入农杆菌GV3101中。

2.3   拟南芥侵染液配制

将含有pCAMBIA2300-35S-OCS-GhERF14重组质粒的农杆菌新鲜菌液1‰加入含有50 mg/L的Kan、50 mg/L的Rif的新鲜灭菌L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8 ℃、200 rpm的恒温摇床30~36 h,直至菌液呈橘黄色,菌液OD600值为0.6左右为止。缓冲液配置500 mL体系:MS Medium 1.185 g、蔗糖25 g、Swillter-77 150μL、乙酰丁香酮(AS)500μL。4 ℃,5 000 g离心沉淀摇好的菌液,弃上清,用配制好的缓冲液在冰上悬浮,直至OD600值为0.5左右为止[1]。

2.4   拟南芥的侵染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取已经盛开的拟南芥植株,用剪刀去除果荚和花败的花,将花蕾浸泡于已经配制好的侵染液中,花蕾充分接触侵染液,时间不超过1 min,对侵染结束的植株进行遮光处理24 h,温度为23 ℃。每间隔5~7 d侵染1次,直至拟南芥生育期结束,收取拟南芥T0代种子,去除杂质,放于37 ℃恒温烘箱中24 h后进行筛选鉴定。

2.5   拟南芥DNA的提取以及PCR检验

取适量的新鲜拟南芥叶片,利用无菌研钵在液氮中研磨,然后根据Magen公司生产的植物DNA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对提取的拟南芥DNA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对DNA质量好的模板进行PCR检验[2]。

2.6   转基因拟南芥的生长状况调查

将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在温度、光照、湿度相同的生长环境下进行培养,观察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在苗期、抽薹期、成熟期的生长状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及阳性植株筛选

将验证正确的含有pCAMBIA2300-35S-OCS-GhERF14的农杆菌GV3101,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对T0代种子进行50 mg/L浓度的Kan检验收取阳性植株,对T1、T2、T3植株单株收取种子,并对T1代植株叶片提取DNA,进行PCR凝胶电泳检测[3]。

3.2   拟南芥转基因植株表观形态

在T1代分别选择2个株系进行单株收种,然后分别在相同的环境下种植并进行筛选纯化,分别以T2-1、T2-2作为标记。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与野生型相比苗期生长较慢,生育期延后当野生型抽薹后,T2-1、T2-2才刚刚长满叶,通过对比T2-1、T2-2发现:T2-1相比T2-2长势更弱、更慢。推断这可能与农杆菌侵染的染色体的部位不同部分有关,T2-1植株长势最慢,可能是A、D染色体同时被侵染,双供体侵染,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可以看出该基因可能与植株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关系。

当转基因株系开始抽薹时,野生型株系已经接近成熟,野生型株系比转基因T2-2提前15 d。对比T2-1、T2-2株系,T2-2株系明显比T2-1生长得快,当T2-2株系抽薹后4 d,T2-1才刚刚开始抽薹。可以看出,棉花GhERF14不仅影响棉花的生长,甚至会推迟生育期[4]。

转基因拟南芥盛花结荚时与野生型相比,其生育期晚了15~20 d。当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株系都接近成熟时,野生型的株高和植株分枝情况都大于转基因株系。同时转基因株系T2-1与T2-2相比也比较弱,分枝更少,T2-1长势更弱,分枝少,说明棉花GhERF14严重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分枝状况。

4   讨论与小结

通过观察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生长状况和生长势的差别发现,转基因植株长势比较弱,生育期延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的调控是非常复杂的,有许多转录因子家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后续试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该试验发现,该基因不仅可以调控植株对枯萎病菌的抗性,还具有调控植株生长发育的作用,但是针对拟南芥中是否对枯萎病有响应还有待探究,为该基因在生物学功能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下一步试验的开展,对后续试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1 ] Concatenate Luis,Anderson Jonathan P,Young Jodi,et al.AtERF14,a member of the ERF famil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plays a nonredundant role in plant defense[J].Plant Physio-logy,2006,143(1).

[ 2 ] 趙曾强.棉花GhWRKY44和GhWRKY2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 2015.

[ 3 ] Singh K, Foley R C, Oate-Sánchez L. Transcription factorsin plant defense and stress responses[J].Curr.opin.plant Biol,2002,5(5):430.

[ 4 ] Rushton P J,Somssich I E.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plantgenes responsive to pathogens[J].Current Opinion in PlantBiology,1998,1(4):311.

猜你喜欢

拟南芥
热胁迫对转TasHSP16.9拟南芥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拟南芥rd29A启动子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非生物胁迫对拟南芥IQM4基因表达的影响
PPR蛋白APPR6参与ABA调控拟南芥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
拟南芥总RNA的提取及RT—PCR扩增CBF1基因
MAP18参与了脱落酸调控的拟南芥气孔关闭及根生长
拟南芥
口水暴露了身份
3种拟南芥突变体生长发育研究
一株特立独行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