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该如何处理亲人离世的哀伤?

2020-07-18李丽

分忧 2020年7期
关键词:五线谱李银河我们仨

李丽

“我没想到任松就这样在我面前走了,猝不及防。”木子哽咽着打电话给我。木子是我近二十年的好友,虽然我在南方她在北方。她的老公是一家出版社的副社长,今年才46岁。那天晚上,他们还在一起看电视,可突然任松就喘不出气了,表情痛苦异常,他有过敏性哮喘,木子急忙冲进卧室拿平时任松用的喷剂,可是无论怎么喷,都不像以往那样快速缓解,眼看着他栽倒在地板上,嘴里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木子,救救我!”120救护车把任松送到医院,随后的一周时间,任松一直是处于昏迷状态,直到全身器官衰竭……漫长的7天里,木子仿佛在梦中,处理完后事,木子也始终有一种不真实感:“我真的不相信他就这样走了,好像眼泪都流不出来了,很累很累,但睡不着,我是多想在睡梦中见到他啊,我要问问他:你咋就这么走了?扔下我该怎么办?女儿还在国外读书,说好了我们一起去参加毕业典礼的呀。可是我睡不着就一遍遍地擦着他的照片,擦他平时看稿子的小书房,如果时间能回到从前该多好……”

随后的日子里,我不知该怎样安慰木子,我和她一起回忆年轻的时光,然后计划退休后到哪里旅游,话题刻意回避任松,可是有时说着说着,木子就突然哭起来:“你说他咋那么狠心,把我丢下就走了,他让我救救他,可是我多么无能,咋就没把他救回来?他才46岁。”这个春节,我不知道木子是怎么熬过去的,因为疫情的关系,她不能出去散散心,而我也不能回北方陪她,我关注她的朋友圈,可她几乎不发,或许最好的药就是时间吧,她自己也是个心理咨询师,我不知道她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有一天,她的朋友圈写着这样一句话:《寻梦环游记》里曾说:“只要记得,灵魂就永远不会消失”。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亲人离世的时刻,那么该如何安放自己的哀伤和怀念呢?记得一篇文章里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关于死亡的电影,有两部印象很深刻。第一部是日本电影《入殓师》。这是一部20岁时看过,30岁时想重温的片子。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死亡离自己很远,但第一次感觉死亡的温暖。想重温,是因为一个朋友说起,她的母亲离世时,自己主动跟前来化妆的老人说,“不如让我来吧”,一点点帮她抹上脂粉,感受她的体温,她彼时心里想着,死亡真的是温热的。“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总是希望心上的那个人并不是真的离开吧?总希望可以梦到他(她)。另一部就是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了。“请记住我,虽然我要去远方……”“消逝”是一个多沉重的词,也是我们无法接受的。只有相信他(她)在另一个未知的世界,我们才会祭奠,去怀念。说是表达哀思,其实是此人无可替代,让我们的情感最终有一个寄托。

离别终究会来,我们该如何处理哀伤?

时间带来生老病死,意外也会不幸地降临。这些都是无奈又不可避免的,我们该如何面对丧失带来的哀伤呢?心理学上有一些建议。首先,葬礼是重要的。合适的葬礼仪式和与死者告别的哀伤方式,对于丧亲者的疗愈是有积极作用的。这种庄重的仪式,有如下的作用:1. 让人把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2. 意识到亲人离去的事实,走出幻觉;3. 让亲友知道真实情况,获得支持;其次,我们用“记得”把他们留在身边。我们与逝去亲人的联系,既有外在的联结,也有内在联结。清明节去墓地探望、保留着遗物、看亲人的照片……这些外在的联结,总在特殊的时间点让我们保持情感上的联系,唤起我们的思念。而带着亲人的好的品质,记着那些爱与关心,和下一辈讲述记忆中的故事,完成逝者生前的梦想……这些内在的精神联结,让我们感觉到逝去的生命还在延续,美好从未消散。这些“记得”都将思念化为力量,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然后,静心过渡。从“急性哀伤期”过渡到“整合性哀伤”。研究发现,当一个很重要的亲人或者朋友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会经历不同的哀伤阶段。最开始是“急性哀伤期”,这个阶段我们深陷悲痛中,甚至无法正常生活,看到任何画面都会勾起悲伤,这个过程一般会持续6个月。随着时间的治愈,痛苦的心情会缓和,直到我们能够带着思念继续正常的生活,进入了“整合性哀伤”。这时的我们,可以自由控制自己何时进入思念,何时回到现实。

而能够去帮助别人的人,往往更容易从剧痛走向“整合性哀伤”,这或许是对你我也有启发。

关于爱和分离的书,杨绛先生写下了《我们仨》。这是一本家庭回忆录。杨绛在她92岁的时候将家庭中所有的回忆都化为文字,在丈夫和女儿相继离世后,她一人独自打扫战场,用文字记录曾经的美好,也让我们记住了这令人感动的一家人。书里有一句话——“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也让杨绛先生百年后,马未都提笔说她去续写“我们仨”的故事了,有时候,一场“轻易的失散”,让人更能够感知,那种轻描淡写的深情。哪怕年逾古稀,都记得生活的点滴,从始至终,我都记得你,你都是我的丈夫,你都是我的孩子。又如,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1997年,作家王小波因病猝然离世。离世之后,他和李银河从相识、交往通的书信集成《爱你就像爱生命》出版,这些信件中,不乏率真像孩子一般的情话,最著名的是王小波的“五线谱情书”——“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李银河曾经回忆,在相恋相依的二十年间,两人几乎从来没有吵过架红过脸,感受到的全是甜蜜和溫暖。他们的爱情似乎已成经典,他们的别离因为回忆而放着光。再如,周国平和他的女儿妞妞。

二十几年前,在周国平四五十岁的时候,迎来了一个小生命——他的宝贝女儿妞妞。这个孩子先天患有绝症,他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真实地记录下妞妞的可爱与可怜,以及他和妻子抚养孩子的心路历程。《妞妞》就是这么一本书。为人父母大概会知道,一个孩子对于自己来说,不外乎是生命的一次重生。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练习过,如何去当父母,所以对于孩子,自然是倾尽所有去付出,但人生啊,是没有办法预计的,我们要做的事情真的只有,认真对待每一天,并尽自己的全力去记得。也许是没有办法让亲人“永活人间”,但至少值得高兴的是,这个世界,他(她)来过;这些人和事,他(她)爱过。

或许这些,可以提供给你的情绪通道。要知道,处理自己悲伤情绪的关键,其实不在别人或者自己告诉你“要坚强!振作起来!继续生活下去!”,而是要试着鼓励自己,让悲伤的情绪正常地发泄出来。无论什么时候,眼泪都是最好的发泄渠道之一,因此,多看温情感人的电影、书籍,正视悲伤,才能化解悲伤。

那么,如何积极地处理失去亲人这件事?一些整理的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能够把它们写下来或者录下来,重温这样的话,并慢慢把失去亲人这段关系的情感,慢慢投放到其他关系上:

1.我拥有永恒的灵魂,我有能力将生活过得更充实、有意义。一切都在我,我觉得安全、受到了保护和宁静。

2.我爱的人拥有永恒的、不朽的灵魂,他们在另一个更美的世界继续生活着。

3.因为我爱的人和他们的本性更接近,我希望他们能幸福,也希望我能给我自己以及我周围的人带来幸福。

4.每件事的发生都会在我们精神成长中帮助我们成长。因为一些原因,我爱的人去另一个地方生活而我在没有他们的陪伴的地方生活,也许这是最好的。

5.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会失去亲人。这是物质存在的自然定律。

6.亲人的灵魂从他的躯体中解放出来,精神永存。

7.经历亲人离世,是我们人生成长重要的一堂课程,帮助我们培养内心的力量、宁静、安全感和自我认同。

8.我爱的人也希望我幸福,积极地、快乐地生活下去。

9.我会跟兄弟姐妹打开心扉交谈,毕竟他们会依然和我在一起生活。离世的亲人也会希望我这么做。

10.我会和别人分享我的喜怒哀乐。

责编/昱青

猜你喜欢

五线谱李银河我们仨
我们仨
跑道·五线谱
王小波的情话
读《我们仨》有感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李银河教科书级别的秀恩爱:“大侠”是上帝派来拯救我的人
孩子们的五线谱
万人如海一身藏
秋的五线谱
原谅,但不要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