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广电新闻编辑创新与融合能力探析

2020-07-18郑芸

声屏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把关人新闻编辑

郑芸

摘要:媒介深度融合给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已成学界业界共识,融媒时代随着新闻制作理念、流程、技术以及传播路径的变化,作为“把关人”的传统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文章以广电新闻编辑的融媒转型为切入点,探讨从业者如何提升创新和融合能力,重构新闻编辑力。

关键词:新闻编辑 创新与融合 把关人 全媒体人才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征与广电转型

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传播特征。从2014年开始,中国传媒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力度、深度不断加强。融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催生的产物,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逐渐成为时代“弄潮儿”,各种移动终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和方式。学者李良荣和周宽玮曾在《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一文中认为:“媒体融合是各种媒体形态的边界逐渐消融,多功能复合型媒体逐渐占据优势的过程和趋势,它不是单纯媒体形态的融合,而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笔者认为,“融媒体”不仅是传播方式、手段、载体的融合,也是传播组织和传播机构的融合,在融媒体大背景下,新闻传播呈现移动化、碎片化、高效化、互动性强等特征,新闻传播的渠道、形态,甚至叙事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广电融媒转型探索 重构新闻编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为做好这张“时代答卷”,各级媒体都在努力探索,以广东广播电视台为例,为适应融媒体发展,该台电视新闻中心大刀阔斧进行机构改革,在管理机制、生产流程、产品形态等各方面发力,比如大力推行“采编分离”,实现新闻生产供给侧改革,提升新闻生产效率,专门成立融媒编辑部,打造面向新媒体小屏的融媒“拳头产品”,试水融媒体工作室改革等。可以说,传统广电媒体从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各工种都在融媒转型的浪潮中重新定义自己,对新闻编辑来说,重构新闻编辑力方能在改革中立住脚,向前跑。

融媒体时代广电新闻编辑人员的“危与机”

融媒环境下挑战加剧  小心“入坑”。在融媒体发展的大背景下,海量信息在网络传播,大量自媒体、商业类网络媒体,也在抢占新闻传播阵地,在“眼球经济”的带动下,部分媒体为了抢时效收割流量,提升关注度,在新闻发布的审核上漏洞频现,将一些未加仔细甄别的信息传播给受众;一些媒体的网络编辑,经常会出现随意模仿、胡乱抄袭的现象。此外,互联网信息传播更新速度快,海量信息鱼龙混杂,广电新闻编辑除了要负责传统大屏的新闻编辑工作,还要承担起“两微一端”等新阵地的新闻编辑等工作,工作量更大更繁杂,需要守护的阵地更加多样化。融媒体时代,广电新闻编辑如果不仔细核对,多方查证,很容易被“带节奏”,在新闻信息准确性及其他方面也容易中招“入坑”,甚至引发失实报道、虚假新闻等问题。

机遇无限 留给“早有准备的人”。融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依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而公信力的累积,得益于电视媒体层层把关及严格的新闻审核机制,记者、编辑、节目监制、节目总监等岗位各司其职,从广义上来说,新闻编辑包括责任编辑、节目主编等工种,电视新闻从采访到播出,需要严格执行三审制度,所以传统广电新闻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公信力强等特征。近年来,借助融媒转型的东风,传统广电媒体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纷纷发力小屏,推出自有客户端等,不断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可以说,在融媒时代,广电新闻编辑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转换观念,与时俱进,增强本领,不管是在大屏还是小屏,都有更广阔的舞台。新闻编辑必须正视融媒体发展的大环境,创新编辑理念,抓住新媒体时代编辑力重构的新机遇,重新培育核心竞争优势。

融媒时代广电新闻编辑创新与融合能力提升

做好新闻内容整合 练就“火眼金睛”。“把关人”(Gatekeeper)就是“守门人”的意思,在传播学中涉及新闻的选择和判断,它在媒介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具备较高政治素养及政治理论水平,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关注社会热点,新闻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善于捕捉、收集、整理、鉴别各种新闻信息。新闻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文字方面的编辑把控能力,具体就是对新闻稿件的标题、导语、结构、内容等文字信息进行把关的能力,以及对新闻画面进行编辑处理、审核再加工的能力。前方一线记者、摄像拍摄了大量的素材,新闻编辑需要对原始画面进行挑选,过滤掉不适宜播出、存在争议甚至“有问题”的画面。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自由度更高,新闻传播载体更多样化,新闻编辑“把关人”也要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提高使命感和责任心,主动拥抱互联网,在平时就要多了解新媒体,多留意网络上关注度高的新闻事件,这样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做好新闻内容整合,练就“火眼金睛”,保障节目播出安全。部分新媒体平台工作人员因为责任感不强,“把关人”角色弱化等原因,很容易使新媒体平台变成虚假新闻的“温床”。广电新闻编辑如果把关不严,缺乏新闻敏感,就容易引发错漏事件,比如每年的台风季,各大电视媒体都会重点关注台风登陆,推出抗击台风等大版面直播报道。在大量的新闻素材中,前方记者为了使报道更加丰富,除了自采素材之外,通常会使用一些网络上流传的台风视频,而这暗藏风险,有些新媒体平台热传的视频,其实是旧闻“移花接木”的公开发布。这个时候,广电新闻责任编辑作为“猎手”,在选用记者提交的新闻初剪素材时,就要格外小心,对存在疑问的画面,必须多方求证核实,不能为了赶时效放松警惕。此外,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新闻编辑还要提高思想政治意识,严防新闻中出现涉及政治、民族、宗教等方面差错的信息,杜绝传播错误观点以及低俗不良内容。

培养互联网思维 强化融媒编辑创新意识。融媒体时代,传统广电媒体借助“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平台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新闻,介入社交网络传播。和传统的电视新闻受众不同,网络传播新闻的受众具有多元性和分层性、匿名性与流动性、不确定性与不可控性等特点。传统电视“我播你看”互动性差,而传统电视新闻借助新媒体平台再次传播后,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受众不再“看不见摸不着”,受众和新闻编辑之间的互动效率大大提高,这就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不能简单把播出的大屏电视新闻照搬照抄发上网,新闻编辑需要进行二次编辑,对已播出的新闻“网感化”,新闻的标题、解说,甚至视频画面组接等都要重新调整才行。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学习新技能,强化融媒编辑创新意识。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为例,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融媒编辑部的新闻编辑,就注重强化融媒编辑创新意识,提前策划,主动对接特派湖北抗疫一线的前方记者,通过融入新素材重组已播出的新闻素材,进行二次创意剪辑,推出《逆行者同路人——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战“疫”一线的记录》短视频产品。新闻编辑人员以“网感化”思维对画面、色调、音乐、同期声等“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后通过触电新闻客户端的自有IP“珠江权威发布”推送,很快就收获超70万人次的点击浏览。

主动转型提升综合素养 做全媒体人才。融媒体时代,广电新闻编辑必须通过学习和创新提升自身新闻编辑能力,成为“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向融媒新闻编輯转型。融媒新闻编辑要具有专业的新闻编辑素养,熟悉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业务流程,同时还要具有敏锐的政治触觉和深厚的人文社科知识功底。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应该与时俱进,不管是大屏还是小屏,都要游刃有余,除了传统的基本功不能丢,还要掌握互联网时代的新技能,熟悉各类编辑软件,能熟练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平台来完成对图文、视频、音频等信息的编辑处理。随着5G大规模商用,三维技术、虚拟直播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快速发展,广电新闻编辑的新闻编辑制作理念需要进行革新,现在各级媒体机构都在创建学习型组织,广电新闻编辑也要及时“充电”,争做全媒体人才,借新兴媒体的优势,创新媒体产品和新闻信息表现方式,实现新闻信息的融媒跨屏共享传播。(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李良荣,周宽玮:《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新闻记者》,2014(8)。

2.唐婉:《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力的重构对策分析》 ,《传媒论坛》,2018 (13)。

3.王博:《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4.程莉:《浅议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现代交际》,2018(15)。

猜你喜欢

把关人新闻编辑
自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微信公众平台“把关人”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创新探讨
大数据环境下的新闻编辑理念创新探讨
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思考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人员的角色定位探究
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技巧
浅谈报纸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意识
传统媒体微传播的“把关”角色探索
印度电影“把关人”受贿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