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威绿洲区花绒寄甲防治光肩星天牛试验研究*

2020-07-15季立荣来锡福潘竞红马占琼

甘肃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武威绿洲虫体

季立荣,来锡福,潘竞红,马占琼

(1.武威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2.民勤县邓岔苗圃,甘肃 民勤 733000;3.古浪县林技中心,甘肃 古浪 733000)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危害杨、柳、榆、槭等阔叶树种,幼虫寄生树干,蛀食木质部,造成树木枯梢或整株死亡。光肩星天牛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等地区20多个省区,是我国主要的检疫性害虫,对我国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特别是“三北”防护林造成严重危害。

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南靠祁连山,北连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部为绿洲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全市现保存杨树防护林面积0.933hm2左右,多年来,境内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网因光肩星天牛危害,衰败退化严重,发生光肩星天牛危害面积达0.53万hm2,严重影响了绿洲区防护林农田小气候,造成农业大幅减产,农民增收困难。为引进推广生物防治新技术,有效防控光肩星天牛危害,在武威绿洲区引进了天牛天敌昆虫花绒寄甲,进行了光肩星天牛防治试验研究。以期为武威市及周边区域光肩星天牛防治找到新的途径,促进防护林体系稳定持续发展,有效发挥防护效益。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属鞘翅目寄甲科,又名花绒坚曱、花绒穴甲,是天牛类的主要天敌昆虫,具有适应性强、易繁殖特点,广泛应用于多种林木天牛类害虫的野外防治[1],花绒寄甲主要是通过天牛幼虫的虫粪所释放利它素来寻找寄主[2]。在天牛排粪孔周围或虫道附近产卵,孵化幼虫主要寄生天牛的老熟幼虫或蛹[3]。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武威中部绿洲区,为了全面准确掌握武威绿洲区花绒寄甲防治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在武威市光肩星天牛危害的凉州区、民勤县和古浪县每个县区设置一个试验点。试验地点一凉州区羊下坝镇(武威市国家杨树樟子松良种基地),凉州区年均气温7.8℃,无霜期165d左右,年日照时数2876h,年降水量212mm,主要集中在7~9月,年均蒸发量2163mm;试验地点二民勤县苏武镇(邓岔苗圃),民勤县年均气温8.3℃,无霜期162d,年日照时数3073.5h,年均降水量为127.7mm,年均蒸发量2623mm;试验地点三古浪县马路滩林场,古浪县年均气温5.57℃,无霜期142d左右,年日照时数为2852h,年降水量300mm左右,蒸发量2500mm以上。

试验树木为栽植于20世纪90年代的二白杨,发生天牛危害3年以上。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花绒寄甲成虫由湖南省林科院天敌繁育中心提供,释放前保存在温度9℃、湿度70%的人工智能气候箱内,保存期一个月以内。

2.2 试验方法

在3个试验点,分别于天牛羽化前期半月左右(6月3日-5日)进行花绒寄甲成虫释放,每个试验区释放危害杨树200株以上,每株树投放花绒寄甲成虫4头[4],投放后一个月开始调查寄生率,以后每隔一个月调查一次,统计分析寄生率和种群繁育情况。调查时每个试验区随机选取2株树砍伐后劈开统计天牛数量、被寄生数量和花绒寄甲数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绒寄甲寄生情况

3.1.1 释放后1个月的寄生情况

释放后1个月时,通过随机抽取样株劈开统计天牛及被寄生的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三个试验点的平均寄生率为44.97%,其中马路滩林场试验点释放寄生率最高达54.38%;单株树木释放平均寄生率为41.62%,其中邓岔苗圃试验株1的寄生率最高为64.7%。由此可见在甘肃省河西地区武威绿洲于5月末6月初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能使其快速适应当地环境,并寻找到寄主开始繁育,释放1个月时其对寄主光肩星天牛的寄生率可达40%以上,此时寄生于天牛虫体上的主要是花绒寄甲的幼虫。

表1 7月5-8日调查天牛数量和被寄生情况

3.1.2 释放后2个月的寄生情况

花绒寄甲释放后2个月时,通过样株统计分析(见表2)可以看出,三个试验点的平均寄生率为52.72%,其中马路滩林场试验点释放寄生率最高达63.16%;单株树木释放平均寄生率为50.46%,其中马路滩林场试验株3的寄生率最高为75%。花绒寄甲释放2个月后的寄生率明显高于1个月时的,说明在天牛羽化期,随着花绒寄甲在林间生存时间的增长,其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率在不断提高。释放2个月时其对寄主光肩星天牛的寄生率可达50%以上,此时寄生于天牛虫体上的有花绒寄甲的幼虫和蛹。

表2 8月6-9日天牛数量和被寄生情况

3.1.3 释放后3个月的寄生情况

花绒寄甲释放3个月后,通过样株统计分析(见表3)可以看出,三个试验点的平均寄生率为54.24%,其中马路滩林场试验点释放寄生率最高达60.87%;单株树木释放平均寄生率为53.6%,其中马路滩林场试验株4的寄生率最高为68.75%。花绒寄甲释放3个月后的寄生率与2个月时的寄生率基本一样,说明花绒寄甲在林间释放2个月后其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趋于稳定。3个月时,寄生于天牛虫体上的花绒寄甲已基本孵化为成虫。通过3个月的跟踪调查,在8月份时已见花绒寄甲子代成虫,9月份时发现的基本上是花绒寄甲子代成虫,此时光肩星天牛已基本羽化完成,随着光肩星天牛羽化期的结束,花绒寄甲寄生繁育也亦基本结束,因此,在武威绿洲区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当年繁殖周期为1~1.5代。

表3 9月4-6日天牛数量和被寄生情况

3.2 花绒寄甲对不同生理期光肩星天牛的寄生效果

花绒寄甲对不同生理期的光肩星天牛的寄生效果不同,花绒寄甲主要寄生天牛的蛹,寄生率达79.87%,对幼虫的寄生率较低,只有8.18%,且主要寄生老熟幼虫;寄生的成虫主要存在于树木内,还未咬破树皮的刚羽化的成虫,树木外已活动天牛成虫未见有携带花绒寄甲幼虫的虫体(见表4)。

表4 不同生理期天光肩星天牛数量和被寄生数量表

3.3 花绒寄甲寄生繁衍情况

以8月份第二次调查数据分析花绒寄甲繁衍情况,此时主要以花绒寄甲幼虫末期和蛹寄生于天牛虫体,便于统计分析,第一次调查时花绒寄甲幼虫太小,不便于统计;第三次调查时花绒寄甲已大量到成虫期,活动能力增强,有不少已爬出树外活动,无法准确统计数量。因此通过第二次调查数量,分析花绒寄甲在林间的繁育能力(见表5)。

表5 8月份花绒寄甲在光肩星天牛上的寄生情况

花绒寄甲寄生光肩星天牛虫体数量每穴1~9只不等,平均每穴寄生繁育4.16只。每株投放4只花绒寄甲成虫,经过寄生繁育后每株可达10~61只,平均每株树为26.33只,平均1对花绒寄甲成虫可繁育子代在12只以上,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4 小结

在武威绿洲区光肩星天牛危害区于天牛羽化前期半月左右,在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达到了很好的寄生效果。释放1个月后,花绒寄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率为44.97%,释放2个月后寄生率为52.72%,释放3个月后寄生率为54.24%,通过3个月的跟踪调查,确定在武威绿洲区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率可达54.24%。花绒寄甲对不同生理期的光肩星天牛的寄生效果不同,主要寄生蛹期的光肩星天牛虫体,寄生率达79.87%,有效的阻断了光肩星天牛生长发育周期的完成,达到了防治光肩星天牛的目的。

花绒寄甲在武威绿洲区的释放当年繁殖周期为1~1.5代,平均1对花绒寄甲成虫可繁育子代在12只以上,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因此,在武威绿洲区通过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方法,是高效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猜你喜欢

武威绿洲虫体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绿洲里的老先生
重任在肩
沙漠绿洲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儿童阑尾蛲虫感染病理诊断1例
撒哈拉沙漠要变成绿洲?
武威所出西夏买地券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