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迫从对侧植入起搏器10例分析

2020-07-15吴成斌王有梅朱建辉张亚芳

甘肃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起搏器导丝锁骨

吴成斌,王有梅,朱建辉,张亚芳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心内科,甘肃 武威 733000)

1 病例资料

1)病例 1。患者男性,65 岁,6 年前因 III°房室传导阻滞,在右侧锁骨下区域植入DDD起搏器,半年前,因右心室电极阈值不断升高,近期程控发现电池电量耗竭,需更换起搏器。患者原有起搏器在右侧锁骨下区域,术中测得原有心室电极阈值为7V,需重新植入右心室电极。术中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成功,但是导丝通过上腔静脉与右侧锁骨下静脉交汇处时很困难,沿导丝置入可撕开鞘,在送入右心室电极时,电极始终无法通过上腔静脉与右侧锁骨下静脉交汇处。然后拔出鞘管和电极,在对侧穿刺成功,顺利植入右心室电极,并植入更换的新起搏器。之后包埋原有电极后,逐层缝合切口。(如图1所示)

图1 箭头处)考虑该处存在静脉血栓或狭窄病变

2)病例2。患者女,72岁,诊断房颤伴R-R长间歇,需植入VVI起搏器。因患者为左利手,术前准备在右侧锁骨下区域植入起搏器。

但术中反复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未成功,透视下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及腋静脉均未成功,遂行右上肢静脉造影。造影见右锁骨下静脉位置偏下,(如图2所示)遂改为左侧锁骨下区域植入起搏器。顺利完成手术。

图2 改为左侧锁骨下区域植入起搏器

3)病例3。患者男78岁,诊断房颤、慢快综合征,拟行VVI起搏器植入后,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术前计划在左侧锁骨下区域植入起搏器。术中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顺利,但沿穿刺针引入导丝过程中,导丝有阻力,且不能完全进入,透视下可见导丝未到下腔静脉,反复调整导丝均不能到下腔静脉(如图3所示),考虑患者静脉严重迂曲或存在狭窄,甚至存在静脉血栓可能,为避免血管损伤故未强行通过,遂改为右侧锁骨下区域植入。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顺利,完成手术。

图3 右侧锁骨下区域植入

4)病例4。患者男性,55岁,诊断病窦综合征,拟行DDD起搏器植入,原定于左侧锁骨下区域植入,但在术前消毒过程中发现,左右侧锁骨不对称,左侧畸形。追问病史,患者30年前曾因外伤致左锁骨骨折,行8字绷带固定,未切开复位内固定,所以出现畸形愈合。为了避免穿刺失败以及术后电极磨损等问题,故未进行尝试性穿刺,遂改为对侧植入起搏器,手术顺利完成。

5)病例5。患者男性,81岁,诊断房颤伴R-R长间歇,拟于左侧锁骨下区域植入VVI起搏器。术中反复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未成功,遂计划对侧植入起搏器,右侧锁骨下穿刺静脉成功,但是导丝总是沿颈内静脉向头部走行,不能到达下腔静脉,遂行静脉造影,了解静脉走形情况。造影可见右侧锁骨下静脉起始段纤细,而穿刺针进入右侧颈内静脉,(如图4所示)调整穿刺针方向,将导丝下降至下腔静脉,然后顺利完成手术。

图4 调整穿刺针方向

6)病例6。患者女性,82岁,消瘦,因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用激素,诊断房颤伴R-R长间歇,拟于左侧锁骨下区域植入VVI起搏器。术前消毒时发现,患者原定手术区因粘贴心电监护电极片,导致皮肤破损,为避免感染,遂改为右侧锁骨下穿刺,植入起搏器,然后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预防使用抗生素治疗,未出现感染。

7)病例7、8。分别是一位患者男性46岁,诊断II°II型房室传导阻滞,另一位患者女性,51岁,诊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均拟于在左侧锁骨下区域植入DDD起搏器,术前消毒过程中,患者自诉是出租车司机,询问左侧植入起搏器是否有影响。考虑到患者今后驾驶出租车需要长期系安全带,这样安全带可能会对起搏器皮肤产生磨损,所以和患者沟通后,改在对侧植入起搏器。

8)病例9、10。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7岁、71岁,诊断分别为病窦综合征和房颤伴R-R长间歇,拟于在左侧植入永久起搏器,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成功后,透视发现患者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因不具备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的手术经验,所以,这2位患者被迫改为右侧锁骨下区域植入起搏器。

2 分析讨论

对近期遇到的10例被迫从对侧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做了统计和分析,年龄46-82岁,其中男6例,女4例。诊断病窦综合征2例,房颤伴R-R长间歇或慢快综合征5例,II°和高度房室组织2例,起搏器更换1例。植入VVI起搏器7例,DDD起搏器3例。原计划左侧锁骨下区域植入起搏器,被迫改为右侧植入起搏器的8例,原计划右侧锁骨下区域植入起搏器,被迫改为左侧植入起搏器的2例。改变手术部位的原因中,由于解剖异常的患者6例,由于工作或生活原因的2例,医源性原因1例,外伤后锁骨畸形1例。

因大多数患者为右利手,所以为避免起搏器一侧的上肢过度活动,一般情况下此类患者在左侧植入起搏器,所以原计划左侧锁骨下区域植入起搏器,被迫改为右侧植入起搏器的8例,原计划右侧锁骨下区域植入起搏器,被迫改为左侧植入起搏器的只有2例。

根据检验,解剖异常的患者均为年龄大的患者,所以提示,年龄大的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难度较年轻患者大。在我们以往的手术过程中,首先选择常规位置穿刺锁骨下静脉,如果穿刺失败,可以进行透视下穿刺或者穿刺腋静脉,近年来腋静脉穿刺途径植入起搏器的手术方式应用逐步普及,有研究表明经皮腋静脉穿刺途径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具有安全、可靠、易掌握等优点,减少电极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减少起搏电极磨损、断裂[1]。如果再次失败,那么该患者静脉走行可能不在常规位置,需要进行静脉造影或者超声引导下穿刺,因为有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穿刺可明显缩短穿刺时间[2],最后再选择更换手术部位,对侧穿刺,以确保手术成功。对于其中一例更换起搏器的患者,考虑因为既往植入了起搏器电极6年时间,静脉出现狭窄或血栓形成,曾有报道显示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狭窄或阻塞常见于临时或永久中心静脉血液透析插管后[3]。另外,与起搏器单电极植入相比,起搏器多电极植入发生血栓的风险较高。[4]所以长期、多根电极植入是引起静脉血栓、血管狭窄的原因。一例老年患者由于医源性原因导致被迫对侧植入起搏器,我们分析是由于老年病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且损伤后的愈合能力下降,其屏障功能、抵御感染的能力、创伤修复能力、细胞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均降低,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容易引起皮肤损害致接触性皮炎[5]。为降低一次性电极片致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今后需加强老年病人的皮肤护理,并避免在手术区粘贴一次性电极片。2例患者为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在国内外大的心脏中心,经验丰富的起搏器专家,已经具备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器的能力[6],但是,在没有手术经验的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手术,避免给患者造成损失及医疗纠纷,果断选择了右侧锁骨下区域植入起搏器。

猜你喜欢

起搏器导丝锁骨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后联合中药治疗锁骨骨折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