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皮质激素治疗内分泌疾病临床疗效探究

2020-07-15

甘肃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内分泌皮质激素激素

余 佳

(兰州兰石医院 内分泌科,甘肃 兰州 730050)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机能调节系统,它是一个整体,相互制约和影响,其中一个内分泌器官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内分泌器官的变化[1]。内分泌疾病主要是指由于内分泌腺及其组织本身的激素分泌功能以及结构发生异常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比如下丘脑-垂体疾病、甲状腺疾病、原发或继发性甲状旁腺疾病、甲亢、甲减以及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等。在临床上,该病属于一种慢性病,需长期、大剂量药物治疗[2]。糖皮质激素又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除人工合成外,其主要由人体肾上腺皮质分泌,是一类甾体激素,它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生物合成和代谢作用,还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的药理特性,故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抗生素和消炎药所不能治愈的病症。将糖皮质激素运用于内分泌疾病治疗中,可反射性调节内分泌,从而有效调节内分泌的稳定性[3]。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某些病菌进一步变异,甚至产生了相当的耐药性,本着科学的态度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的需要,对兰州兰石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住院治疗的82例内分泌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探究,以期确定确切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必要的依据,现将相关探究事宜报告如下。

1 基础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病历资料

从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兰州兰石医院住院治疗的内分泌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出82例,并将这些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自然数计数法编号,然后按照奇偶数将其分成奇数组(对照组)和偶数组(探究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8 例,年龄 21~74 岁,平均年龄(43.13±4.51)岁;患病年限 1~7 年,平均(2.80±0.61)年;主要病症类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9例、糖皮质固醇反应性醛固酮增多症8例、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5例、甲状腺危象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糖尿病伴发免疫系统性胰腺炎1例;探究组患者男22例、女 19例,年龄 22~76岁,平均年龄(44.52±4.71)岁,患病年限 1~8 年,平均(2.78±0.59)年;主要病症类型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9例、糖皮质固醇反应性醛固酮增多症7例、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6例、甲状腺危象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糖尿病伴发免疫系统胰腺炎2例。两组患者所患病症、病程、年龄、性别及人数等基本资料方面,在统计学比较上无差异(P>0.05)。

1.2 选入标准

经过功能诊断、病因诊断和病理解剖(定位)诊断,均符合内分泌疾病确诊标准。

1.3 排除标准

精神障碍者或患有严重心功能不全及血液性疾病者不能选入,对糖皮质激素严重过敏者排除。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分泌疾病类型,采取相应的药物或措施治疗,比如对于肾上腺疾病和甲状腺疾病都可以采取抑制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并进行必要的消炎处理来治疗。

1.4.2 探究组

探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糖皮质激素用药,突出联合辨证施治,也就是说在治疗之前为患者做好全面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及病程,辨明所患内分泌疾病类型,以及自身激素分泌的生理曲线特征和各激素的性状特点,选择适合的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病历资料研究显示,地塞米松抗炎效用强,作用时间长,一般可作为长效激素使用于临床,但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副作用严重,不能长期使用;短效激素(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有效作用时间较短,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副作用较轻,适合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但短效激素抗炎力较弱,一般不用于治疗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大多选用中效激素药物,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美卓乐)治疗。还比如,对于肾上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多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对于肾上腺皮质危象每隔6h静脉滴注氢化考的松100mg/d;对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口服氢化考的松10mg/d-30mg/d;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采取的是包括糖皮质激素在内的多种激素综合治疗,等等。具体来说,应根据不同病情类型配以相适应的合理激素治疗。

1.5 评价标准[4]

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为显效;患者治疗后部分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为有效;治疗后未达到以上2个标准或有加重情况为无效。以显效概率与有效从概率之和来评判。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本次探究所采集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归类,总有效率用n(%)表示,运用χ2检验,两组间数据比较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经过相同时间的治疗,探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5.12%)明显优于对照组(85.37%),且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比较[n(%)]

2.2 不良反应比较

在相同治疗时间内,两组患者都有不良反应现象发生,其中对照组患者6例,发生率为14.63%;探究组患者2例,发生率为4.88%,两相比较后者明显低于前者,且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如今临床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已不是新鲜话题,但是要做到诊断科学、剂量合理、辨型施治,力争达到根治的目的,还是有不少议题需要探究。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弄清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制,且没有找到治疗内分泌疾病比较好的根治方法[5]。同时,使用激素治疗在患者的心理上还有所顾虑,普遍存在“激素恐惧症”现象,认为只要是激素用药就有严重的后遗症。这需要临床医护人员的科学解释和合理引导,让患者对激素类药物有正确的认识,并放心使用也有一个过程。

从本次探究所选取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研究发现,内分泌系统疾病属于慢性病的一种,系统功能减退或亢进,紊乱或增多等都是激素分泌失调导致的,而激素分泌功能的平衡调节是比较慢的。临床上传统的单靠一般的抗生素消炎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糖皮质激素最初只是用来治疗常见抗生素和消炎药物都无法治疗的病症,后来因其具有调节人体糖、脂肪等功效,又能抑制免疫、消炎、抗感染等作用,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内分泌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比较理想。需要指出的是,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结合《糖皮质激素类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年版),合理控制其用药剂量,避免长期、大剂量用药而引发骨质疏松发生[6],并发低钾血症、高血压等疾病。

本次探究结果表明,临床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探究组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85.37%),而且在不良反应率方面,探究组(4.88%)明显低于对照组(14.63%)。进一步验证了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效果可期,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但对其药理机制仍需继续探究。

猜你喜欢

内分泌皮质激素激素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稳住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