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料模具设计及实践”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施

2020-07-14陈川孙佳楠吕永锋刘彦国

科教导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模具设计机械课程思政

陈川 孙佳楠 吕永锋 刘彦国

摘 要 以“塑料模具设计及实践”为例,研究了课程思政在机械专业课程中的具体实施路径。课程从设计、材料、工艺、制造4个方向挖掘思政元素,通过产品生命全周期模式、生态课堂等多手段实施教学活动,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教学反馈、教学存档及总结。通过课程思政具体的应用实施,形成一套属于机械、模具类专业的特色思政内容。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模具设计 机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5.047

Abstract Taking "plastic mold design and practi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course dig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from the four directions of design, materials,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implements teaching activities through multiple means such as product life cycle mode and ecological classroom, and uses diversified forms for teaching feedback, teaching archive and summary. Through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 set of speci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s belonging to the mechanical and mold majors is formed.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mold design; mechanics

隨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各大高校纷纷展开了专业课程中的思想道德培养方法与方式的研究。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据着较大比例的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等,必然要肩负起育人的重任。

1 机械类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1 机械专业特点

机械专业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机械专业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领域较为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力学、工程制图、工艺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等,同时还需要掌握CAD/CAM/CAE等辅助软件,还需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另外,机械专业又需要学生能够进入学校产学研基地或者车间进行研究与实习,通过实操提升经验积累。

1.2 机械类学生素养

基于以上专业特点,机械学生一般要求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方面,包括掌握完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具备一定的分析、设计、实操能力,机械学生需要学习的领域较广,力学、制图、材料、工艺、控制等都为机械基础课程内容,部分学科之间关联性强,CAD/CAM/CAE等软件要求高。职业素养方面,机械设计、制造所要求的严谨工艺、精确尺寸等质量控制因素,决定了机械专业学生的基本素养—精工精神、工匠精神;机械创新设计又要求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日益更新的智能技术、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又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优良的质量意识和坚定的强国性念,才能保证制造业的稳定发展。

2 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施目标

高校的思政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专业课教师也需要承担起育人责任。本文以机械系模具专业核心课程“塑料模具设计及实践”为课程载体,发挥育人目标,制定如下课程思政的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法:(1)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通过对于“课程思政”的内容与素材研究,探索适合于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相关教学改革。(2)制定“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将课程从设计、材料、制造、工艺四个方向进行挖掘、整理与归纳,将适合的思政内容进行融合,制定一套适合本专业教学的微观层面教学实施路径,制定匹配、可行的教学设计与教案等。(3)多种先进手段混合教学,为课程思政提供更多的空间。教学配套实施的产品生命全周期模式、网路平台课程、校内开展的生态课堂等,都为思政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载体与有效的保障,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更多的施展空间。(4)形成一套立足于“工匠精神”“知行合一”专业特色思政,可供推广的专业课程“课中课”案例视频、教案、教学设计等资源。在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挖掘、提炼并逐渐形成一套属于机械、工程类专业的特色思政内容,最终汇编成显性化的案例集。

3 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3.1 优秀思政案例调研

近年来,学校逐步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各大院校开始了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也涌现出了一批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人体解剖学”课程,通过向“大体老师”默哀、参加遗体捐献追思会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冰冷”的人体解剖课程中,在保证专业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医学责任的审视。[2]上海大学的“大国方略”课程,搭建课程思政平台,课程内容根据时代特点不断升级创新,从国家大势、创新中国、创业人生到时代画音,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创业创新意识、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3]上海师范大学开展的《人生导师》系列专题沙龙,课程形式采用小范围的沙龙模式、跨学院跨专业选课,由教学、学术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担任授课教师,学生与教师可以充分互动,课题讨论主题也涉及广泛,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引发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4]这些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为课程思政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2 挖掘思政元素

“塑料模具设计及实践”课程涵盖了诸多内容,包括了分型面、模架、推出机构、浇注系统、冷却系统等模具设计理论,塑料原材料及常用模具钢等工程材料知识,注塑机工艺参数调试注塑知识,型芯、型腔、滑块等加工制造内容。因此,课程通过设计、材料、工艺、制造4个方向,挖掘思政元素。从设计角度出发,通过成型零件的尺寸计算、误差估计、形位公差,模架尺寸计算与选择,抽芯力、推出距离的计算与校核等内容,挖掘精工精神、质量意识等思政元素;在设计教学任务中,安排需要反复进行尺寸验算、结构优化、强度校核等的模具设计及校核教学环节,从不停的优化设计磨练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质量意识的精神。从材料角度出发,挖掘与培养工匠精神以及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产品结构特性、客户要求等决定了材料不同的选择,每种材料的很多属性如收缩率、流动性、取向、硬度等,都决定了产品特性,一个细微的疏忽就容易造成材料选择错误从而导致模具设计错误;另外,通过介绍高质量的型芯型腔材料及抛光技术、新材料研发、微注塑、精密注塑等新型注塑技术以提高成型质量,以及国内旗舰企业在模具材料方面的卓越贡献,提炼大国情怀、强国意识和民族自信。从材料角度出发,根据已有图标推荐理论值,制定合理、合适的工艺参数表,并且操作注塑机进行试模。学生需要在理解主要工艺参数(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压力、保压压力、注射速度等)的工作原理,反复试模,根据试模产品的缺陷,不断修正参数,最终成型出满足外观、尺寸等要求的合格产品,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理论到实践的显性过程,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的素养。从制造角度出发,通过数铣、线切割、电火花、抛光等实际操作加工型芯型腔,要求保证基本形状的基础上,强调尺寸精度控制。学生在加工上需要通过不断的精度逼近完成制造,在零件成品上采用精度一票否決的原则,通过该方法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3.3 多种教学形式实现思政课堂

课程采用产品生命全周期、生态课堂等形式实现思政课题。课程采用的产品生命全周期,即通过知识引导—案例引入—方案拟定—设计计算—三维设计—二维工程出图—工艺规划—设计说明书—加工成型—产品试模的方式,在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融入思政内容。在即保证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又有效的开展思政教学。以生态课堂为载体,开展新形态教学。结合信息化教学、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创建新形态的教学模式;以课程教学目标与特征为主线,依托现代信息与智能技术创设智慧教室,创设新形态的教学环境,课程中及时反馈教学结果;运用新形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例如使用教育APP、投屏技术等,提高学习效率,让课堂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建立新形态的学习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有效互动、专业能力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上课时的学习阶段,采用的小组圆桌式,让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以上手段,大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摈弃了传统教学枯燥、低效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钻研、团队协作与沟通的精神与素养。另外,配套构建信息化课程进行教学,本课程已经在学银在线上线。网络平台信息化课程作为学习的辅助课程,在视频、动画、课程资料中配套穿插精益求精、生产安全、大国情怀等思政元素,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加投入于课程学习中,从而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3.4 课程思政的多样化总结反馈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程思政的总结反馈。首先,开展校级、系级公开课;通过融入思政教学、立足于生态课堂的公开课形式,由教学督导、任课教师听课并提供书面评价,汇总评价意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这种形式,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思政内容及融入方式,从而优化思政教学。其次,拍摄主干课程的思政微课视频,通过录制视频以记录主要内容的教学逻辑、教学设计、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并且在期末组织教师交流、点评。最后,课程汇编典型思政教学案例集;从课程中选取部分典型案例,撰写融入思政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习题等,汇编成该课程的案例集。

4 结语

以机械专业核心课程“塑料模具设计及实践”为例,研究了课程思政应用于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通过思政教学的具体开展、反思与总结,为课程思政的发展与工科领域思政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姜澎.上海中医药大学探索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育人功能从思政课向专业课全面覆盖[N].文汇报,2016-12-06.

[3] 顾晓英.创新思政课程、培育合格人才[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1):23-24.

[4] 李晓丹.上海师范大学:“三导”队伍创新全面育人[EB/OL].(2017-05-03)[2017-11-15].http://www.sh.xinhuanet.com/

猜你喜欢

模具设计机械课程思政
调试机械臂
简单机械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探讨补偿回弹冲压件模具设计的方法
浅析高职高专“模具设计”课程中“课程设计”的设计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