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脑袋“动刀”的真相

2020-07-14许婧斐

科学Fans 2020年6期
关键词:脑科动刀半球

许婧斐

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尝试过在大脑上“动刀”来治疗疾病。尽管囿于当时的医疗水平,这种“大胆”手术的死亡率无限接近于百分之百,但这仍未动摇人类探索脑科手术的决心。而在医疗手段已经相对发达的今天,脑科手术也随之褪去了它的神秘感,成为医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颅骨切除术

要不要手术,谁说了算?

相较于其他手术,脑科手术比较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计划进行每一台脑科手术之前,医生们都会通过参考患者的病情和基本身体状态,仔细斟酌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手术,从而避免无的放矢。

例如对某些良性疾病患者来说,尽管脑科手术可以大幅改善他的一些疾病体征,但手术的失败率较高,且失败后的并发症可能比原有的疾病更加让人痛苦,甚至于引起残疾或死亡,这样的患者可能就更加适合保守治疗等手段。而对于少部分恶性疾病患者,由于进行脑科手术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并造成经济负担,而手术之后也只能短暂延长寿命,负面影响远远超过正面效应,这种情况下医生同样不会为他进行手术。

由于脑科手术经常会影响到病变附近的正常脑组织,且对这些组织的伤害有时会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医生们也发明出了各种各样的“怪招”,以便在手术前“估算”伤害到正常组织所带来的影响,例如下面的Wada 实验——

众所周知,人有“左撇子”和“右撇子”之分,而人的大脑也存在着“优势半球”(在语言、运动等高级功能上分担功能最多的大脑半球)的不同。在以往,医生缺乏提前知晓患者优势半球的手段,这就可能导致部分患者的优势半球在手术中“躺着中枪”,从而留下终身残疾。

为了避免这种不幸情况的发生,在1949年,日本的一位医生发明了预测优势半球的“Wada”试验。Wada试验会在患者手术之前,用麻醉药麻醉患者的一侧大脑半球(而不影响另一侧大脑半球或其他脑组织),再进行包括智力、语言、运动等能力的测试,并在随后对另一侧大脑半球重复这一试验。由于优势半球被麻醉后,人在参与测试时就如同努力使用右手写字的“左撇子”,成绩会远低于非优势半球被麻醉的时候,因此医生可以通过进行Wada试验,成功预测大部分患者的优势半球,从而在手术中对优势半球多加小心。

脑垂体位于脑底部的中央位置,它的上方有视神经经过,底部为蝶窦及鼻咽。

脑科手术,开颅不是必须?

脑科手术通常存在大量涉及大脑实质的操作,从这一点看,脑科手术需要开颅进行,似乎也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今天,为了最大限度地完成手术目标、减少手术对组织的损伤,各种无须开颅的脑科手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例如大家所熟知的“伽马刀”。

所谓的“伽马刀”其实并不是一把手术刀,它是一种特殊的放射治疗(放疗)措施,是放射外科手术的代表。在放射外科手术中,醫生利用可以发出放射线的治疗仪器,在仪器中输入通过CT、核磁共振等影像手段所获得的病变位置后,让仪器“瞄准”患者的大脑,将一束束射线集中在病变处,这些原本难以损害正常细胞的放射线在被仪器集中之后,便会产生足以摧毁病变组织的能量。这一过程对于患者来说,就相当于做了一场“时间略长的CT检查”,患者并不会产生多少痛苦,而病变部位则会在数月内逐渐发生复杂的变化,最终完全消退。

而即使在那些需要“真刀真枪”的脑部外科手术中,也衍生出了不少替代开颅的方法。

垂体腺瘤是一种在青中年群体中常见的脑部肿瘤,虽然肿瘤本身不会恶变,但其不断生长并压迫脑部其他组织的特性,会导致包括视力减退、内分泌失调等在内的严重并发症,虽然大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令垂体腺瘤缩小甚至消退,然而仍有少部分患者最终需要手术切除肿瘤。在脑部构造上,垂体位于大脑的深部,如果利用常规的开颅手段切除肿瘤,难度想必大家已经有所料到。

不过凑巧的是,垂体虽然位于大脑的深部,但它离颅部的蝶窦(一个靠近鼻腔的颅脑结构)却非常之近,因此医学家们想到了一种新的手术办法:在对鼻部结构进行仔细消毒以后,利用特制的内窥镜伸入鼻腔,再从蝶窦进入垂体,进而切除肿瘤并从鼻部创口将其取出。由于其在方便程度和安全性等方面相较开颅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这种微创手术发明后不久,便替代了传统的开颅垂体肿瘤切除手术,成为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福音。

给大脑“染色”,也是手术的一部分?

基于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医生已经可以利用各种术前诊断手段,“揪出”一个个隐藏在大脑内的病变,并在手术时将其一次性清除。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脑部疾病的手术都能如此简单,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医生在手术中发现隐藏“敌人”的手段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给大脑“染色”来切除脑肿瘤。

脑胶质瘤是非常常见的脑部癌症之一,这种肿瘤对各种治疗均反应不佳,如果不能在第一次手术中就成功清除全部病变,患者很难在术后活过一年。更加令人无奈的是,脑胶质瘤的隐匿性特别强,在手术之前的检查中,经常有一部分病灶会隐藏在正常组织中而难以被发现,等到术后一段时间,它们又会迅速地生长扩散,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一枚“地雷”。

幸运的是,荧光染色技术的出现,并没有让这些“埋伏的敌人”得意太久。所谓荧光染色,就是医生在切除病变之前,先向与病变相连接的血管内注射一定剂量的染色剂,待到染色剂在大脑内扩散完全后,医生即可利用特制的灯具照射肿瘤部位,只要肿瘤没有被完全切除干净,灯具照射便会让残余的肿瘤细胞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直到所有肿瘤细胞都被切除为止。在荧光染色技术的帮助下,医生可以在一次手术中切除全部(包括那些在肉眼上“不可见”的)病变,避免了患者因为病变复发而二次手术或丧失积极治疗机会的情况。而直到今天,医生们依然致力于改良脑肿瘤甚至其他肿瘤的荧光染色技术,为患者在对抗癌症的“战争”中增添新的力量。

猜你喜欢

脑科动刀半球
半球面上四点距离之和的最大值问题
三博脑科:超越自己
本期导读
拟对十四岁刑责年龄“动刀”体现法治进步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
“脑科”专家潘占辉
东西半球磷肥市场出现差异化走势
国家“动刀”基层职称评审 为基层卫生机构量身打造
半球缺纵向排列对半球缺阻流体无阀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