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科学课堂应注重“五性”

2020-07-14黄小止

速读·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延伸性现实性激励性

黄小止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此,小学科学教学应立足于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有效课堂;趣味性;现实性;探究性;激励性;延伸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有效的科学课堂能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科学知识,更好地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更好地获得交流、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养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要在科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笔者以为有效的科学课堂应体现“五性”。

一、趣味性——有效课堂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可见,科学课堂的趣味性至关重要。以有趣的内容、精湛的教学技艺为引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狂潮,从而达到“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

如教学《摆的研究》时,课一开始,我便提出,请时光老人计时10秒,各小组数一数小组中摆的摆动次数。再交流各小组摆动次数,这时有的小组汇报摆动6下,有的小组汇报摆动8下,有的小组汇报摆动9下,有的小组汇报摆动12下……通过“玩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学习中。再通过观察数据,有的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数据不一样呢?有的学生提出了: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呢?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兴趣盎然,此时引入新知,事半而功倍。

二、现实性——有效课堂的关键

《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也就是科学课堂应具有现实性。从学生身边选择易于获得的和有教育价值的事物作为探究材料,学生容易人境,动起手来也事半功倍。

如教学《水和水蒸气》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三个生活情境:洗地板时,地板上有水;晾衣服时,衣服上有水;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洼。过一段时间,这些水都干了。通过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出质疑:这些水跑哪儿去了。带着疑问,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通过探究明自了:原来这些水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了。当学完“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后,再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怎样来的”?这时学生明自了,由于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这些都体现了科学学习的现实性,也就是:从现实中来,再应用到现实中去。

三、探究性——有效课堂的核心

《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性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由此可见,探究性是有效科学课堂的核心。

在教《摆的研究》时,我首先通过小实验,让学生提出疑问: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然后进行猜测,有的学生猜测,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有的学生猜测,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学生猜测完后,再让学生设计“摆的大小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吗?”的实验方案,然后交流方案,有的学生说,这是个对比实验,实验中摆锤的重量要变,摆绳的长度不能变;有的学生说,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准确,每个实验要做三次。最后,让学生说出完整的实验方案:第一次实验,放一个摆锤,做三次实验,每次时间为10秒钟。第二次实验,放两个摆锤,做三次实验,每次时间为10秒钟。第三次实验,放三个摆锤,做三次实验,每次时间为10秒!接着学生根据设计的方案,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最后,结合实验记录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的结论,并交流实验的结果。这样教学,学生亲身经历了“提出和聚焦问题一猜测一设计研究方案一观察、实验、操作一分析数据,提升科学概念”的探究过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激励性——有效课堂的保证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在科学课堂中应起到组织、引导和促进作用,教师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适时地激励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励性,是有效课堂的保证。

如对于提问的同学,进行评价:“善于提问的孩子一定是善于学习的孩子。给你点赞。”如学生说中关键点时,评价“太棒了!我能跟你握握手吗?小科学家!”如学生很好地汇报实验数据,评价:“你真是优秀的汇报员,汇报得多简洁啊!也把掌声送给这个团队”如对于小组合作的激励,“从这位同学的汇报,可以看出这个小组合作得多好啊!”如对于回答错的同学评价:“回答错了,没关系。说明你在思考。”如有的学生提到对比实验要做三次时,评价“说得真好!科学就讲究精确性。”……恰到好处的激励、评价,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总结学习的方法,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五、延伸胜——有效课堂的升华

科学课从广度和深度而言,都是有限的,而科学探究则是无限的。为此,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学会了一些相关的探究方法以后,我们应该关注课外科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关注知识的应用。这是学生从学习知识到灵活应用知识的一个深化过程,一个知识有效迁移的过程,更是思维与能力的重要表现。科学课外活动的延伸性,是科学课的升华,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水和水蒸气》的课末,在学生了解了“水会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后,让学生去思考,或者查找相关资料,解释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通过进一步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人类生活的息息相关,感受到科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是有效科学课堂的升华。

综上所述,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趣味性、現实性、探究性、激励性、延伸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让科学课堂充满灵动与魅力,从而让学生爱上科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7.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2.

[3]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延伸性现实性激励性
智能建筑环境中人机交互对人身体的影响
建立和实施企业激励性年金制度探讨
浅谈小学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与思考
浅谈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论小学语文延伸性阅读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探究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三部曲
军人激励性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我国构建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可行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