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思考

2020-07-14马燕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思考

马燕

摘 要:生物学“核心素养”和“一般素养”不同,是对学生的更高要求。具体来说就是指学生应养成优秀的品格与能力,为适应生物学的终身发展和对整个社会的繁荣做出帮助,可以说是提升学生在社会竞争力以及我国教育行业在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复习课中核心素养的养成,尤其是在高三这个义务教育即将完成的阶段,学生需要为自我终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兴盛做出思考。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高三复习课;思考

引言:

以往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还是偏向知识点的传授。现在基于核心素养,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更要使学生明白生物学的内涵,其对生命的研究思想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明白生物学内涵之后,引导学生基于生物学内涵展开对自我终身发展的思考,以及学习生物学对社会如何帮助的问题。下文就将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四个模块“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展开分析。

一、在复习中引导学生领悟生命观念的内涵,培养核心素养

对于生命的研究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过程。科学家从研究人体的奥秘开始,对细胞夜以继日的观察、研究、归类、总结,确定了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充分了解细胞的代谢和自我复制等特性。再之后,对自然界的各类生命展开研究,并结合细胞的特性展开分析,合理解释了整个自然界生命过程中的相关现象,就是生命观念。具体来说,对生命观念的认知有三点:1.对生命现象的总结:生命以及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但也是有规律的,运用科学的思维与方法,就能寻找到生命的规律,就能探究生命现象;2.对生命的感悟:生命是奇妙的、丰富的、灵动的、充满活力的,诸多特性结合起来就是生命的“美”,学生通过实践内容了解到生物学科的“美”,感悟生命的奇迹与伟大;3.对生命的敬畏:生物学研究中的每一块标本、每一块切片,或者每一个生物,都是生命研究的必须,但我们对生命应当敬畏与尊重,时刻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心理,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的核心素养。

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观念,不光在于传输理论,还在于让学生亲自了解。例如,在复习生物细胞阶段,让学生亲自试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律动,任何种类的生物,哪怕是头皮屑、皮肤角质,都具有生命的“美”。再例如,在培养基中做“大肠杆菌的培养”实验,让学生先假设培养基PH值、氧气含量、特殊营养物质、温度等对微生物菌落是否存在影响。之后严格根据实验内容开展实验,对几大变量详细记录,根据大肠杆菌的菌落现象得出结论,势必会使得学生对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代谢特点、互利共生性有深入了解。学生了解生命观念,才能更好的认知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1]。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发散学生的理性思维

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包括理性思维,崇尚并形成运用理性思维的习惯,才能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思路。理性思维包括探讨生命现象以及规律的一系列想法提出、假说与演绎、推理与反推、归纳建模等思维发散经历。例如,在复习课程时,有关“遗传学的基本规律”,针对孟德尔杂交实验提出问题: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和子二代的特性说明了什么?遗传引子的组成是怎样的?性状分离的概念是否正确,如何验证正确?豌豆杂交能否和人体生育联系?让学生们多思考,多分析,结合豌豆杂交实验的图解,教师适时引导,有助于学生理解遗传学的本质,长此以往,学生养成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发散性思维,并进行演绎与推理,探讨生命现象中的规律。可以说,在复习课上引导学生多提问题,质疑与假说,建造问题的延伸框架,对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应用有极大帮助。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从实践活动中展开科学探究

如果说上述第二点是对问题的提出,那么这一点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有效观察、设计实验、方案优化,交流讨论等科学探究,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大有裨益。如果就只是交给学生知识点,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就无法养成生物学核心素养。但当前仍有少部分的学校与教师未曾开设过一节实验课,学生走不进实验课的大门,也就无法走进生物学的大门[2]。

在高三复习课程时,尽管课程紧张,但还是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把知识学“活”了,才能有更好的认知。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影响的对照实验”中,先让学生假设光照、温度、是否密闭等环境因素是否对植物有影响,影响差异又如何;之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组的植物幼苗放在教室光亮或光暗或密封实验器内,设置不同的反应时间段;在时间段到达之后,教师提醒学生自主观察变化、记录数据。这样无疑能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知,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延伸,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顾名思义学生在基于对生物學的优秀认知,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的讨论中,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帮助,这是一种有担当的行为。例如当今新冠疫情,学生在了解新冠疫情的传播、染病本质之后,参与合理讨论,劝说身边的家人朋友戴口罩、勤洗手,宣传良好的防护手段。针对市面上的流言迷信,例如“盐水漱口能预防感染”“喝高度白酒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等,对其进行科学判断,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也劝谏别人不要轻信不科学的流言。这些都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五、结束语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的更高要求,是要让学生养成基本的生命观念,对学科知识点存疑并解疑,还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来。以往的“三维目标”归根结底还是知识的范畴,而现在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是对学生知识、能力、观念、态度的统筹规划,这对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极大好处。

参考文献:

[1]黎明鹊.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思考探析[J].考试周刊,2019,000(003):158.

[2]宋海霞,王万清.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生物复习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10):6-7.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