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之门径

2020-07-14黄丽芬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素养小学生

黄丽芬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打好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形成良好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培育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进行阐述,最后提出小学数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措施,希望对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字: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育

引言:

小学数学逻辑性思维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培育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是数学中特定思维的综合体现。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想象化的认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一、小学数学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对提高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充分理解知识的含义,提升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迅速解决数学中的新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继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可以加强小学生构架知识体系的能力,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连接,加深学生对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第三,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的条理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使用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时期,是形成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时期,尤其是数学这类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加大课程研发力度,将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变为具体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依据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同时要创建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自我教学理念的更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动性。

(二)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思维逻辑能力的培育

明确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要加大课程的研究,将课前和课后做好衔接工作,上课之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基础知识的学习,打好学生的基础。例如加大对乘法口诀的学习,乘法口诀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各阶段都需要运用到乘法口诀,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道具,例如多媒体教学等方式,通过动态图片的展示加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保证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与生活情境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要时刻关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及时查漏补缺,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坚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就要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活动。同时要给根据每个学生个性的不同,给与学生针对性的评价。例如有的学生胆小,当这名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在课后作业批复中多给与积极的评价。比起对学生课后作业的评价,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评价。评价的原则要遵循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目的不是为了优胜劣汰,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新课程准指出:教学活动中要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活动中要给与学生及时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要让学生逐渐地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应该以学生的特点出发,促进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平时教师也要加大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也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但是不大包大揽直接给出学生答案,要善于诱导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數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学生性格、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完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形成。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对今后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认识到培育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育,重视教学评价活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与针对性的鼓励措施,加大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的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7(03):221.

[2]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63-64.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素养小学生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