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20-07-14零月肖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零月肖

摘 要:“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具有的与社会不断发展相匹配的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从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出发,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修养,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等,就能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目的。设计课堂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關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其中以数学价值观的发展为根本。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一些分析。

一、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以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习的各个环节,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培养下,不断提高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合力构筑成学生的知识系统,而基本活动经验构筑其经验系统。两个系统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建构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架构。而数学活动是形成这个架构的学习活动载体。数学教学追求严谨性,使数学教学带有极大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多思考、多研究,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造直观思维的机会。多给学生打开一些“窗子”,要尽可能避免单调的符号。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过程,抓住数学的特性,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既掌握数学知识,在发展了数学技能的同时,还获得数学的思想,活跃数学思维,最终获得数学核心素养。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要在具体的教学中了解小学生的天性。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需要,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导入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靠近知识,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习质量。比如: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运用学生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带着好奇、思考跟进、学习。“超市中卖的箱装饼干,有36盒装,有19盒装,36盒一箱54.9元,19盒装一箱28.2元。同学们,你们谁能知道哪一种更加便宜、更加实惠吗?这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他们热情和兴趣自然就会猛然苏醒。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对相关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讲解和传授,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基础性的东西比较多,比如概念、公式、定义、口诀等。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结合这些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运用对比、发散、类比、等方法,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有效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其数学思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长方体进行观察,让他们明白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从而进行类比,明白“原来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也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老师以此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折叠长方体,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给学生一个长方体的图形和相关数据,让他们尝试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既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理解,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养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密切生活实际,铸造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数学素养中最硬质的东西,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靠数学思维锻炼出来的。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素养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真正感受到:我们是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从现实生活的、小学生身边的、实际的案例入手,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加减乘除的符号。教师通过密切生活实际,来铸造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来学习数学,就能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自己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自然而然地就会把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并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自然而然建构起来了,我们的数学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五、转变评价策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无论是教学评价还是学生评价,目的都是为了正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心态积极,各项综合素质均衡和全面地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要求教师要转变评价策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学习评价由单纯的学生分数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要求评价者不但要看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还要看到学生的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厚度”,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课堂教学和课后反馈中,都要注重评价的有效性,淡化分数指标,注重评价主体、内容、方式的多元化,着眼于创造学生未来的最佳、最远发展,并有效、客观地运用评价结果。

六、结束语

总之,小学高年级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升华数学教学意义的关键,符合新课标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是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全民素养的一个途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运用、学习能力培养与提升等,能全面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1.

[2]欧阳美来.让推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推理能力培养对策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

[3]赖允珏.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6.

猜你喜欢

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优化的具体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