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战“疫”,彰显中国伟力

2020-07-14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0年3期
关键词:防控疫情

2019年年末,新型冠状病毒来袭,中国迅速应对,举国家之力迎击,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格局、中国担当……展现了中国人民高尚品格和精神:爱国、团结、奉献、友爱、敬业、勇敢、乐观、坚强、执着、自律、担当……

这场“战疫”尽显中国制度优势

王石川

疫情就是命令,一着白袍就是战士。据统计,截至2月17日,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军队系统已经派出3万余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其中军队派出3批次4000余名医务人员。针对武汉重症多的特点,投入重症专业的医护力量是最强的,有1.1万重症专业医务人员负责救治工作,接近全国重症医务人员资源的10%。

当看到一批批医疗队迅捷奔赴湖北,迅速就位;当看到一位位医务人员坚守一线,任劳任怨,我们为之动容,为之感动,也为之振奋。什么是举全国之力?什么是团结一心?什么是众志成城?这就是!

日前,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上,东盟秘书长表示,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令人赞叹,抗击疫情中展示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显示了中国制度的优势。其实,无论中国速度还是中国效率,背后都是制度优势在发挥作用。

制度优势并不抽象,而是生动具体体现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上。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一个细节是,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并决定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此外,党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正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防控工作才能有力有序推进。

制度优势体现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医务人员闻令而动,星夜驰援,还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惊人的速度落成,无论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奔向湖北,还是无数企业提前复工复产,生产抗疫最紧缺的物品……无不让人看到了湖北有难、全国支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是简单的帮扶,而是制度优势的集中彰显,究其因,我们14亿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全国各族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这是谁也切割不断的命运共同体。只要大家心连心,再大的坎都能迈过去。

制度优势还体现在在抗疫过程中完善的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试想,哪个国家哪个政党哪个政府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能够如此展现自我检视的勇气?无论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还是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无论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还是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每一项具体擘画,都涉及制度层面,都是对疫情防控的真正盘梳,也都对制度改进指明方向,这是我们不断战胜困难的底气所在。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此前谈到中国防控疫情是这样评价的:“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相信中国采取的措施将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疫情。”确如此言,中国的制度优势在疫情防控中深刻而全面呈现了出来,不但中国人民看到了,世界人民也看到了。

“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疫情防控正在取得积极进展,离彻底打赢这场硬仗尚有距离,但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有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有今非昔比的综合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把握尽早彻底战胜疫情。

(2020年2月21日“国际在线”)

战“疫”,我们有中国速度!

曾嘉雯

抗击疫情,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再传来。近日,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接连拔地而起。在网络直播的全球“云监工”之下,逾万名建设者齊心协力,胼手胝足,在十余日内建成两座医院。这是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创造奇迹的“中国速度”不是凭空而来的。在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上百台施工机械昼夜轰鸣、上千名工人通宵奋战。大部分建设者平均一天工作20个小时左右,除了睡觉吃饭,都在工作。有人用航拍的方式记录了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在视频中可以看到,现场有上百台五颜六色的挖掘机同时开工,数不清的渣土车进进出出,场面令人震撼,宛如大片。有外国网友看完视频后评价:“现代工程奇迹,只有中国才行。”

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时间不等人,我们用中国速度,进行着一场与时间持续赛跑的战“疫”!

中国速度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泰山压顶不弯腰,危机来临有定力。越是在艰难困苦和重大斗争之时,越是能充分理解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深刻道理。不仅是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短短数日,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东西南北中,都紧急动员起来。这样的组织力、动员力,世所罕见,史所罕见!

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法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各项防控措施在法治的保障下迅速有力地得到贯彻落实。

人民解放军、医疗驰援队从全国各地奔赴疫区,铁路、公路、航空等公共交通及时响应部署,为救援打开“绿色通道”,一场全民大动员在神州大地生动上演。

多地工厂迅速恢复医用物资生产、全力保证供应,加班加点生产急需的药品以及口罩、防护服等,确保诊疗方案中的相关药物储备量充足,给前线送去更多“弹药”。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奇迹的创造,党员、党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浙江寧波公交集团修理工胡再学带领“党员突击队”,对运营车辆空调滤网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安徽合肥高贝斯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为保障防疫物资供应,提前5天开工,6名党员全部返岗……从省市区县到社区村镇,从检测排查到预警防控,从城市管理到生产运输,处处有共产党员履职尽责的身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召开组织生活会,党支部书记张文宏说:“最困难的工作,最辛苦的岗位,党员必须先上,没有商量!”在这场战“疫”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冲一线、站前沿、当先锋、作表率的姿态,画下一抹闪亮的中国红。

今日之中国,一个号召,数千名白衣天使急奔重灾区。

今日之中国,一声令下,上千张床位的医院数日建成。

今日之中国,一句重托,十四亿人民众志成城。

这就是制度的伟力,是共产党人的伟力,也是我们打赢这场战“疫”的底气。

这就是中国速度!

有了这样的速度,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坡!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没有跨不过去的山!

(《红旗文稿》2020/04)

感受战“疫”的中国力量!

冯秀军

这场“战疫”是一场人民战争,靠的就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中国人民“群”的力量。

两千年前的荀子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他的答案是:“人能群,而彼不能群。”创造武汉大决战奇迹、中国“战疫”奇迹的,正是这“群”的力量。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团结精神”。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有很多诗歌、成语、典故,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生动写照。成语如:唇齿相依、肝胆相照、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守望相助……古语如:人心齐,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最具知名度的诗词,莫过于《诗经》的《秦风·无衣》篇所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生动表达了先人们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浓烈情感。

现代版《无衣》的真实故事。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一个故事:3名女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借宿徐解秀老人家里,临走时,她们见老人家里连一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于是就用剪刀将被子剪下半条,留给老人。这“半条棉被”的故事,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团结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也正是靠了这 “半条棉被”的精神,中国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创造了无数战天斗地、抵御外侮的人间奇迹。

万里长城、大运河、都江堰等建筑工程奇迹, 靠的是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团结奋斗; 8年抗日战争,积贫积弱的中国能打败穷凶极恶的侵略者,靠的是亿万中国人民同生共死、同仇敌忾;红旗渠、两弹一星、大庆油田,98抗洪、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救助……靠的是中国人民戮力同心、众志成城!

疫情阻击战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哪里?

在白衣天使的最美逆行里。医院就是前线,医护就是战士。 有人问:“医者,此去欲何?”答:“战病疫,救苍生!”问:“若一去不回?”答:“便一去不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战“疫”中的白衣天使们,就是守卫我们家国安宁的时代英雄!

还在共产党员的冲锋陷阵里,在建筑狂魔的日夜兼程里,在警务人员的风雪坚守里,在河南国家级贫困县300村民徒手三天拔出援助湖北的十万斤大葱里……在从土耳其“人肉”背回口罩的大哥“免贵,中国人”的霸气回应里,也在一声令下,十几亿中国人的自觉自律里……

这场“战疫”是一场“烈火大考”,验出了中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真金”“硬核”领导力。

中国制度在战疫中显示出领导核心的“硬核”领导力。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中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中央一声号令,举国上下令行禁止。

超高的决策效率。

中国制度在战疫中显示出超高的决策效率。武汉封城!这个决定不容易。若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没有当机立断的霹雳手段,所谓优柔寡断的菩萨心肠,不过意味着错失战机、更大牺牲。这就是我们中国制度的决策效率。

超高的行动效率。

中国制度在战疫中显示出超高的行动效率。建火神山、雷神山战地医院,决定不易、实施更难。在哪建,谁来建,怎么建都是问题,物资、人员、资金也是问题。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钟的延迟,都可能意味着得不到医治的生命消逝!10天、12天建起的火神山、雷神山两座战地医院,像阿拉丁擦亮神灯一样让世人瞠目结舌。

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

中国制度在战疫中显示出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湖北省武汉以外的地市依然形势严峻而力量不足,怎么办?19省对口援助,包干到户,各个击破。“上下同欲者胜”,“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所说:“中方行动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

(2020年3月2日“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战“疫”行动,需要平等之光照耀

——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光。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世界离不开这道光。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民彼此命运休戚与共,共同努力、携手抗击疫情的行动,书写出平等相待、平等互助、平等合作的文明篇章。

地球之上,在生命的权利面前,所有国家、种族、民族一律平等。无论在哪个国家,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应得到维护和保障。无论在哪个国家,种族歧视、污名他国的行为都不能容、不可忍。这是尤其需要让同情心、同理心跨越国界、种族、民族,绽放光芒的特殊时刻,各国都有义务在维护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维护他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这是构建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

平等相待,乃正义之道。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着公开、透明、负責任态度,及时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国际合作,防止疫情在世界扩散蔓延。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为战胜疫情争取宝贵时间。世卫组织部分合作专家提供的数据模型显示,中国采取控制人员流动的措施让中国境内的疫情传播速度延缓了两到三天,让中国境外的疫情传播速度延缓了两到三周。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感慨,中国采取的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已经避免或至少推迟了数十万新冠肺炎病例。做好自己的事,坚守利他的义,以平等之心面向世界,这就是中国行动,站在道义之巅。

平等互助,乃人性之美。在中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电话、信函、声明等方式表示慰问和支持,各国民众、企业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中国在本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仍然胶着之际,仍然向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得知日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不足,中方紧急捐赠一批检测试剂盒;韩国大邱疫情形势严峻,中方紧急筹备大量医用口罩;伊朗疫情暴发,中方紧急捐赠一批核酸检测试剂盒及医疗设备,并派出中国专家组驰援……无疆的大爱汇聚暖流,涌向世界需要帮助的地方,生动呈现出患难相扶、风雨同舟的美好画卷。

平等合作,乃制胜之器。“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主张,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争分夺秒对抗病毒侵害,这是人类共同争取生命权利的战斗。越是在攻克难关的关键时刻,越要用平等包容的眼光看待彼此,凝聚和衷共济的团结意志,提升平等互利的合作力量。中方不断扩大国际和地区合作,持续同世卫组织保持良好沟通,同有关国家分享防疫经验,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全人类的集体智慧和协作,凸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最早提出“全球化”概念的学者之一、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发出的呼吁,值得国际社会普遍重视,各国理当展现应有的担当。

战“疫”行动,需要平等之光照耀。维护正义之道,坚守人性之美,锻造制胜之器,才能继续开拓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2020年3月2日《人民日报》)

与病毒较量,命运共同体意识不可或缺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国精神为世界所瞩目。护目镜遮不住的坚毅专注眼神,口罩勒出深深压痕的脸庞,社区内外忙碌的身影,城市中不分昼夜奔忙的志愿者……一个个感人瞬间彰显震撼之力,被历史铭记。中华民族在经受考验时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中国,也鼓舞着世界。

“最让我震撼的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很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愿意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分享在中国观察到的细节,打开了一个真切感知中国的视角: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全力以赴,非常疲惫,有工作人员在同考察组谈话间隙困得睡着了;每一个被动员和组织起来的中国人,就像是在跟病毒打一场战争,肩负起阻止病毒蔓延的共同责任。在他看来,正是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奉献,极大延缓了疫情的传播。世卫组织专家于细微处捕捉到的中国人的面貌,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

不久前,美国彭博社在报道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等举措正在取得积极进展时指出,这体现出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理念。这与世卫组织感慨的“武汉街道空无一人,但是每个窗户后面都有配合应对疫情的市民”不谋而合。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无论是疲惫得在任何地方都能睡着的医生和护士,还是与时间赛跑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者,为居民代买药品、浑身挂满药袋的社区工作者,昼夜转运物资、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这些来自千万家庭的平凡个体,忘我地冲锋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高尚而美好的家国情怀,正是命运与共的精神内涵。

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始终抱有必胜信念,体现出乐观坚韧的精神。在武汉方舱医院,病房内患者和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医护人员在送患者出院后轻快地跳起了舞……没人知道这背后有多少汗水和泪水,但正是一个个压不弯的脊梁,让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人民“为全人类作出贡献”,这贡献背后离不开中国人民愈挫愈勇的品质。

只要每个人都发光,萤火也能汇成星河。无论是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逆行者”,为保障经济和人民生活默默付出的志愿者,还是坚守在疫情防控各个环节的“守望者”,通过“口罩航班”捐助抗疫物资的海外同胞,走出国门志愿帮助发生疫情的其他国家的中国专家组……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千千万万闪光的行动,汇聚成患难与共、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英雄伟力。“中国展现了惊人的集体行动力与合作精神”,世卫组织如此评价。中国人民的宽广胸怀和不屈精神,不仅让心心相通、命运与共的生动故事熠熠生辉,而且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扩散,世卫组织已将疫情全球风险级别上调至“非常高”。当此之时,中国战“疫”行动带给世界的启示更加珍贵。这是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人类必须足够强大。命运共同体意识不可或缺,和衷共济、共同战斗的精神必不可少。应当相信,凭借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伟力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赢得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020年3月5日“人民日报-和音”)

汇聚科技战“疫”的力量

曹雪盟

两天内建成5G基站,为超高速实时数据采集、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打下基础;智能递送服务机器人可执行递送化验单、药物等工作,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无接触收银超市”只需用手机扫码结账就能完成购买,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仅用10天时间完成建设工作的火神山医院,再次见证了“中国速度”……这些刚刚发生的新闻,显现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力量。

在疫情防控一线,科技始终是极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基因测序、人工智能、5G等高科技的应用在病毒溯源、药物研发、救治护理等方面提供助力。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自动化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将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上海“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评价系统”有望高效、准确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依据;5G云端智能机器人可代替医护人员完成测量体温、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

科技手段也推动着基层防控更加扎实、深入。“老奶奶,别看了。这是咱们村的无人机,你不戴口罩就不要出去乱跑,记得赶紧回家。”不久前,一则“无人机喊话村民戴口罩”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相比于常见的广播喇叭,无人机在宣传防疫知识时,应用场景更加多样。此外,有了科技“加持”也让人们可以享受7×24小时远程医疗服务,既避免人群聚集增加感染风险,也在特殊时期保证了医疗服务延伸到普通个体。有网友感慨:曾经觉得一些科技手段离我们很远,关键时刻才发现,它们就在身边发挥作用。其实,众多科技手段轮番上阵,在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让“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照进现实。

或是为医疗救治提供支持,或是提高防控监测效率,或是保障信息更新流通,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里,多种多样的“硬科技”共同成为密织防控网络、构筑立体高效严密防控体系的有力帮手。依靠科技支撐、发挥科技作用,科技战“疫”能为搭建疫情防控的“钢铁防护网”注入更大力量。

( 2020年2月14日 《 人民日报 》)

“凡人微光”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岳广平

这次全民战“疫”中,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除了“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白衣战士冲锋在疫情防治最前线,在大多数人“宅家”的时候,战“疫”的许多角落,还有这样一群“平凡”的人,他们每天做着看似平凡的事,但面对疫情,他们选择默默坚守奋战,选择奉献担当,他们的“凡人微光”照亮生活、温暖你我。

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人人有责。平凡的人,“宅家”是一种责任;走出家门坚守奋战,更是一种责任。他们是警察、街办干部、环卫工人……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凡人。因为他们的坚守,让无数“宅家”的人安心。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大考。考验的不仅仅是医护人员、警察,也考验着各行各业的人。在武汉,网名“老计”的外卖骑手吴辉,一趟趟为医务人员送去热腾腾的饭菜;在上海,来自各行各业的“义务工人”到口罩厂免费上夜班,一晚上能生产约30万只口罩;在太原,2000多辆出租车上摆放着“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免费乘坐”的牌子。还有我们的街办干部、社区工作者、环卫工人等,都凝聚着太多“看不见”的心血付出,铸就成勠力同心、防控疫情的强大力量。

为战胜疫情,平凡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出力。从深入小区的社工,到守护村口的农民,再到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志愿者,以及从企业家到普通员工,从海外华侨到港澳台同胞,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天真活泼的孩子,都以各种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疫病无情,人间有爱。没有什么比爱和希望更有力量。一个个“小我”释放大爱,形成共克时艰的“我们”;一束束“微光”簇拥在一起,汇聚成熊熊火炬、璀璨星河;中华儿女的力量集结起来,14亿中国人民团结得就像一个人,描绘出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动人画卷。

每一个平凡的人,选择默默坚守奋战,选择奉献担当,都书写出了不平凡。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他们的“凡人微光”,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2020年3月4日“泉州文明网”)

猜你喜欢

防控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疫情中的“梦境”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