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康复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0-07-14王晓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神经功能

王晓丹

(启东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江苏 南通 226200)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人,且脑卒中目前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1]。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发病速度较急,且病情容易出现快速进展,患者情况十分危重,患者也很容易出现身体不同程度偏瘫,这会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不利影响[2]。脑卒中偏瘫患者如果无法接受有效的护理,肢体功能等就无法有效恢复,这对于患者预后有不利影响。我院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选择不同类型的康复护理方案,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当中选择60例出现偏瘫患者为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其均分成参照组(30例)及研究组(30例),参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88岁;研究组对象当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8~90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后无差异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体征、指标的严格监测,遵医嘱给予各项治疗,并对患者的饮食、用药等进行指导,在康复科医生帮助下指导患者接受简单康复训练。研究组接受康复护理路径干预,内容如下:

科室成立康复护理路径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包括护师与护士,小组成员需要掌握患者基本情况、护理需求等,对医学文献、资料进行查找,分析医学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并且不断找到问题加以完善。

在患者入院1~2 d,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做好情绪疏导,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解答患者的问题。护理人员需做好基本的健康教育,加强宣教,帮助患者了解脑卒中与偏瘫的相关知识,对其肌张力等进行评估。

在入院第3 d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移位训练,进行康复评定,翻身、抗痉挛体位摆放,需要循序渐进延长练习时间,并且之后将卧位逐渐转变为坐位。如果患者偏瘫较为严重,需要指导其进行被动运动,包括关节的外展、屈伸与关节内收,协助治疗师进行训练,并且进行床边Moto训练。

在入院第4 d,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锻炼上肢,将其一侧上肢进行固定,另一侧上肢进行支撑训练等,训练患者的上肢控制能力,选择按摩球等进行辅助练习。患者可以每日练习3次,每次半小时。

在入院第5~7 d,可以进行床上训练,包括单桥与双桥运动,每日可以进行7次练习,每次时间15 min。

7~14 d时指导患者进行体位的转移、肌力训练、坐位平衡训练,15 d以后让患者进行上下肢Moto训练,可以下床活动后再次进行评定,视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等到30 d以后,需要帮助患者训练站立平衡、步态训练,循序渐进进行指导。

1.3 临床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选择FMA量表分析,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选择NIHSS量表统计,患者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代入SPSS 2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s)接受t值检验,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FMA分值观察(±s)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FMA分值观察(±s)

分组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30 46.2±2.8 60.6±2.2研究组 30 46.4±2.9 82.1±1.9 t—— 0.272 40.511 P—— 0.787>0.05 0.000<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护理前后NIHSS分值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护理前后NIHSS分值比较(±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30 22.2±1.7 17.6±1.4研究组 30 22.1±1.5 10.1±0.5 t—— 0.242 27.633 P—— 0.809>0.05 0.000<0.05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容易在患病后出现并发症,其中,偏瘫是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偏瘫会导致患者肢体功能下降,并且导致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患者康复十分不利[3]。

我院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选择康复护理路径方案,与常规护理相比,康复护理路径的科学性更强。科室会成立专门的路径小组,小组成员会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并且先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健康指导等,对其身体状况、肌张力等进行评估。之后,护理人员会在不同的时间点,选择相对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这样可以保证在一个阶段就可以实施相对应的康复护理,确保康复护理的针对性,也能让康复护理内容完全贴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避免康复护理方案与患者实际情况脱节。此外,康复护理路径方案的程序性更强,各个要点联系十分紧密,整体性较好。

针对患有脑卒中且身体出现偏瘫的患者,让其接受康复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较好,可以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该方案的可行度较高。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神经功能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