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及体会

2020-07-14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急诊科脑出血家属

刘 琼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无锡 214000)

脑出血是一种非外伤性自发性的脑实质内出血症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1],多见于中老年男性,近年来但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是急诊科常见的急重症。为研究急诊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本院急诊科收治的3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实验组男13例,女5例;年龄39~78岁,平均(57.6±8.4)岁;患者从发病到医院耗时0.5~3.5 h,平均(1.5±0.2)h;对照组男12例,女6例;年龄41~76岁,平均(55.7±7.8)岁;患者从发病到医院耗时0.5~3 h,平均(2±0.3)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并经头颅CT检查确诊;发病到入院时间<12 h。排除标准:有恶性肿瘤者;严重心肺功能或肝功能不全者;临床资料不全。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主要为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监测病情、各项生命体征的记录、医患沟通和一般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急救护理具体处理如下:(1)入院前护理:通过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在救护车到达现场之前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现场处理,并根据问询病人病情准备急诊室的药品和救护设备就位。(2)入院护理:到达急诊室后立即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包括开通静脉通道,给与甘露醇降颅内压;上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做相应处理;抬高患者头部并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引起窒息;(3)加强护理环境,保持病人周围环境安静,减少过多人员试探,为病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病人有家属或专人看护,病房设施设备安全紧固,床档拉起,防止病人坠床或其他意外。(4)做好心理护理:患者和家属对脑出血导致的症状一般无法接受,心理负担重,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心理疏通和辅导,解释病情原因和预后,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面度,树立信心。(5)并发症护理:脑出血昏迷患者易感染,需做好口腔、皮肤、尿道及各种插管的清洁;勤给患者翻身或按摩,防止压疮。

1.4 观察指标

治疗有效:患者治愈离院或病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治疗无效:患者死亡、不满意治疗结果或患者要求转院。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字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对照组住院时间;观察组的治疗有效16例,对照组治疗有效11例,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结果对比[±s,n(%)]

表1 两组患者结果对比[±s,n(%)]

组别 n 住院时间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 18 10.72±2.47 16(88.89%)对照组 18 16.56±4.26 11(61.11%)F(t/x2) 2.97 3.70 P 0.03 0.05

3 讨 论

脑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损害,极易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昏迷及死亡[2],患者多病情危重,需要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予以施救,治疗过程中要快速、准确而有序,要体现“轻、快、稳、准”的特点[3]。急诊护理通过对病人院前、院中全程的个性化护理,除了给与患者对症常规护理,还给与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和并发症护理,通过细致的观察病情、系统的护理程序和完善的护理细节,使各项抢救工作能顺畅有序的开展,从而缩短救治时间,减少了病人死亡,提高了救治率,也为病人住院治疗打好基础,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急诊科脑出血家属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