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保护性约束与常规约束在急诊躁动患者护理中的对比研究

2020-07-14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躁动约束个性化

李 婷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2)

在急诊过程中,常遇到躁动患者,他们行为冲动、且情绪不稳定,如不进行约束,会造成病情加重难以控制,严重影响疗效[1]。研究调查显示,急诊躁动患者在急诊中采取约束措施,能提升患者恢复速度,且利于医疗操作[2]。本研究对88例急诊躁动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个性化保护性约束与常规约束在急诊躁动患者护理中对患者心理健康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02月~2020年02月内本院急诊科躁动症患者88例为探究对象,并按照约束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男26例,女18例,患者平均(31±5.4)岁,采用个性化保护性约束;对照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平均(33.5±6.1)岁,采用常规约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及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人员知情自愿参加此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约束手段。使用一般约束带进行,实验过程保证患者双手手腕及双脚脚踝部位约束成功,调节约束带长度,保障末梢循环通畅。

1.2.2 观察组

采用个性化保护性约束。约束前根据患者躁动程度及情绪表现,快速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向患者及家属强调约束的重要性;约束中采用柔软并透气材质约束器具,使患者尽可能保持舒适,定期对患者检查并维持患者舒适,为患者提供温湿度适宜环境。患者住院过程中,对其进行耐心疏导,保障患者情绪缓解,并实时监控患者肢端末梢血液循环通畅,皮肤表面舒适。

1.3 观察指标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分别测量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以探究患者心理健康状况。SAS及SDS表分值越高,患者心理状况越差,临界值分别为50、53分。观察患者施救过程中意外拔管、撞伤、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研究中数据输入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定为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t检验比较两组计数资料。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分别比较患者SAS、SDS评分,观察组各分值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s,t/min)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s,t/min)

名称 总数量 SAS评分 SDS评分观察组 44 38±3.27 39±3.22对照组 44 46±3.51 45±3.41 P-<0.05 <0.05

2.2 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观察组意外拔管、撞伤、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s,t/min)

表2 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s,t/min)

名称 总数量 意外拔管 撞伤 坠床 总发生率观察组 44 1 1 0 2(4.55%)对照组 44 2 5 3 10(22.73%)P - - - - <0.05

3 讨 论

急诊患者中躁动患者比例较大,因创伤较严重,情绪相应更难控制,易造成躁动情况[3]。患者躁动导致无法约束,或约束中因躁动引起施救困难等,均会造成患者病情加重,不利病情恢复并更加重患者心理负担,造成恶性循环[4]。因此建立完善的个性化约束方法对躁动患者护理过程中十分重要。同时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对医护人员进行个性化护理培训,可增强患者对护理流程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5]。

研究中为保障患者个性化约束始终保持患者舒适,始终在干净、温度及湿度舒适的环境下进行,以保障患者环境舒适;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放松患者心情,缓解心理压力。同时意外拔管、撞伤、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本实验所研究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符合本实验预期结果。

综上,在急诊躁动患者转运及施救过程中采用个性化约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手段,提升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躁动约束个性化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道路躁动
马和骑师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躁动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