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断洗胃对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2020-07-14李瑞英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阿托品胃管有机磷

李瑞英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江苏 徐州 221002)

有机磷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广为采用,给农业生产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从事工业生产者带来危害,长期或者超剂量接触会带来有机磷中毒[1]。对有机磷中毒救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洗胃,目的主要是减少有机磷农药的吸收和扩散[2]。大部分医院采用入院后立即洗胃,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次洗胃在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因此将我院5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01月~2020年01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患者均明确为有机磷中毒,且意识不清,由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研究。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0~68岁,平均41.56岁;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2~65岁,平均42.23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洗胃,患者仰卧位,床抬高30°,托起双下颌关节抬高患者头部,置入一次性消毒过的胃管,予以清水灌胃,灌胃完毕,拔出胃管。观察组洗胃过程同对照组,洗胃完毕后留置胃管,对患者间断洗胃,每天3~6次,予以等渗氯化钠进行清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有机磷中毒的反复率、阿托品中毒、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对入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件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组件比较。以P<0.05定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抢救情况比较

观察组抢救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优于对照组。阿托品中毒、有机磷中毒的反复率、中间综合征、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及并发症情况比较[±s,n(%)]

表1 两组抢救及并发症情况比较[±s,n(%)]

组别结果 抢救时间(x死亡率(%)观察组 51.22±15.12 97 1(4.00) 6.05±2.03 0 2(8.00) 1(4.00)对照组 75.38±22.91 85 3(12.00) 10.12±3.52 5(20.00) 4(16.00) 4(16.00)±s min)抢救成功率(%)阿托品中毒发生率(%)意识恢复时间(images/BZ_18_1504_1333_1531_1386.png±s,h)农药中毒反复率(%)中间综合症发生率(%)

3 讨 论

有机磷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病,洗胃是救治有机磷中毒的常见方法,减少人体对有机磷的吸收。通过清水反复清洗胃肠道,促进毒素的排出,避免遗留在体内毒素进一步扩散[3]。但是,由于临床上洗胃的方法不尽相同,对于哪一种洗胃方式更加有效没有明确的定论。

本研究发现,间断洗胃不论是抢救时间还是抢救成功率、意识恢复时间等都高于常规洗胃组,而农药中毒反复率、后续并发症、死亡率等都低于常规洗胃组。有机磷农药会迅速进入到患者身体消化道,并且快速扩散到各个器官和身体组织,极容易引发多器官的功能衰竭,威胁到患者生命。因此留置胃管间断洗胃能有效救治有机磷中毒,相较于对照组,优势明显。

因为毒物刺激胃部时会出现痉挛,再加上患者一般在进行阿托品化后,胃肠道的蠕动速度会减缓,而幽门括约肌变得松驰,加之胃窦的残留部分,毒物进入肠道后容易向胃部反流,这样胃部的残流过多,残留的毒素会引起机体再次吸收,给临床的治疗带来困难[4]。患者第一次洗胃后,将胃管留置,反复多次洗胃,更有效地清除残留在胃肠的毒素,毒素清除越彻底,患者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小,抢救效果越显著。

综上述,由此我们得出,间断洗胃能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阿托品胃管有机磷
二次试水法在难置胃管患者胃管位置判定中的应用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行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
HPLC测定洋金花中阿托品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检测采摘园中草莓有机磷农药残留
辣椒中有机磷农药基质效应影响研究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急性中毒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探讨
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