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分析与研究

2020-07-14李凌云童慧芬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延续性阻塞性实验组

李凌云,童慧芬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东 深圳 518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慢性疾病中十分常见,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等,导致肺部功能出现不可逆性衰退情况[1]。现今此疾病患者逐渐提升,导致病死率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导致经济压力增加。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的效果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的选取2017年9月~2017年12月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根据抽签法分组,各30例。实验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3~70岁,平均(55.32±2.48)岁;参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1岁,平均(55.34±2.42)岁。以上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检验,组间差异性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干预,对实验组行延续性护理干预,主要如下:对护理人员进行延续性护理知识宣教,让其充分掌握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内容和理论知识,将其充分融合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2]。医护人员需明确自身职责,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服务。医护人员需全面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自身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查,并调查患者的日常用药依从性,对饮食习惯、康复运动、吸氧状况等予以了解。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需评估患者的心理、环境、行为等因素,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干预,主要包含呼吸锻炼、康复训练等[3]。当患者出院后需对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了解,并复查肺部功能情况,并使用微信、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详细指导。健康宣教可使患者在出院治疗时期,保证有效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自身病情恢复。

1.3 判定指标

计算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肺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症状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现为(±s),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表现为(%)率,采取x2检验;其P<0.05,证实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性。

2 结 果

2.1 计算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实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计算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s,分)

表1 计算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s,分)

组别 BP RP GH实验组(n=30) 74.9±4.5 65.6±6.1 68.3±4.7参照组(n=30) 65.5±5.4 59.7±8.5 51.2±6.1 t 7.3245 3.0887 12.1626 P<0.05 <0.05 <0.05

2.2 计算2组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实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计算2组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指标(±s)

表2 计算2组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指标(±s)

组别 FEV1 PEF FVC实验组(n=30) 1.8±0.3 4.6±0.2 2.9±0.2参照组(n=30) 1.2±0.2 4.1±0.3 2.1±0.1 t 9.1146 7.5955 19.5959 P<0.05 <0.05 <0.05

2.3 计算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

实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参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计算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s,分)

表3 计算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s,分)

组别 呼吸症状 活动受限 疾病影响实验组(n=30) 32.3±7.1 45.2±6.5 32.1±5.9参照组(n=30) 47.4±11.2 55.3±9.2 43.5±5.6 t 6.2368 4.9109 7.6759 P<0.05 <0.05 <0.05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较高发生率,其老龄化趋势严重,导致疾病发生率升高。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并发症,使治疗存在一定难度,降低生活质量。在治疗上加之护理干预,因以往护理服务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4]。延续性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将院外和院内护理服务内容相结合,依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让患者在出院后仍得到有效的护理服务,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肺功能予以提升。实施有效的护理服务,可改善患者依从性[5]。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对患者予以有效支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体验优质的护理服务。

以上数据对比得出,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肺功能指标均较高,临床症状评分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使其生存质量和肺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的在出院后获得充分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延续性阻塞性实验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