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护理对初产妇分娩镇痛及产程进展的影响

2020-07-14冯莉莉梁玉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助产初产妇产程

冯莉莉,梁玉芹,刘 凤*

(1.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产房,江苏 徐州 221006;2.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6)

分娩对产妇为强烈应激反应,产生剧烈疼痛。药物具有较良好镇痛效果,但应用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不使用药物情况缓解疼痛,缩短产程为临床关注的焦点[1]。中医穴位按摩可缓解分娩疼痛,安全性高,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具有良好助产效果,在临床被逐渐认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 2 6例初产妇按照数字法分组,实验组年龄21~37岁,平均(28.95±4.36)岁,孕周37~42周,平均(39.83±2.16)周;对照组年龄为22~36岁,平均(29.53±5.02)岁,孕周37~42周,平均(40.03±2.73)周。纳入标准:产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单胎。排除标准:高危妊娠因素、阴道分娩禁忌症、经产妇、骨盆异常、双胎、剖宫产指征等。两组产妇上述条件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穴位按摩护理,主要包括:不同产程由经专业培训助产师进行穴位按摩,第一产程进入3 cm,密切观察产程进行穴位按摩,产妇取舒适体位,全身完全放松,潜伏期取关元穴,掌面进行顺时针按摩,拇指按压合谷、昆仑穴。活跃期至第二产程结束,先按摩中极穴位,掌面顺时针按摩,拇指配合按压合谷、三阴交,再取次髎穴,按摩产妇背部、腰骶部,以环跳穴为中心的环形按摩臀部。产妇若腰骶部胀痛,一手掌或双手掌在腰骶部多穴位推拿按摩,至宫口全开。在穴位按摩过程中,多同产妇沟通,结合产妇情况判断按摩开始和持续时间,在按摩过程中应关注产妇主观感受。

1.3 观察指标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评价3次取平均值,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利用SPSS 22.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镇痛、产程进展差异(±s)

表1 两组分娩镇痛、产程进展差异(±s)

组别 例数 VAS评分(分) 产程时间(h)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实验组 63 5.76±1.02 11.24±1.53 0.76±0.15 0.42±0.11对照组 63 6.98±1.25 14.27±1.79 1.15±0.26 0.44±0.08 t 3.426 8.726 5.636 0.972 P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 论

分娩伴有剧烈疼痛,可能出现各种复杂情况,初产妇分娩经验不足,在陌生环境中,初产妇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情绪,担心分娩结果,反射性引起生理、病理变化,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延长产程等,甚至增加难产风险[2]。

穴位按摩为中医疗法,可促进产程顺利进行,分散产妇注意力,为传统助产方式。文献报道,合谷穴和三阴交具有催产作用[3]。中医认为,分娩为胎儿在腹中运动引起母体气血逆乱和运行不畅,引起疼痛,穴位按摩作用于经络穴位,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促进局部气血运行、镇静安静、缓解疼痛,加快产程,促进分娩[4]。现代研究证实[5],穴位按摩按压特定部位,可抑制神经纤维对痛觉传导,有效缓解疼痛,同时局部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清除代谢产物,提高外周肌肉耐力,放松产道周围的肌肉,扩张宫口,降低胎头挤压产道,降低助产率,缩短产程。穴位按摩避免产妇因担心、恐惧、不耐受疼痛而导致产程延长,使产妇可耐受自然分娩疼痛。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VAS评分、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初产妇分娩应用穴位按摩护理可有效缓解分娩疼痛,缩短产程,促进分娩,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助产初产妇产程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