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公费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PCK)实践困境与提升路径研究

2020-07-13杨小帆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公费师范生体育教师

杨小帆,马 朵

为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作用,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9月2日发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总体要求下,针对体育强国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战略任务,其中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等任务都与学校体育息息相关,因此对体育教师学科教学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体育师范生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来源,其培养的规模和质量影响着体育强国战略任务的实施。随着社会各界对体育教师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上的转变,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了各方更多的关注。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着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只有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初入职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其专业成长是其整个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提高初入职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能减少其从学生过渡为经验教师的时间,要求在高校培养阶段就要让其成为能够迅速进入教学实践的体育教师。[3]在高校体育学科招收公费师范生是基础教育阶段提升体育教师培养层次的重要途径。体育公费生是基础教育学校体育高质量体育教师的主力军,因此体育公费师范生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有学者指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是进一步认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知识,能够推进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的深化改革[4]。本研究以PCK理论为基础,对体育公费师范生教学实践中有关体育学科教学知识(PE-PCK)方面的困境进行探究,以期对体育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提供帮助。

1 PCK理论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1.1 PCK理论的内涵

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学科教学知识。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舒尔曼(LS Shulman)在20世纪80年代为改变以往的“迷失的范式”(Missing Paradigm)而提出来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将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的知识,知道学生理解的难易点。[5]1987年舒尔曼指出PCK是“将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综合理解,知道如何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兴趣和能力将特定主题、问题和事件组织起来,以教学的方式加以呈现”。[6]即PCK是将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两者融合理解并研究出如何将特定的问题重新组织和呈现,以便于学习者的理解和适应学习者不同兴趣和能力。[7]自舒尔曼提出这一概念后,PCK就作为教师的核心知识而备受关注。此后,也出现了各个学科的PCK知识。体育学科教学知识即为PE-PCK。

1.2 PCK理论的构成要素

自舒尔曼的PCK概念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1994年,科克伦提出PCK应位于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生的知识和教育情境知识这四类知识交叠的中心。[8]不同的学科其PCK的构成要素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学科,不同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观点。[9]

在体育学科教学知识(PE-PCK)方面,我国学者张磊对职前体育教师PCK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初次探究。研究表明PE-PCK由体育学科内容知识、学生的知识、体育教学策略知识、体育教学评价知识、体育教学目标知识和体育安全教学环境知识这六大要素构成(如图1)。[10]由于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张磊的构成要素分类更适用于体育学科,因此本研究将以张磊的构成要素分类为依据进行调查。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PCK各要素实践情况为研究对象。体育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是在其任教一学期后,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每年暑假返校上研究生课程,因此他们均是处于初入职阶段的体育公费师范生。由于能较集中地收集他们在初入职阶段对教学实践的反馈,以此能集中反映体育公费师范生在初入职阶段教学实践中PCK各要素的实践困境。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检索平台,以“PCK”“PE-PCK”“教师教育”等为检索词,对2008—2019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从中选取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作为本研究的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以陕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暑假返校为契机,将调查问卷用问卷星的形式发放给2019级体育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85份,回收率94.44%。其中有效问卷84份,有效率98.82%。

2.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后,使用SPSS 22.0和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3 体育公费师范生PCK实践现状及困境分析

3.1 对体育学科内容知识不能完全熟悉和掌握

体育学科内容知识是体育教师的基础知识,它来源于师生对学科内容、教材及环境的综合加工。体育学科内容知识包括体育学科基础知识和体育学科深层次知识。体育学科基础知识是指初入职体育公费师范生对某一技术动作完成方法、动作要领等知识点的认识。通过表1可知初入职体育公费师范生对于主要教授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完成方法和动作要领有23.81%和57.14%做到了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有16.67%和2.38%做到了一般和不太熟悉。体育学科深层次知识是指体育教师对所学技术动作的意义、在体育课程中的地位的理解程度。[10]有21.43%和54.76%的学生表示对此非常和比较熟悉,一般和很不熟悉的有22.62%和1.19%。由此可知,有一半的体育公费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只是比较熟悉,还有少部分不能熟练地掌握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内容知识及其在体育课程中的地位。初入职体育公费师范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是他们教学的基础,这一要素的不足将会影响其PCK的形成。

表1 初入职体育公费师范生对学科内容的知识的熟悉程度(n=84,%)

3.2 对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亟待提高

体育教学过程中,PCK理论不仅体现教师专业知识,更体现了教师掌握、运用知识的最终服务对象是谁的问题,即教师的一切设计与实施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11]由于学生个体在身心发展中的差异性,教师不能忽视对教学对象的了解。关于学生的知识包括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体育学习的重难点和体育学习易犯错误及原因。体育公费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对各学段水平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的掌握只有10.71%是非常熟练的;对于所教技术动作重难点的掌握比较熟练的有65.48%,非常熟练的有14.29%;对于学生动作错误及原因有65.48%和15.48%的体育公费生表示比较熟练和非常熟练。体育公费师范生作为既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熟悉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能够较好地把握教学对象的发展敏感期和发展特征,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使教材和学生实际结合更加紧密,因此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必须做到非常熟悉,而被调查者中有30%的体育公费生不太熟悉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

表2 初入职体育公费师范生对有关学生知识的熟悉程度(n=84,%)

3.3 体育教学策略知识难以灵活运用

体育教学策略作为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技能,是教师为有效地完成已设计好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因素的总体思路和谋略。体育教学策略知识包括体育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纪律管理策略。分析调查结果可知体育公费师范生在初入职阶段能非常熟练地撰写教案的有38.1%;有22.62%的人能够非常熟练地根据学生特点安排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实践中对课堂的有效组织只有22.62%的人能够非常熟练,有64.29%和13.1%的公费生的课堂组织能力处于比较熟悉和一般熟练水平。由此可见,有较多的体育公费师范生在初入职阶段对于体育教学策略的运用不能得心应手,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最大化。

3.4 体育教学评价知识储备单一化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即时性相对其他学科更强。体育教学评价的范围包括教师和学生,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的评价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评价的维度和方法。根据调查可知体育公费师范生在实践中运用到的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维度有:体育基础知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学习态度与情感、学习能力等;经常用到的学生体育教学评价方法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性评价等。有14.27%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教学评价;有54.74%和24.54%比较熟练和一般熟练;还有6.45%的人不太熟练对学生进行评价。由此可知,体育公费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评价的知识还需更加重视。因为体育教学过程是开放性的环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做到及时准确,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5 体育教学目标设置较传统

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体育教学中的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等都是围绕体育教学目标展开。因此,就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教学条件、教师自身情况等因素,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具体、细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目标。[12]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目前有三种分类依据,即三维教学目标、四领域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初入职体育公费师范生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依据三维教学目标设置的有30.95%;依据四领域教学目标设置的有8.33%;依据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置的有60.72%。可知在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随着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部分体育教师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调整自己设置教学目标的依据,还有30.95%的教师运用三维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依据课程目标、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自2017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均在普及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前提下,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进行目标设置。在落实立德树人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时,着重强调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和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13]体育公费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人是运用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这是在高校培养阶段对最新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不够系统全面导致的。

3.6 体育安全教学环境组织经验匮乏

安全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都应该考虑到安全问题,以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受伤事故的发生。[14]体育安全教学环境知识包括防止受伤的知识,因此教学中场地、器材的运用,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教学方法,以及保护和帮助就成为防止受伤的具体举措。体育公费师范生在初入职教学中对场地、器材运用中,有54.76%的人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场地、器材,有32.14%非常熟练;大多数能够熟练地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有58.33%和33.33%的人对教学实践中防止学生受伤意识非常强烈和比较强烈。根据调查可以看出体育公费生大多都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在对课堂组织和根据教学环境变化调整教学方法方面有所欠缺。

4 体育公费师范生PCK的发展与培养

4.1 优化课程结构,重组与学科内容同步的教学法课程

体育学科内容知识的选择、体育教学策略知识的运用和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这三个要素的实践困境是由于体育公费师范生在高校培养阶段缺乏与学科内容同步的教学法教育造成的。体育公费师范生在学习专业技能时,缺乏相关的教学法知识支撑其教师教学的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课程使体育公费师范生在后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很难做到得心应手。有研究表明在体育教师教育培养中,教会学生“如何教”比教会学生“如何打”更加重要,故应在专业课程教授过程中突出教学技能的培养。[15]在开始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时候就将与其相关的体育健康与课程标准解读、模拟体育授课、体育教学案例分析、体育教师说课等相关课程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技能时就具有相关的教学思维,重新组织与学科内容同步的教学法课程,让体育公费师范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4.2 加强学生知识的学习,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根据调查可知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有关学生知识的教育学课程都是以公共课的形式开设,且缺少与体育学科相关的学生知识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以往的“三基”教学,而是要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学生习得一两项运动项目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即它的组织性强、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和安全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必须具备与生理心理生长发育有关的知识。所以在高校培养期间,应注重培养体育公费师范生对各学段水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理解,且这种理解不能只停留在了解的初级状态,更应该对他们各水平的具体特点有所掌握。学校应开设专门的课程并与教育见习相结合,使师范生对学生的理解更加具体。

4.3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加强师范生教学评价知识

在师范生培养阶段,应加强师范生的学习评价体系,重视其在学习如何教学的过程中的评价。在重视师范生学科知识和动作技能评价的同时,重视其在模拟教学、教育实习中的教学能力的评价。

4.4 健全教育实践制度,促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与基层教师三联动

造成体育公费师范生组织经验匮乏的原因是他们在高校培养阶段的教育实践形式单一。就陕西师范大学而言,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教育实习课程开设在第七学期,而在我们的反馈调查中显示大部分调查者希望提前教育实习的时间,且有约30%的体育公费师范生希望教育实习时长为16周以上。单一形式的教育实习阻碍了体育公费师范生PCK的形成。体育公费师范生在高校培养阶段,应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相结合,与基层中小学联合培养,即在开设教学法相关课程的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两个方面与基层经验教师联结。走出去就是给师范生提供在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的机会,让体育师范生每周进校园见习,观察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授课过程,再结合后期的教育实习,将在校所学知识和见习所得经验进行综合实践,使体育师范生的PCK知识更加牢固并能灵活运用于具体教学法过程中;请进来就是请基层经验教师参与师范生的培养过程。定期请基层教师给师范生总结、传授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教学困境及解决办法,让师范生提前学习到更多实用的经验。

5 结语

在以往的体育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对师范生“如何教”和“如何打”的侧重点存在偏差。我们应该重视师范生“如何教”的能力。学科教学知识(PCK)作为提高体育公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对新时代我国体育教师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体育公费师范生PCK的各个构成要素在实践中的困境进行思考,认为可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学生知识的学习、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健全教育实践制度等途径对高校的培养模式进行完善,并以此提高体育公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教学技能,为培养体育公费师范生学科素养及高质量的教学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公费师范生体育教师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山西农大成为山西唯一公费农科生招生定点院校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教育部:公费师范生离校前全部落实任教学校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