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链与生态链耦合视域下五台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20-07-13赵思思王瑞泽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五台山耦合产业链

支 强,刘 坚,赵思思,王瑞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和健身意识的增强,体育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不仅被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而且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和体育旅游资源。然而,多年来由于缺少严密的顶层设计以及供给未能准确对接需求等原因,致使其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受阻,体育旅游运营效率低下,未能形成体育旅游的大格局、大规模发展,难以树立整体形象,进而影响其整体发展。基于此,笔者以五台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生态链与产业链耦合视域下五台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培植的动力、基础以及可开发的项目,并结合目前五台山旅游的开展现状,探寻五台山体育旅游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为推动五台山体育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旅游与体育旅游

旅游是人们以消遣、审美等精神愉悦为主要目的,到日常生活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和逗留的各种身心体验,是人们的一种短期异地休闲生活方式和跨文化交流活动[1];而体育旅游则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其目的是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促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2]。

从概念看,旅游与体育旅游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体育旅游是旅游和体育二者深度融合而产生的另一种形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新兴旅游项目。体育旅游主要是围绕着体育运动展开的,有在现场观看大型比赛并参加各种体育项目体验享受刺激感的一种特殊参观游览活动。体育旅游在国内是一项新的旅游产品,旅游相关的市场还没有将体育旅游项目进行有目的的规划,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大众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增强,旅游产品也将向娱乐、闲适以及锻炼并存的多元化方向延伸发展,而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也随之由传统的观赏型向大众娱乐运动型旅游方向转变。

1.2 产业链与生态链耦合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3]。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的形成。生态链则指在一个生态群体部落中,众多相关的生物和非生物通过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具有差异层次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配合,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式依附关系。

耦合主要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运动方式或者实体利用种种互相影响的形式来作用于对方的一种现象,是利用每个子系统自身的作用互相依靠、互相协调、互相推动的一种动态的相互联系。从社会科学角度上说,耦合是指社会科学中的两个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使两者能够利用相互之间的关系互相影响的客观现象。这些不同体系的耦合不是简单的叠加现象,更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协调的过程[4]。

市场需求决定了旅游业发展。而生态链与产业链耦合下的体育旅游业更是目前我国的新型产业。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希望能够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依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参加一些休闲健身活动,进而实现身心娱乐和强身健体的目标。体育休闲旅游具有挑战性、参与性、专业性和刺激性的特点,在享受身心愉悦的同时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放松。体育休闲旅游特殊的体验方式增加了旅游群体对体育健身的热爱,并能使游客获得愉快的精神享受,进而影响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奠定了体育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消费市场的地位。

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资源是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同时也是五台山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的现实需求。作为市场需求下旅游产业结构调整重要方向的体育旅游,注重产业和生态效益是可持续开发的重要因素。在对五台山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结合产业链和生态链耦合的机制,打破原有旅游资源开发思维的束缚和产业体系的界限,积极发现旅游与体育资源开发之间的嵌入关系,在依托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基础上适度走市场经济的开发模式。五台山现有丰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乡土文化和传统民俗等原生态资源和旅游产业资源。适度开发户外旅游项目、休闲体育运动并从自然、人文和社会层面出发使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有机结合,在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增加旅游内容和旅游的体验功能,为游客提供更优的物质与资源利用环境。扩大五台山体育资源开发中的产业链与生态链的产业共生、资源共享及生态开发的网络体系,建立生态链与产业链协调发展耦合模式。实现五台山体育资源开发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叠加,提高五台山区位空间优势、品牌宣传、旅游资源与休闲体育组合的影响力,形成五台山旅游资源和休闲体育资源开发与旅游服务收益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4]。

产业链与生态链耦合的前提是资源,而共享资源可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五台山作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地区,其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已经获得社会的认同。在旅游业持续升温的社会需求下,五台山带动的经济价值已经显现。产业链与生态链耦合对推动五台山旅游合理完善和共享是今后开发体育旅游的重要基础。因此,资源的共享需从产业链与生态链两个方向进行分析,可为五台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依据。具体耦合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链与生态链耦合模式图

2 五台山体育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

2.1 自然资源优势

五台山位于太行山系北端,由一系列的大山和群峰组成,其景区规划面积约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辖面积约436平方千米。五台山的地质主要由古老的结晶岩构成。早期独特而完整的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当地的地质演化过程,有着“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称号。五台山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平地故曰五台。整体布局由中台翠岩峰为主体向四周延展,东有望海峰、西有挂月峰、南有锦绣峰、北有叶斗峰。各山峰山林茂密,浑圆宏伟,气势磅礴。

五台山植物资源就有100科、386属、661种,主要以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为主;五台山的木质资源也十分壮观,其森林面积达29.43万亩,覆盖率达到44.83%;五台山拥有三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别为五台山、系舟山、管滓山。由于海拔较高,因此气候比较寒冷。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3.8摄氏度,七到八月份为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最高为10摄氏度。此外,五台山曾经还是冰雪圣地,在新生代有冰川发育,因此,又誉为“清凉圣地”或“清凉山”。五台山的优越地势以及奇特的地貌等自然优势资源为开展体育旅游诸如登山、露营、徒步、体育民俗等相关的体育休闲运动提供了必备条件(见表1)。

表1 五台山地区部分自然旅游资源

2.2 人文资源优势

五台山不仅有锦绣壮美的自然景色,还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即有闻名中外的佛教文化,更有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在人文旅游资源中,五台山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各类文物1 710处(件)。此外,五台山号称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山之首、“古建宝库”“佛教建筑的宝库”“亚洲的佛光”等[5]。此外,当地还有摔跤、挠羊、秧歌等民间体育活动。这些深厚的文化资源为五台山的体育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 五台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产业链现况

3.1 上游产业链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5A级景区,是中国文物宝库。五台山寺庙群落有致,大多寺庙依山而建,与周围的山脉融为一体。整体和谐统一,浑圆天成,四周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汇集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等精华,有着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的美誉。这也是体育旅游开发的最大优势之一。利用错落有致的寺庙开展传统体育民俗活动、寺院体育文化、体育竞赛表演等活动;巧用山峰区开展登山宿营活动,积极发展体育休闲活动,培植体育销售业以及体育传媒产业;活用三台景区开展摔跤活动,开发忻州民俗体育文化,推动体育竞赛行业、体育表演业以及体育培训产业发展;利用神奇多变的石窟岩洞自然资源开展探险性质的趣味体育运动,促进体育旅游产品发展。

3.2 中游产业链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产业链逐渐形成。五台山当地中游产业相对丰富,下游产业相对齐全(见表2)。

表2 旅游产业链分类

3.2.1 接待业 五台山有近百家酒店旅馆,其中五星级酒店有一家、四星级酒店约六家、三星级酒店约二十二家。此外,五台山积极打造特色旅游接待设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有研究显示:在五台山旅游消费中,接待业占比25.87%,是五台山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健全的接待业不仅给当地旅游产业带来利好,而且也为体育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

3.2.2 交通业 目前,有三种交通方式可以前往五台山,高速直达五台山景区;铁路沿五台县停靠;五台山机场现已开通多条国内航线。未来将构建联通热点城市的航空网,以游客中心为节点,开通五台山及周边景区的旅游专线。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五台山地处内陆,每到冬季气温较低,如遇降雪,山高路滑,能见度较低,高速道路往往被封停,严重影响了景区的通达性。这也是五台山冬季游客量骤减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认为,如能在改善冬季交通的同时,利用冬天旅游淡季开发登山、探险、滑雪等体育旅游,将五台山旅游产品向深度与广度发展,将季节性五台旅游产业向四季旅游拓展,对促进五台山整体旅游项目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3.2.3 商业 五台山地属太行山脉,高原地势明显,地质复杂,气候变幻莫测。当地产品主要以农副产品为主。这些土特产虽种类繁多,但受季节影响较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宗教类旅游产品、工艺美术旅游类产品,但主要还是以外地来源为主,相对而言旅游产品种类仍显单薄(见表3)。体育旅游开发可以将宗教类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类旅游纪念品与当地佛教文化相结合,推出佛教元素体育文化类商品纪念品。尤其是以杨五郎出家的传说为背景,将体育旅游和礼佛文化融为一体,以拓宽产业链的深度与厚度。

表3 五台山商品种类

3.3 下游产业链

近年来,五台山风景旅游区依托当地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促使下游延伸产业链如基建行业、生产制造业、营销行业、金融业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2009年以来,山西正坤集团抓住了五台山旅游资源开发及整改的机遇进行大力投资,在给游客旅游观光带来便利的同时,还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增加了游客的安全指数。另外景区内缆车的投放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仅增添了游客立体观光的体验,而且也缓解了交通压力,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研究认为,五台山体育旅游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应依托五台山名牌效应,借力寺庙文化、佛教文化培植寺院体育文化,并结合当地民俗可开展摔跤等体育休闲活动,也可以利用季节特点开展登山、探险等体育活动。拓宽当地产业链,丰富旅游项目基数,将单一旅游观光向多领域延伸,形成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探险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景区。

4 五台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链现况

五台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密林延绵,植被丰富。特有植物有五种:垂头蒲公英、堇色早熟禾、五台锦鸡儿、具刺马先蒿、兴安牛防风;稀有的兰科植物有大花芍兰、鸟巢兰,手参等;国家级保护植物有刺五加、野大豆、蒙古黄芪等。五台山还有特有的大型真菌五台山黑蛋巢菌、五台山怀菌以及大伞菌、紫丁香菇等,其中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台菇”享誉中外[5]。由于五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大陆性气候比较明显。随着山势海拔的升高,气候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形成各式各样美妙的奇观。浑然天成的生态优势给游客提供了极高的观赏价值,同时,绿色植被形成的“天然氧吧”十分适合开展运动活动,为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极好的场所。

5 产业链与生态链融合视域下五台山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培植

从以上分析可知,五台山具有体育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产业链优势、生态链优势,但如何将这些优势结合起来,产生1+1+1>3的效应,最终实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未来五台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本研究提出体育旅游+的基本原则、过程与布局设计。

5.1 五台山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1)保真性原则。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维持五台山景区原有的佛教文化特色,呈现出原汁、原味的五台山体育旅游项目。

(2)独特性原则。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将独特的自然性与人文性、地域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相融合,呈现出具有五台山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

(3)适度性原则。在保护景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尊重佛寺文化以及地方大众意愿前提下,进行适当、适度的开发,防止过度和无序开发,造成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破坏。

5.2 五台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产业链与生态链的耦合过程

生态链与产业链的耦合需要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初始阶段、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从低级阶段向更高级阶段飞跃都需要一定作用力的推动及一段时间的耦合发展,完成由缓慢量变到瞬间突变的转换过程。当耦合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态链中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产业链中的商业、接待业、游览业开始耦合。与此同时,生态链与产业链的耦合水平也不断提高,两者的关系更加协调,并在产业链与生态链实现耦合后,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干预,来创造有利于实现产业链与生态链高度耦合的体育项目开发与培植(见图2)。

5.3 产业链与生态链耦合视角下的五台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布局

五台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厚重的佛教文化积淀。充分发挥五台山的自然资源,开发出兼具当地地域特色的休闲体育产品,将各个景区互联互通并在产品开发上延长产业链,提高其旅游业综合收益,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五台山不同资源具有较强的共生关系,应当将五台山旅游资源通过有效整合来对核心产品进行延伸互补,形成体育旅游资源优势项目。依据五台山生态链与产业链体育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与产品潜力,笔者据此设计了五台山体育旅游生态链与产业链耦合的五大体育旅游区。具体内容如表4、图3所示。

图2 五台山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生态链与产业链耦合的过程

表4 五台山体育旅游开发项目布局

图3 五台山体育旅游开发分布格局

A区为寺庙区,主要空间范围包括:台怀景区和南怀景区。该区域主要开发和培植佛教文化和寺院体育文化。寺院是僧人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寺院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僧人的身心健康,不但能够增强他们的体质,还可以修养身心,改善其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在开发与培植五台山体育旅游时,也可以借鉴学习僧人的体育活动方式,进行修身养性。主要项目有寺院体育活动,如站、跪、(禅)坐、登台阶、登山、钻越山洞、跳金刚舞等,同时融合佛教文化,开展体育竞赛表演等。该区旅游业态相对薄弱,推荐耦合方向以丰富产业业态为主,加强传统体育用品的销售和体育场所的开发。

B区为山峰区,主要空间范围是五座台顶。该区域的资源有地质公园和徒步登山路线。因其海拔高、地势平缓,独特的地理优势适合游客进行户外露营活动,也是观赏日出日落的绝佳地理位置。开发的主要项目包括登山、露营等体育活动。以开发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和体育旅游产业为主,重点发展体育销售业以及体育传媒产业。

C区为清凉景区。五台山山上气温较低,即使是盛夏季节也让人觉得非常凉爽,故又别称清凉山。主要旅游资源有国家森林公园。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开展休闲避暑体育休闲活动,可开发参与性较强的户外运动,通过露营、登山、攀岩等体育活动让人们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身心快乐。耦合发展方向推荐扩展境外旅游业以及体育传媒产业。

D区为三台景区,主要旅游资源为开发忻州民俗体育文化。五台山,坐落于山西省中北部的享有闻名全国的“摔跤之乡”的忻州。摔跤也称为“挠羊赛”或“跌跤”,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可以利用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挠羊赛等系列活动,传承忻州地区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高游客对忻州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也可以吸引游客来五台观光旅游。扩展体育旅游业、竞赛表演业以及体育培训产业。

E区为观音洞、佛母洞等岩洞。五台山拥有众多神奇变幻的石窟岩洞。可利用石窟岩洞区开展探险类体育活动。

6 结语

基于产业链与生态链耦合开发与培植五台山体育旅游,即有利于五台山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又符合当今“绿色时代”和“生态时代”产业发展理念。本研究基于产业链与生态链耦合视角,探讨五台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发现五台山可以开发登山、攀岩、露营、探险和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等体育旅游项目;也可以培植体育竞赛业、体育服务培训产业等。考虑到五台山旅游业有淡季和旺季之分,建议体育旅游项目开发时,尤其要重点关注旅游淡季,以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拓展体育旅游的广度和深度。

猜你喜欢

五台山耦合产业链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五台山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五台山掠影
往五台山(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