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风险管控,提升电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2020-07-12张琦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消费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独立性内审审计工作

张琦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风险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也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因此企业极力规避各项风险。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监督作用,能够及时识别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助力企业合理化决策。但是,内部审计过程中的风险也不能忽视,直接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关于电力企业,具有项目多、资金牵涉面广等特征,内部审计工作本身也存在难度,在此过程中的风险自然应当给予足够重视。电力企业只有多管齐下对内审风险进行管控,才能不断提升内审实效,并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成因的研究,目的在于得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控对策,理论与现实意义较为明显。

一、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主要风险

内部审计风险关系到电力企业审计工作的实际效果,也关系到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来源和范围都比较广泛,本文主要介绍四种风险。

(一)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引发的风险

电力企业的机构部门一般比较多,各个部门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如果内部审计部门不能保持独立性,则很难做出客观判断,内部审计结果的可信度也容易受到质疑。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存在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其他部门,无法独立发挥监督职能的问题,这就为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隐患。内部审计结论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牵制,从而失去实效性。另外,电力企业还存在内部审计人员与财务会计人员交叉的情况,表现为岗位交叉或者兼任等,这样容易引发渎职、重大错报等风险。

(二)内部审计范围受限引发的风险

内部审计范围受限,则无法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更多风险,为企业经营埋下不良隐患,也会为企业带来损失。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现状来看,内部审计的内容不断丰富,信息化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不断得到重视。但是,内部审计依然以纠弊查错为主,并未进行全面延伸,与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范围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国外比较成功的内部审计案例来看,内审范围已经延伸到多个方面,涉及人力资源、环境污染等内容,有效发挥了监督功能[1]。而我国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范围缺乏广泛性,则容易造成风险识别的片面性,为企业的经营留下风险隐患,也不利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技术风险

电力企业发展中,比较注重技术的更新,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内部审计也逐步向信息化趋势发展。随着内审信息化程度的提升,难以避免地会面临技术风险,主要存在网络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网络技术在为电力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黑客攻击、病毒等风险隐患,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及时管控,则会为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2]。在内部审计系统和平台应用过程中,也容易引发信息安全风险,一旦发生信息泄露、被恶意改动等问题,都将为电力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电力企业无论是财务数据还是项目信息都比较多,因此信息安全风险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四)人员风险

人员风险主要涉及内部审计人员的操作风险和因技能不足引发的风险。电力企业每年的内部审计项目较多,并且项目资金数额也比较大,内部审计人员需要秉承严谨的态度才能完成审计工作。一旦内审人员因为操作失误导致重大错报、漏报,则会影响内部审计结论和效果。此外,内部审计人员如果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达不到电力企业内审岗位标准,则在审计实践中很难顺利完成审计工作,也会导致内审工作存在未识别的风险。审计人员是电力企业内审工作的组成要素,其引发的风险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

二、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

(一)缺乏日臻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都应当遵守的规定,是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的保障。但是,电力企业中还存在对内部审计制度不重视的问题,导致内部审计制度仅仅是照搬照抄,未与企业实际联系在一起,从而审计制度也形同虚设。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内部审计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也应当进行及时更新。但是,一些电力企业并未据此调整内部审计制度,仍然沿用传统的审计内容和方法,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并且不能有效识别风险。

(二)缺乏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文化

风险导向审计文化的形成将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内部审计工作将围绕风险管控展开。但从实际来看,有些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仅仅是发现内部存在的问题,或者主要用于财务监督,并未形成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文化。这样,管控风险就很难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也不利于内审人员风险意识的形成。

(三)审计环境的影响

审计环境涉及多方面因素,不良的审计环境自然会引发内部审计风险。例如,内部审计相关人员、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问题,如果内部审计项目确立后,仅仅停留在决策层面,无法落实到执行层面,则内部审计就失去意义,也容易引发审计风险[3]。同时,如果电力企业缺乏独立的审计环境,则审计部门和人员的独立性自然得不到保证。此外,审计环境也是影响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如果审计环境不利于审计范围的拓展,则无法实现风险管控的全面性。

三、风险管控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对策

(一)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注重审计独立性提升

在内部审计制度中,确立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电力企业需要对现有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优化,确立内审部门的独立地位,通过制度形成有效约束。同时,内审制度中还应确立内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受到其他部门的牵制,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以内部审计制度确立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制度中,严格规定内部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不得出现兼任的情况,明确划分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让内审人员能够客观地完成审计工作。电力企业只要充分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才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借此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二)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形成良好的内部审计文化

我国电力企业应当借鉴成功的企业内部审计经验,实现内审范围的延伸。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中发挥纠弊查错作用的同时,可以向人力资源、社区关系等多方面延伸,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这样才能从多方面防范风险,助力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内部审计范围的拓宽有利于全面风险管控的实现,从而形成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审计文化。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文化,不仅有利于及时识别电力企业存在的风险,而且有利于内部审计问题的发现,从而对内部审计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影响。

(三)多方位严格管控技术风险

首先,电力企业应当深入认识技术风险的危害。电力企业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应当对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策略。其次,电力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网络安全管控降低技术风险。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内部审计平台、设立坚固的网络防火墙等手段应对网络攻击,从而保证内部审计系统和平台的安全,避免因技术风险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最后,电力企业还应通过信息安全管理管控技术风险。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的必然趋势,因此电力企业应当积极探索信息安全保障方式,例如,通过设定审计人员权限保障信息安全,还可通过加密查询等方式避免信息泄露等问题发生。

(四)改善审计环境,管控人员风险

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风险的管控,更有益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首先,内部审计相关人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问题应当给予重视。顺畅的协调与配合,将有利于内部审计环境的改善,更有利于内部审计风险的规避。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加深对岗位职责的理解和认识。内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中的作用,并端正工作态度,以严谨细致的精神完成每一次内部审计任务。最后,内部审计人员需具备与岗位需求相统一的技能。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都是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不断完善的方面,以技能水平的提升来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终实现内审质量的新突破。

四、结语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与风险管控水平紧密相关。从电力企业现状来看,不仅面临内部审计独立性缺乏和范围受限引发的风险,而且面临技术风险和人员风险。而这些风险的存在将为电力企业带来经济等方面的损失,也不利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本文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电力企业内审质量提升对策。电力企业应当从四方面着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注重审计独立性提升;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形成良好的内部审计文化;多方位严格管控技术风险;改善审计环境,管控人员风险。

猜你喜欢

独立性内审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