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视角下浅析出口小微企业融资优化问题
——以山西省为例

2020-07-12任云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

消费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小微出口企业

任云 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

一、山西外贸经济发展特点

(一)基础薄弱,起步较晚

从进出口总额规模来看,山西省从1994年的8.39亿美元起步,增长到2019年的209.68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列全国第18位,但总额排名仅从第25位提升至第23位,始终位于中部六省末位,且外贸依存度始终保持在7%-9%之间,全国排名第25位上下。

从市场主体数量来看,截至2019年末,山西省在中部六省中居末位,且与另外五省差距较大,显示出较低的市场活跃度,小微企业进入外贸市场的参与积极性明显相对不足。

(二)市场主体规模两极分化明显

依据2012-2019年海关数据,山西省年进出口量在5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进出口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其进出口合计数保持了平稳微缩态势,其中出口型、加工贸易型小微企业占了80%以上,当中年均有22.89%的企业退出外贸市场,仅有年均3.13%的企业增长至500万美元以上的年订单规模。相较于大型企业,小微出口企业市场竞争逐年加剧,表现出了快速涌入、增长乏力、后劲不足的态势。

二、出口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困境

因供货规模和商品技术竞争力限制,出口小微企业在提高境外订单规模时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一方面境外进口商常在谈判中要求降低预付比例或延长账期,回款延后,另一方面出口小微企业需筹措相应的生产、备料启动资金,其经营周转常如“橡皮筋”一样,张弛两难,继续扩张则资金断流风险加剧,缩减生产/采购规模则意味着部分产能闲置/采购成本上升,等同于出口成本上升,价格竞争力下降。

从资金需求类型看,出口小微企业有发货前备货资金延付、出口发货后应收账款现收、出口退税资金提前入账三类需求。但目前各金融机构提供的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个人经营类贷款等均不能完全契合其短小频急(期限短、规模小、频繁、紧急)的融资需求特点。

三、出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因

从企业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有:

1.担保落实困难

出口小微企业多为轻资产企业,土地、办公场所多为租用,没有属于自己的厂房可作为抵押品,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条件和可供质押的物品或凭证。

2.抗风险能力低

其一,小微出口企业生产或采购的商品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交易订单对手集中,过渡依赖境外个别买方,在主流进口国家关税壁垒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国别风险突出;其二,面对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的趋势,其主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币种错配经营的对冲机制;其三,小微出口企业以简单商品生产加工为主,结合山西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分布特点,面临较高的环保成本上升压力。

从商业银行角度,主要原因有:

1.信息不对称,资金供需不匹配

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针对性的信用评价体系,在缺乏对出口小微企业交易行为、订单信息、买家信用等信息了解的情况下,为避免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多执行较为严苛的信贷政策,在“重担保、轻交易”的传统信贷文化驱动,流程繁、耗时长,与出口小微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不尽相符。

2.管理成本高企,内部不经济

风险管理成本,在担保不足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发货批次频繁、买家国别分散、单笔价值低,银行人工逐笔全流程管控的风险管理成本过高,与收入量级不匹配。

合规管理成本,小微出口企业转口贸易支大于收、出口不收汇、少收汇现象相对较多,银行在展业中较难区分主观违规套利动因与客观境外市场因素,监管政策执行成本偏高。

四、金融服务创新思路

不难看出,出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本质上是金融服务的供需不匹配,笔者认为“供应链金融”、“大数据”、“金融科技”这三个业态热点如能被复合运用,则恰好可解决出口小微企业无担保、银行管理成本高、资金供需不匹配的三个金融服务痛点,建议商业银行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产品创新:

1.特定化大数据模型信用贷款

引入跨境贸易“单一窗口”口岸平台集合数据(关、检、税、港、运、储)、出口信用保险参保数据、跨境电商平台数据、综保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物流数据,优化目前已有的小微企业线上贷款测算模型(建设银行小微快贷、工商银行小微E贷、农业银行微捷贷、中国银行快易贷、微贷通、平安普惠贷等),将出口小微企业的额度测算模型细分出来,充分考虑其“轻资产”、“高退税”、“现金流量大”等特点,在概率模型测算中加入出口回款平均账期、月均出口量、月均出口退税量及周期、交易对手国别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出险率等参数因子,建立客户与产品职能准入审核模型,提高其线上信用贷额度与其真实经营能力契合度,向其提供灵活便捷的短期周转信用贷款及外币支付结算、结售汇等整体平台服务。

2.应用区块链技术以出口信用保险为风险缓释措施的信用贷款

将跨境交易买卖双方、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引入银行自建区块链系统或第三方区块链私有系统,将原有的适用于大型出口企业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贷款进行优化,其一,引导双方线上签订跨境交易合同,完整记录后续价格、物流、应收账款债权确认时点等关键信息沟通变更过程;其二,银行与中信保线上签署赔款转让协议,由中信保进行线上签发保单;其三,银行在区块链系统签署短期信保项下贷款合同,同时约定全套出口单据交给银行代为寄单索汇,所得款项直接用于偿还本合同项下贷款本息及有关费用;其四,发生索赔事项时,由银行直接提出索赔,中信保依据前述系统分布式记录直接联动账务对银行进行赔付,此方式可在智能线上审批基础上适度放大融资额度。

3.小微出口企业应收账款池融资

银行可探索引入地方政府担保,由地方政府财政出资建立外贸发展基金并以此作为担保,准入优质小微出口企业成为白名单企业,对名单内企业的出口应收账款进行资金池管理,资金池金额以外贸发展基金为上限,企业将池内应收账款质押给商业银行,同时以贷款合同约定回款路径、寄单路径。此外,境内商业银行可将此资金池以风险参与方式转卖境外银行,在宏观审慎外债管理框架下以境外低成本资金支持小微出口企业发展。

五、有待改进之处

上述创新路径仍有一些难点尚未解决,例如,专属大数据信用模型的构建高度依赖整个贸易融资生态系统的数字化程度,只有卖买方、融资方、政府机构和其他参与者都向数字化转型,才能实现数字化价值的最大化,而目前政府主导的“单一窗口”只是数字化新业态的一个起点,跨境交易订单、国际物流的数字化才是金融科技在外贸领域赋能的潜力方向,而跨境交易买卖方对于区块链线上采购订单、分布式记录的接受程度仍有待提升。

猜你喜欢

小微出口企业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企业
小微课大应用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小微企业借款人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