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时尚—关于时尚形式及方式的解读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设计者时装时尚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如今,时尚是个当下正时髦的词汇。

一、时尚的“形式”

阿格妮斯·迪恩,世界当红名模,自她在T台一亮相便即刻震撼了当今时尚圈。极短的金色俏发,棱角分明的面孔,摇滚式的吸烟装,脚下红色匡威鞋配绿色彩袜,不对称的短到不能再短的西裤是她的招牌装束。表情半纯真,半冷峻,还伴有一丝微微的不羁,在一众长发大眼的模特圈里,她的个性和与众气质不能不算作另类。不仅于此,她早已把自己的脚步伸向设计、音乐、影视多个方面,她是英国知名摇滚乐队“幸运的针织衫”的主唱,互联网上视频点击过百万,她独特的穿衣理念,独特的行为方式,引来整个模特界以及众多粉丝的追捧。

麦当劳曾经的一则广告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也给曾经千篇一律的广告界带来一丝清新之风:近距离的电视画面,然而里面并没有什么汉堡、薯条的身影,没有台前代言者夸张的表情和幕后台词夸耀食品味道如何如何,而是画面中一个可爱的金发小男孩坐在窗前,随着摇椅的摆动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持续将近大半分钟,令人诧异,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最终画面上出现了麦当劳的标牌,原来就在窗前的对街上,广告含义一目了然,这样的创意形式不得不让人赞叹。还有,被称为“褶皱大师”日本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他推崇真正的时装本身不应具有自己的形态,穿它的人是什么状态它就是什么状态,在他的服装店里,服装展示的形式都很特别,它们被叠得很小整齐地放在精致的盒子里,购买者只有把它们展开穿在身上后,才能感受到服装的真正面貌和整体感觉。仅凭这三个小例并不能说清楚时尚是什么,还要先从其基本理论谈起。

二、时尚的内涵与边界

总体来看,现有的各种“时尚”定义可以分为五大类:一、时尚就是时装;二、时尚是某种特殊的事物;三、时尚是一种意义体系;四、时尚是一种模仿或从众行为;五、时尚是现代的一种文化现象。

把“时尚”直接等同于“时装”是最普遍的一种定义方式,可能大多数的普通人也都是这么理解的。虽然有些简单直接,确也是个惯例,一度很多时尚设计者也都采纳和默许了这种界定方式。但这并不清晰和准确,因为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们都一致认为,时尚具备存在于任何领域的可能性。进而就出现了第二种定义,将时尚归纳为附着于各种物质形式之上的特殊风格,或具有某一特殊风格的一切事物。[1]由此,对时尚的含义做了拓展。第三层定义则注重时尚形式的符号价值,将时尚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意义体系,这从罗兰·巴特的《流行体系》中可以找到解读。至于第四、第五种定义,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从后面的分析中再进一步解释。

1.时尚与服装的关系

从服饰起源的装饰说就可以解释清楚。装饰本身就代表了人类有目的,用一定方式装扮自己的意愿和意识,美化自己就是一种时尚行为。吃和生存的生理需求基本满足之后,就是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通过装扮自己的身体,将个体塑造成区别于其他人的主体。随着服饰形态的发展变迁,出现了时装一词,虽从英文的写法来说,时尚和时装的写法造成了混用,但博大精深的中文,时尚与时装之间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前者是文化现象,后者却专指服装这种物质形态。应该说,时尚的范围更大,而服装则是表现时尚的最佳媒介,所以才一度使得服装与时尚平起平坐,具有同一个层面上的意义。

2.时尚与流行的关系

我们不论走在大街小巷,还是商超百货,都会发现一个流行的现象—“某某特色、某某个性”的标牌和揽客口号层出不穷,其目的无外乎突显自己,吸引更多的顾客。

时尚与流行之中还夹着“时髦”这个概念。时髦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状态,而且是某个时间段某个群体的状态,它是一种横向的比较,个人的自我比较或者说是群体的相互比较,它并不具有连续性和纵向性。那么,流行怎么理解呢?流行是某种倡导的行为方式、观念意识被接受采纳的过程,可以将其作为动词来进行阐述,我们也常常把时尚和流行画上等号。那么,它们的区别又是什么?流行是大众化的,具有普遍化的受众,流行的目的就是要被大众所接受,进而在一定区域范围和时间范围传播开来,任何群体或个人都可能是流行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从这个层面来说,流行比时尚拥有更广泛的群体,虽然两者都是通过跨越阶层的模仿来实现的。

三、时尚与传统

近年来“国潮”势头渐猛,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纷纷加入潮牌行列,不管是设计元素更加中国化还是各种形式的IP联名,都是将带有中国文化和符号融入设计增加品牌的辨识度,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托马斯·艾略特,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和文艺批评家,是现代派文学的先驱,新批评派的奠基人。他提倡创作要扎根于传统,创作家们只有使自己不断依附于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更有价值的东西,背叛传统就是背叛自己的良心。的确,传统有深厚的历史祭奠,有深入人心的力量,越是传统的东西越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和认同,基于传统之上的创造将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差异性日渐突出的社会,对于这种现代文明和快餐文化,传统自然有其本身的优越性和存在的必然价值。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提倡创作者要有“历史感”,作品要依附于传统,回归自然,作者在作品中不要过多的融入自己的思维情感,用最客观的方式铺陈、叙述,要消灭自己的个性。[2]的确,创作不能一味的追求个性前卫,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失去它们可能意味着我们将失去精神支柱,作品也会显得空洞浮躁。但如果以要求设计者牺牲自我为前提未免太过于绝对了,设计者们本身就具有更加敏感的感知力,要求在创作时消灭个性几乎是不可能的,作品由个人创作,当然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地要烙上人的印记,要表达设计者对某一事件、某一物品的情感和看法,消灭了个性等于消灭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性。

时尚需要个性做先导,我们在尊重继承传统的同时,充分展现个性,表达情感是必须的。近年来各地纷纷兴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创意产业区按艺术的不同种类划分不同的展示区域,汇集了画廊、设计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时尚店铺、设计咨询公司等各类文化机构供艺术爱好者们参观,还有每年最新、最前沿的艺术作品展览发布,里面到处都可以看到极富个性和创意的艺术品和艺术行为,为设计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作空间和环境。

四、时尚与创新

我们的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知识型社会、服务型社会和消费型社会,人们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物质享受之后,所要追逐的就上升到了精神享受层面,更加关注细腻、精致以及独特的产品消费和高品质的生活体验。社会商品的日益过剩及功能性同化驱使人们疯狂的追求差异性高附加值商品。设计中最基本的性能和技术指数早已不是人们选择的单一标准了,不像过去由于时代和文化信仰的种种原因,人们把追捧和模仿当作潮流、认为这就是与时俱进,现在都高呼能使我们显得不一样的产品理应获得更高的价值。正如很多品牌热衷于推出限量版商品,而竟然越来越多的人竞相购买一样,保持自己的独一无二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若想使产品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使消费者望而却步,特点绝对是重要的支撑点,设计者要能找出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例如为这个产品构造一个幻想,铺陈一个故事抑或营造一种氛围,最终能让消费者发自内心地感到认同和喜爱,引起共鸣。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越来越需要独特的想法和创造思维,其实很多时候人们购买某种产品,可能往往想得到的并不是这个产品本身,而是被它不同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质所吸引,希望通过它给自己带来某种与众不同的感受。时代的潮流永远在不断向前,但具有独特气质的存在是永远不会被人们忽视的,因为它不是随波逐流的,它的真正魅力恰恰在于它本身是具有独立生命力的。

五、结语

时尚是有“保质期”的,具有时效性,各种时尚表现形式和时尚衍生物汇集形成了时尚文化,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精神层面需求。时尚文化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设计者来说,时尚文化是设计趋势,是风向标,时刻反映着大众审美观念和情感诉求,对于设计门类来说,一方面时尚文化鼓励设计者们在一定的时间和社会范围内做出创新,时尚元素是设计的灵感和素材,设计者们通过解析和呈现时尚文化元素,满足大众日益增加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艺术和设计又不断在创造着时尚,形成新的时尚文化。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时尚涉及衣着装扮、饮食居住、情感行为、思考和消费方式等,设计作品具有恰当的时尚文化语言才能受到公众的认可和接纳,设计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时期内人群精神物质需求。

根据设计的发展和时尚的特性,本文通过时尚形式的展现,梳理时尚相关概念和内涵及外延,分析时尚与传统、个性、创新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时尚的优势,为设计找寻新的契机。从现在的设计形势来看,从传统文化中找寻灵感及设计元素,进行时尚形式的创新表达是未来的趋势。通过文化传递,实现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积极发挥设计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本土设计生态的发展。

猜你喜欢

设计者时装时尚
时装
浅谈如何创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基于设计者竞赛平台的UG建模案例教学实践
放肆玩酷街头时装客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责成而不劳 费事而不功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
时装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