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
——基于左权“开花调”舞台展演的经验研究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左权民歌开花

(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 030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产生发展于民众生活的活态文化,经历了长时段的演化。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中的门类之一,一直伴随着民众的生产生活,反映出民众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左权“开花调”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艺术,属于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流淌着纯正的民间艺术血脉,蕴含着山西民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左权大型开花戏《向天而歌》,以左权民歌中的“开花调”为艺术手段,讲述了80年来,左权三代盲艺人为革命事业宣传奔走、浴血奋战的真实故事。本文将左权大型开花戏《向天而歌》,放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通过分析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对进一步探讨其保护、传承、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①。

一、左权“开花调”的艺术特征分析

左权“开花调”孕育于“歌海之乡”——山西省左权县。左权县地处太行山中段,四面环山,交通闭塞,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造就了左权民众喜唱民歌、善唱民歌的习俗。“开花调”属于山歌小调中的一种,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左权民歌小调派生出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形式短小,曲调欢快,歌词即兴②,往往以现实生活作为取材来源,以其特有的艺术活力融入民众的生活,伴随着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婚丧嫁娶仪式,成为民众表达情感观点的重要途径。

左权“开花调”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反映各种节日庆典礼仪习俗的;有反映各朝各代历史人物传说的;有直接反映民风民俗、日常生活的;有以封建社会为背景,反映与封建制度做斗争的;也有以抗战时期的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左权开花戏《向天而歌》,糅杂了抗日斗争、爱情故事、师徒情谊等多种主题,将民歌展演的题材内容丰富充实起来③。

左权“开花调”中的歌词大多为左权地方方言,运用大量叠词、虚词,如“想亲亲”“小眼眼”“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啊个呀呀呆”,这些词汇的运用极具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增添歌曲的亲切感,可以拉近演唱者与听众的距离,又近一步表达出演唱者丰富、细腻的情感。所谓“开花调”,就是将身边的事物进行比喻,比喻的事物都能开花,石头能开花、铁锅能开花、榆树能开花③。这种创作的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赋予花一般的美好情感,增加艺术审美价值,突显出浓郁的地域文化,也让歌曲的呈现更为流畅舒适。

现代戏曲大家王国维,作为现代戏曲史学的奠基者,提出:“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全面的概括了戏曲艺术的本体特性,他既强调“以歌舞演故事”作为对戏曲本体性的概括,同时又强调戏曲“诗”的本体属性,将戏曲的“诗”性和“剧”性有机地揉为一体,将戏曲理论推向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高度,注重戏曲的整体性特征④。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叙事手段,既要有“诗”的表达,体现出戏曲的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又要有“剧”的演出,将词调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左权大型开花戏《向天而歌》的舞台展演,以地方方言为词,以“开花调”为曲,以现实生活作舞,集词曲舞三位为一体,全方位地展示出盲人宣传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生入死宣传抗战、英勇奋战传递情报的先进革命事迹。

二、左权“开花调”的保护机制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部曲分别为保护、传承和发展,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承接关系,其中保护是第一要义,传承是内在核心,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无论何种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都是重要的生存前提。其中传承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体现出时间层面的延续性,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左权“开花调”作为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主要有群体传承、家族传承、社会传承三种形式。群体传承是指在共同的文化辐射范围内,众多的群体成员参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风俗礼俗、岁时节令、大型民俗活动等。家族传承是指在有血缘关系的人们中间进行传授和修习,并且以男性传承为主。社会传承,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师承的方式;二是没有拜师,通过听其他传承人的演唱、表演、操作,自行习得的⑤。社会传承较其他两种传承方式而言,形式更为自由灵活,限制性因素较少。

参演左权大型开花戏《向天而歌》的盲艺人宣传队,历经80年的风雨,至今已有三代传承人,平均年龄在四十至五十岁,缺少年轻的传承人,传承的方式以社会传承为主。舞台剧中有一幕是师傅带领着徒弟们共同祭拜三皇,场面严肃庄重,祭拜结束后,徒弟喜兆因私会寡妇云桃而姗姗来迟,师傅十分生气,让大徒弟云生体罚喜兆,狠狠地打喜兆板子,由此可以看出师承关系对处于群体中的个人产生了无形且有力的制约。师傅在传承队伍中往往扮演传者的角色,角色所带来的权威是被群体中其他受传者所公认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传承谱系,同时形成长幼有序、尊师敬祖的习俗惯制,维护着一代代传承人群体内部的团结稳定。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传承,传承人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旦出现了传承人的断裂,也就是后继无人的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也失去了根基。在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中,传承机制的核心为保护传承人,对传承人的活态保护与对民歌文本的静态保护,是延续民歌生命力的双重保证。反观当下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现状,实际上是不容乐观的。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逝去,鲜有年轻一代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队伍中,非遗传承的队伍会因缺少新鲜的血液而消亡。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只存在于书本影像中,所记录下来的只能是曲谱、歌词,不再以鲜活的形态出现在大众视野。

盲人宣传队作为左权“开花调”的传承主体之一,本身存在生理上的缺陷,较其他传承群体而言,面临着更大的现实困境。针对盲艺人的生理特殊性,首先需要从外部建立传承人保护机制,落实好发展保护措施,给予盲艺人更多的福利保障,尽可能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非遗传承的良好氛围。从传承群体内部看,需要培养民歌传承的自觉意识,建立起对地方民歌的认同感,在内外结合中逐步实现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三、左权“开花调”的创新性发展

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是建立在保护与传承基础之上的发展,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机制的内在规律。

左权“开花调”曾经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依托于环境而生的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仅对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词曲的文本记录,缺少民歌展演中演唱者的肢体动作、听众的现场反应等,就无法构成非遗生存发展的立体空间,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逐渐消亡。立体空间的保护需要树立整体性的保护理念,这种整体观最早出自《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⑥,本文将其称之为“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整体保护观,从古代文论中获取非遗整体性保护的理论源头,可以为非遗保护提供正确的思路。左权“开花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反映民众生活需求、生活情境的艺术活动,并不能存在于白纸黑字的静态记载,而是在演出的过程中,词曲、舞蹈动作、人物主体,听众反应等多种要素环环相扣,处于整体性的场域之中,才能体现出地域民歌的独特风情。大型开花戏《向天而歌》正是通过“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整体性舞台展演,充分反映出历史时期左权民众真实的生活情境,表达出民众复杂细腻的思想情感,成为非遗整体性保护理念的最佳佐证。“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整体性保护理念,符合左权“开花调”的文化生态背景、艺术特征、传承发展规律,可以为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学理上的支持。

左权大型开花戏《向天而歌》,作为晋中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1周年的献礼剧目。整部剧目的立意是红色的,内容背景也紧紧围绕红色革命文化,充分表现出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左权县淳朴向上的地方风俗,这部剧目既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左权“开花调”的创新性发展。《向天而歌》的第一幕,盲艺人们祭拜三皇,将三皇作为他们的天,作为行走江湖的根本法则,这种地方民间信仰化作无声的精神力量,支持着历代盲艺人冲破黑暗不断前行。后来,中国共产党来到左权县打击日本侵略者,救人民于水火,共产党成了盲艺人的新信仰。红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是爱国主义精神、革命斗争精神、乐观主义精神等一系列概念的抽象性综合表述,实现红色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既符合现实需求,又为传统文化增添了丰富意蕴,有利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出历史印证、文化传承、教育教化、艺术审美的当代价值。

四、结语

左权“开花调”作为左权民众抒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既是民众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又是容易消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火如荼的势头下,对待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秉持“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整体性保护理念,有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保护、系统传承、创新发展。

注释:

①段友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歌保护模式研究——以山西河曲"山曲儿"、左权"开花调"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3(01):102-105.

②韩敏虎.论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J].中国音乐,2009(004):105-109.

③秦龙灿. 论左权民歌"开花调"演唱特征及其艺术审美[D].武汉音乐学院.

④朱万曙. 中国戏曲本体观的演进[J].艺术百家,1998(02):4-10.

⑤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24-36.

⑥霍松林.《古文论名篇详注》.古文论名篇详注编写组出版,1982年,第1-4页.

猜你喜欢

左权民歌开花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国内最大的乳胶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左权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左权将军的家信
《一棵开花的树》
雨开花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