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师范院校中国画教学改革浅谈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院校师范

(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 3340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受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多元因素影响,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更为剧烈,西方的艺术思潮与视觉审美心理也直接影响国内当代艺术的趋向,传统国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教育方式都面临巨大挑战。加之未来三到五年,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为了进一步推动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所有师范类专业均应依照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而进行外部评价,地方师范院校国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概莫能外。在这一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的中国画教育也存在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何进行中国画的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教学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地方师范院校国画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尚技废道,传统文化教育缺课

当前诸多地方师范院校的中国画教学往往过于强调技法的训练,忽视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与学习,导致中国画教学在艺术创作思想的表达层面遭遇瓶颈,使中国画教学流于技巧,难以进行深层次的艺术表达。此外,古代画论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多用以表述古人的理论观点,故其内容基本上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因此画论中的一些语句难免晦涩难懂。再加之相关的专业教材编写不足,古代画论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部分高校没有开设该门课程,仅仅是以中国美术史、艺术概论等课程取而代之,仓促教学,以致古代画论这一专业课程的教育缺课。

2.盲目跟风,教学理念西式化

当前地方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绝大部分院校在一、二年级的学习阶段便安排了大量的素描、色彩课程,国画课程的课时量很少。甚至有些院校直到三年级才进行专业的国画教学。大部分学生虽然懂得透视关系却不懂移步换景;虽然了解明暗关系却不明白平远、高远和深远的构图方式;虽然知道素描的线条、懂得水粉的调色,却不明白工笔画中的“骨”与“肉”。在这样素描化的教育环境下,致使很多学生惯于用西方的眼光去学习和看待中国画,缺失了对中国画学习独特的直观感受。可以说,在大学阶段前期对素描、色彩课程的大量设置,不但挤占了较多课时,同时也使学生养成素描化的观察方式与表现手法,导致后续对国画专业课程写生水平的提升乏力。

3.课程冗杂,实践教学效果差

地方师范类院校国画专业课程冗杂。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除了要开设必要的美术专业课程,还要开展各类专业选修及公共必修课程的教学,例如专业选修类的雕塑、设计、版画、手工等课程;师范类专业要求的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教学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安排,大量挤占了中国画课程的课时,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也得不到系统深入的指导。

此外,师范类院校国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各师范院校在国画专业课程设计中也设置了教学设计、中学美术教学法等与教学应用相关的课程。但是,学生在实习环节却缺少必要的监管和引导,实习时间虽有六周左右,但大部分院校将实习和见习环节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毕业后真正面对就业岗位时,教学能力欠缺,不懂得如何教学。

二、师范专业认证要求下的地方师范院校国画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地方师范院校国画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部分有识之士也提出了相关改革的建议和措施,但依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当今的地方师范院校国画专业教学中的课程体系设置、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已经偏离传统国画教学规律和本民族固有的文化内涵要求,同时受西方文化艺术思潮冲击,也对师范院校国画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顺应时代潮流,继承和弘扬中国画上千年的优良传统,如何进行中国画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往大里说,继承和发扬好中国画传统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就现实层面而言,是扭转过去偏离中国画教学规律而必须要进行的自我革新。

近几十年来,关于高等院校中国画教学历史、现实状况、存在突出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改革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我们不能否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借鉴西方绘画理念和方法对改革明清以来中国画学习上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而带来的严重弊端进行革弊的积极意思,但由于过度强调西式化的教学理念也对中国画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大部分学者已然对过去高等院校中国画教学一直延续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培养目标等进行了深刻剖析,概括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点:一是认为高等院校国画教学要适应时代审美要求,应尽快出台符合新时代国画人才要求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二是探讨如何在当代院校中国画教学过程中将素描、色彩等技法与传统的国画笔墨关系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三是探讨传统文化、传统人文情怀教育的重要性;四是强调书法学习在国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五是认为应有去伪存真、所取舍地吸收外来文化,取长补短,“洋为中用”。

现如今,不少师范院校已经就中国画教学领域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尽量兼顾“一专多能”,通过小班制教学、工作室制教学等模式,尽可能使学生养成“熟练掌握国画临摹、创作技能、掌握中小学国画教学方法”的同时,旁渉诸如油画、版画、雕塑等几门延伸课程的技法与知识;又如重视和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审美能力提升,尽可能为学生今后绘画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所有这些改革和尝试无疑为我们今天探讨新形势下师范院校国画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尝试和新的思路。

然而,依据师范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当前地方师范院校的国画专业教学体系尚存在较大差距,诸多问题尚需要深入探讨,如教学目标定位是否清晰明确?毕业生是否体现国家对国画专业人才的“产出”质量要求?课程设置是否符合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是否建立并健康运行?师资配备是否达到最低生师比要求?教学经费是否满足实际教学所需?是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是否满意等等,这些现实问题均倒逼地方师范院校国画专业进行全面改革。可以说,在师范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师范院校国画专业教学改革已箭在弦上,迫在眉睫。

三、师范专业视野下的地方师范院校国画教学改革的建议

1.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增加书法课程比重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之所以源远流长,代不乏人,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画中所蕴含的艺术观念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密切相关,与中华民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基因相契合。在传统画论中,无论是形而上的审美论、修养论,还是形而下的创作论、技法论,都蕴藏着丰富的东方传统哲学思想。一旦割舍东方传统哲学这一基础,那么中国画中所包含的诸如有无、虚实、浓淡、燥润、厚薄、深浅、远近、明暗、隐显、藏露、疏密、繁简、刚柔、动静、曲直、冷暖、形神等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势必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入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不但可以提升中国画专业学生综合素养,而且也符合师范专业认证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此外,应增加书法课程比重。目前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的国画专业仅仅是把书法课程列为基础课,让学生粗略宽泛的了解一下书法常识,而非将书法真正融入中国画的教学中。不少院校国画专业的书法课只是公共基础课程的一部分,书法似乎被当作是一门普遍的“扫盲”课程,学习缺乏系统性,流于形式化,加之学时短和不重视,学生仅临摹一些简单的入门级书法字帖,不能较好地掌握书法的基本用笔技巧等,教学效果甚微。适当增加地方师范学院国画专业课程中的书法课程比例,符合师范专业认证中关于符合师范类专业认证中“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要求。

2.转换教学理念,促进国画教育人才可持续性发展

当前地方师范院校国画教学过于强调素描和色彩教学,忽视写生的重要性,即便是开设了写生课,也往往偏向采用西式化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通过对近五十年的地方师范院校关于中国画写生课程的现状分析,发现该课程的素描化现象颇为严重。由于现在高校学生的绘画基础训练也多是从素描着手,从而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用透视的方式去进行中国画写生,这与国画的写生方法背道而驰。中国画的写生,是通过游览观察山水景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通过师法自然来表现个体对自然万物的省察和体悟,而非机械式地遵循写实性的比例作为参照进行写生。适当削减部分素描、色彩课程,转换长期以来的西式化教学理念,不但可以“固本强基”,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感和自豪感。

各师范院校应该提前进行专业划分,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比较广泛,便于学生了解各个画种的基础知识。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则可以进行专业方向的细化,同时增加专业核心课比重,使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时间得到有效保障,专业技能和水平得到很好的提升和锻炼,从而使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学有所成,有所收获。如此一来,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更有助于他们在国画教学岗位的长足发展,同时学生也会言传身教,将中国画这一国粹艺术传播至各个地方的中小学,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基础素质教育和青少年的中国画教育。这一举措也与师范专业认证中关于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相吻合。

3.立足职业发展,强化教育实习环节指导与监管

根据师范类院校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其主要是以培养合格中学美术教师为目标。地方师范院校承担了为所属地培养师范人才的历史使命,理应以师范专业认证的具体评价指标为标准,立足于学生职业发展的内涵要求,着眼于“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业人才培养导向,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养成,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贡献力量。

为此,师范院校国画专业必须强化学生“一专多能”素质要求,将师范性作为美术人才培养主线,并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严格按照师范专业认证中有关毕业要求的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8个二级指标,系统构建国画基础知识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技能融合机制,积极与地方中小学开展“一院一校一室”美术教育教研活动,采取“双导师”教学实践培养模式,加强与地方中小学联动,多渠道开辟国画专业学生教育实习和见习基地,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加强学生实习环节的监管和指导,探索学生培养——实习见习——顺利就业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连接,全面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国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院校师范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学院简介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师范类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研究
——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