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辅助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公众微信评价

(池州学院 艺术与教育学院,安徽池州 247000)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5G时代开启,各类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与使用浸润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基于此,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添薪续力。随着5G时代的到来,数量庞大的移动网民基数和优质的网络条件持续推进着移动教育的发展,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辅助课堂内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新活力。

一、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与移动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教育应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因其具有的开放性、即时性、迅捷度等特点受到中青年师生们的广泛青睐。微信跨地域、开放、共享的特点为用户提供了多向度、多层级的学习机会。如何将传统课堂与移动互联平台互动结合、建设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多元开放的评价系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研究问题的背景

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抓住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商用契机,加快推动互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升教育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1]政策的出台推动着信息时代教育技术的革新,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在互联网生态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广大青年学生们对革新学习方式的期待。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由腾讯公司推出,庞大的移动网民基数使其成为当今社会大众最主要的网络阅读、交流工具之一。该移动网络平台主要包括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形式,其中,订阅号使用人数最为广泛。在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中,可完成推送、多维互动、传播和分享等功能。每完成一次更新后,不仅关注用户可即时阅读,还可通过分享转载至微信用户、朋友圈、QQ、腾讯微博等平台多方位辐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可以自发进行二次转载或分享,阅读数量在传播过程中激增,形成人人学习的积极氛围。

2.贴合师生行为习惯、应用潜力极大

微信公众平台是中青年人群广泛使用的信息阅读和交流的平台,信息通过便携式移动设备得以即时交互和无限重复转发分享。如今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95后、00后,他们是成长于网络化的信息生态中的青少年,他们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网络共生一族。新时代的一线教师群体,也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接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发展。因此,微时代的信息文化传播方式正悄然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的改革。现代高校基本上能够满足使用微信必备的网络条件,微信公众平台因兼具形式新颖、功能开放、操作便捷、高时效性等特点,贴合广大师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从而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个性发展,在辅助课堂教学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3.提升学习主动性,延展社会性交互空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囿于课堂时间有限,评价机制较为单一、滞后,学生对课堂的热情难以充分发挥。随着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微时代构建的网络资源共享和协作之下,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方式更加便捷与多元。[2]80在微信公众账号的消息区和文末评论区,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提问、留言或展示作品。微时代从传统的课堂空间向课内外的网络时空拓展和延伸,实现了课内外教学的互补与充实,有益于长效关注和个性化教学的深入。教师还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讯息同步、可视化的统计功能来实现教学的即时反馈。评价主体从师生拓展为该公众号的所有受众群体。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更是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甄别和整合,提升学习积极主动性,启发创意思维,助力于新时代人才综合素养的培育。

二、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教学的主要功能

1.消息推送

教师可在登陆平台后进行自媒体活动,将最新信息通过平台发送给学生,比如教学任务、教学资料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章以图文形式发送给指定班级,同时未经过授权的用户无法看到此信息,如此能够保护信息的私密性。如要进行分组教学和讨论,可以利用分组功能推送参考资料和任务要求,也可以指定具体的用户推送信息。信息内容可通过教学设计和需要选择以视频、文字、图片、语音多种方式独立或联合呈现。文章一经推送,用户可在第一时间获取通知并阅读,具有高时效性。

2.实现用户管理

教师登录进入账号后,可要求学生以实名加班级修改备注,以便于学生管理。公众平台中还可以设置单独聊天功能,针对学生的个性诉求,教师可以单击用户名与学生单独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平台的划分群组功能创建学习小组,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将学生合理分配,实现同学间的协作研讨,共同解决课内任务。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或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以便于课程资源和任务的精准投放。此外,教师能够根据公众号后台可视化数据统计出的阅读量趋势、分享转载人次数、文末的点赞数和阅读量迅速了解受众的学习情况,推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便于调整教学。

3.遴选和建设课程资源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所建设的课程资源不仅可辅助课堂教学的开展,更是学生课下复习、预习的补益、同时还承担着社会教育的服务功能,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课程资源呈现方式宜新颖、准确,形成宜于移动传播的独立知识点。比如可以与时下大热的MOOC、国家精品课程相结合,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中,适时加入剪切完成的视频,也可以是教师课前录制好的围绕一个知识点讲授的视频。时长以3一10分钟为宜,达到“微言大义”的传播效果,既可以提供给学生预习,见面课时检测预习效果,课上实施翻转课堂答疑和讨论。资源遴选原则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经验,围绕课程目标,甄别和推送优质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的建设还可以与学习通、各类云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完善资讯导航功能。

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可突破时空限制,利用课下的碎片时间来重温知识点。由于微信开发和共享的特点,关注公众号的所有用户均可获益,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大有裨补。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策略

1.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结合美术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运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首先,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教师可以将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法课进行设计、归类。结合不同课程的属性,如视具体课程重鉴赏与重实践的侧重,对课程资源进行分类建设,构建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案,逐渐实现面向全体并分层级的教学模式。然后,通过微信辅助平台构建小组探究模式。在小组模块构建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设定不同的探究模块,小组成员可包括不同专业方向、自然班的学生,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学、探究,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小组探究中,教师可以设置探究任务,小组成员经协作探讨完成资料的收集、理论或实践成果的呈现。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辅助下,课前可以设计在线预习、自主探究,在学习任务的引领和课程图文、视频资源的熟悉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节约课堂时间。课中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探究为主,有针对性的讨论、答疑,实现知识的内化。课后可利用微信平台发布学习成果、及时巩固知识点、利用碎片化时间有效开展移动学习。

2.革新教学方法,强化有效教学

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需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旨在强化教学成效。首先,打通线上线下的屏障,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相应功能辅助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如翻转课堂、合作探究、模拟活动指导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其次,搭建公共话语平台,加强学生与平台的双向互动。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兼具教学和主持课堂的双重身份,跟踪学生学习进度,组织学习者进行成果展示、投票选优、协同探究,内驱学习动机。通过提升师生交流的活跃度,进行教学与情感互动,营造学生学习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强化有效教学。

3.坚持以生为本、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将其运用在高校课堂的评价体系中,可以构建多维度、个性化的评价模式。首先,在多元化评价主体方面,教师、学生、社会受众群体都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观点,避免单一性评价。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开放、高时效的优势发布学生作品或学习成果,作品一经推送,所有网络受众都可参与评价,即刻扩大学习成果的认可范围,实现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其次,在评价标准的创新方面,可改传统教学模式中注重量化评价方式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访谈、描述、他评、自评等方法力求全面充分的揭示和评价对象。最后,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数据测量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平台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设置监测机制,教师可通过每月阅读曲线、分享转载数量及文章的阅读数和点赞量,推断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促进教学反思。

四、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革新,融合了课堂学习与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逐渐占领重要位置。本研究开展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经过实践探索,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搭建、教学模块的整合、多元化评价主体等方面提出应用策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具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学习体验、促进教学交互等优势,为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借鉴。

猜你喜欢

公众微信评价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信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