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钢琴伴奏中的伴奏意识、艺术审美与价值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乐器声乐

(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一、音乐中产生的美学问题

欣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欣赏一件事物,一方面是感知、认知或以其他方式体验它,而这种体验可能涉及想象力;另一方面是从中获得满足或积极地看待它。欣赏某物意味着对该事物有充分的体验,即与之相识,同时作为体验的结果,对它感到满意或对它有好感。欣赏音乐不同于仅仅感知音乐,也并不意味着对它有积极的反应,更不意味着对它有经验。欣赏不是单向评价,其目的并不是试图分配一个确定的价值的活动,而是试图利用音乐所能提供的价值。换言之,欣赏音乐并不是简单地从音乐中获得乐趣,若果仅仅因为音乐可以使人放松,而人们只需要用半只耳朵听音乐。

音乐欣赏分为两种,即审美欣赏与非审美欣赏。[1]人们欣赏音乐,或是因为其舒缓效果,或是作为社交手段,或是音乐治疗的力量,但这些并非实质意义上的审美欣赏。审美欣赏的焦点是音乐可听的形式和内容,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音乐形式的欣赏,首先是对旋律或音高空间的运动的欣赏,包括对旋律成分的感知,如主题和乐句。还有对节奏、音调持续时间和重音分布的欣赏。其次是对和声的欣赏,即不同音高共同发声产生音程和和弦的质量。还有对复调的欣赏,即对不同旋律或旋律线同时发声的欣赏。从历时性的角度观照,音乐形式的欣赏不仅包括对旋律重复、和声节奏的认识,还包括对奏鸣曲或其他体裁形式的认识,对音乐整体平衡和对称的认识。

音乐的动作也属于音乐欣赏的范畴。这种动作是以由小规模的音乐形式以复杂的方式呈现的。音乐的形式中包含着想象的或隐喻的运动:我们听到音乐上升、下降、高飞、猛跌、扩大、缩小、前进、后退、奔跑、徘徊、跋涉、跳跃。音乐审美还可以是戏剧化叙事内容。音乐,通过其形式、虚拟运动和富有表现力的颜色,成功使听众接受传达一些对象的声音形象、人或事件,并使其通过声波的外观恰当地听到这样的事。

艺术所形成的审美感觉是以审美对象的形式而存在的,它有别于现实美。[1]使人类的音乐审美需求得到满足是这一领域的专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目标。人们能通过这种艺术,获得审美体验,并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音乐只会占用审美对象的时间,但不会占用空间,它通过音符在时间上的有序、富有韵律地流动,进而塑造艺术形象,它的潜在作用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并由此形成艺术审美价值。[2]

钢琴伴奏通过演奏和主体器乐或人声共同塑造出音乐形象,来表达作曲家的情感、反映出一定的历史背景,以此为线索,间接地反映出作曲家对与历史背景下生活的感受与情感的抒发。这种艺术形式较为独特,其独特性体现在它凭借着钢琴这种乐器所拥有的良好表现力,进而为各种艺术形式服务,其伴奏者在对自身的演奏内容建立深入认知的同时,还应将之充分表现出来,还要配合甚至引领合作者一起进入乐曲的状态,继而为表演者营造表演氛围。在整体表演阶段,伴奏者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合理范围内,钢琴伴奏者对于乐曲本身的理解和体会将和音乐作品呈现出的感染力产生直接的联系。

可按照艺术形式将钢琴伴奏划分为正谱与即兴伴奏两大类别,前者是指伴奏者可依照乐谱进行正式演奏。正谱由作曲家围绕主旋律进行针对性创作,由于耗时和准备程度的挂钩,无论是从织体还是和声效果上来看,都最大限度地有利于伴奏者的最大程度上的正常水平甚至高水平发挥,有准备有思考有安排的去营造主旋律所需要的感觉和情绪。钢琴伴奏者通过对乐谱的诠释从而创造出艺术价值,充分代替作曲家进行传达和表达,将审美加工融入艺术背景处理方面,引导演奏者更好地呈现音乐作品,并帮助其奠定基调,协助演奏者并结合达到和谐自然的状态。但从灵活性和创造性这两个角度来看,钢琴伴奏者自主发挥的空间相对于即兴伴奏来说比较有限,不利于伴奏者对于音乐审美方面的发展和成长。作为一种伴奏形式,即兴伴奏由伴奏者按照特定的场合、主旋律临时编配而成,它对伴奏者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它能将个体的音乐素养反映出来。[3]无论在物质水平方面,还是在非物质水平方面,当代人都有着大幅提升,人类对这种伴奏形式的理解也产生了差异,在当代社会,其内在含义也有所改变。考虑到伴奏应与主旋律中所蕴含的情感保持协调一致,编配出的织体与和声几乎完全根据伴奏者水平而产生。然而绝大多数的伴奏者并不具备专业作曲家的扎实理论,在有限时间内严谨性和完整性更加难以保证,但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有利于发挥音乐审美方面的优势,音乐感受力以及想象力都是以相关理论、钢琴这种乐器为基础上,二者的重要性相当。

作为一种交流媒体,音乐有着丰富的灵魂,并且它不存在任何边界,事实上,伴奏者只有对音乐建立自身独特的认知,形成深入理解,才能将一段伴奏出色地演奏出来,对于一些捉摸不定的部分,需通过灵敏的感觉、丰富的联想、对问题本质的深刻捕捉能力来传达音乐。除此以外,伴奏者只有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在即兴伴奏上具有良好表现。人们所拥有的不易发生变化的基本内在文化品质即为文化素养,演奏者能够将这种素养,变成自身的一部分,他们往往掌握着大量的知识,能够深入地理解作品背景,便能在即兴创作中,将作品传神地表现出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伴奏的诠释与构造力

无论在表现作品的内在含义方面,还是在低音到高音的跨度方面,钢琴作为伴奏乐器都比其他乐器更占优势。而通过钢琴配合主旋律进行综合表现的表演形式即为钢琴伴奏,其中的主旋律可以是器乐,也可以是声乐。就演奏作品的困难程度以及艺术特征而言,钢琴伴奏可作为独奏曲来演奏。[4]如何平衡钢琴伴奏与独奏乐器或者人声之间的关系,使之保持协调一致,并且在与独奏者的合作过程中将钢琴伴奏与钢琴独奏区分开来关乎伴奏者的伴奏意识。

钢琴伴奏者在与其他独奏乐器合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钢琴的音量以及情绪从而起到辅助的作用。在掌握出色的伴奏技巧的同时,也能扮演好艺术指导者的角色。钢琴伴奏者应该具备与各种不同乐器或人声的合作能力,共同完成与独奏乐器对某一首作品进行再次创作的过程。例如,对于器乐而言,由于发声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乐器的音响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鉴于此,钢琴伴奏者应该具有在演奏过程中通过运用钢琴演奏的技巧以适应各种乐器的音色。

奏鸣曲与协奏曲是两种常见的音乐体裁,奏鸣曲中钢琴伴奏的比重要明显多于协奏曲,奏鸣曲中作品的主题在独奏乐器与钢琴伴奏中来回转换,故在读谱阶段要先明白每个部分的主题在于钢琴还是独奏乐器,进而对演奏方式起到决定性作用。早在19世纪初期,奏鸣曲于便大量涌现,发展为一种核心的艺术形式。及至20世纪,作曲家依然致力于这种体裁的音乐创作,只是其曲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被称作“奏鸣曲套曲”,与浪漫以及古典乐派存在明显差异。它采用独奏或合奏的形式,由3、4个乐章组合而成,这些乐章之间构成了对比,在音乐形式方面,也可将之诠释为二重奏。在奏鸣曲中钢琴与独奏乐器起到了相辅相成的关系,独奏乐器的音域对钢琴来说较窄,音量范围也比钢琴小,这些都是独奏乐器的实际限制,在这些独奏乐器不能做到的方面钢琴起到了丰富音域以及增加作品表现力的重要作用。在早起亨德尔的奏鸣曲中钢琴主要还是作为伴奏乐器,而贝多芬的奏鸣曲则截然不同,在他的奏鸣曲中充分体现了钢琴的独奏地位。贝多芬奏鸣曲中钢琴演奏的分量大,难度高。

协奏曲一词出自拉丁语,原本含义是共同比赛,它具有竞合的意思。起初,它是一种声乐体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其含义也在不断变化,由一种有器乐伴奏的声乐曲演变为器乐套曲。巴洛克、古典乐派时期,又分别诞生了大协奏曲、 独奏协奏曲。对中国的器乐伴奏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人们对器乐伴奏更多地接触以及参与是一种积极的现象。无论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理论研究中,钢琴如何代替乐队,如何在有限的环境下更多的模仿乐队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尽可能地还原原作。对于协奏曲而言,使钢琴完全还原乐队伴奏是一个不现实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相同协奏曲的不同乐器伴奏缩谱对比一下,可以看出有些作品的伴奏就很钢琴化,而也有很多作品的钢琴伴奏缩谱更加顾及器乐伴奏的全貌,如此会给伴奏着带来技术上的困难。这一点不难理解,如果在指挥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是通过乐队的演奏可以让指挥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声部与声部之间的联系,但多数的指挥课程都是通过钢琴的缩编谱,由两架钢琴来诠释整个乐队的声部。然而对于管弦乐的独奏乐器或声乐来说,伴奏部分都是由一架钢琴来完成。当然,并不是缩编的乐队伴奏谱一定比常规的钢琴伴奏对钢琴来说失去更多的音乐元素,而是在乐队缩编谱中更方便钢琴演奏,在钢琴可以做到的情况下尽可能还原乐队伴奏。笔者的想法是钢琴伴奏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区别于乐队,作为一个独立的协奏曲版本不去模仿乐队。

三、钢琴伴奏的艺术价值

钢琴伴奏具有多元的艺术价值,既不受独奏的限制,用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配合主体演奏,通过钢琴伴奏听众能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表达形成更加深刻、更为完整地感知,另外,它能使作品所传达的内涵、底蕴得以进一步升华,使艺术作品具有更为多样化、层次不一的感情色彩。这种伴奏艺术的使用,成了升华艺术价值的核心方法。

(一)声乐伴奏艺术

在伴奏艺术中,声乐伴奏是核心分支之一,不论声乐伴奏的形式如何,都会用到钢琴伴奏。歌手与伴奏者在表演阶段便已对应在互相合作下将作品出色地表现出来,塑造立体的艺术形象达成了共识。伴奏者对于声乐表演者起到的作用一方面为衬托和辅助,为音乐的整体性作支撑,促进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为鉴赏者更好地融入音乐情绪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任意一首作品均是独特的,这一点在创作初衷、艺术背景上均能得到体现,它的前提在于演唱者能够沉醉于作品中,钢琴伴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将作品所想要传达的意境展示出来,对作品的细节部分进行填充,促进作品的感染力达到顶峰状态,使反映的主题与其塑造的艺术形象保持一致。

同时还对演唱者具有一定的修饰作用,为其避免失误提供支持。在进行现场演出时,就难以避免的会出现失误,演唱者的应变能力是一方面,钢琴伴奏的力挽狂澜有时也会是关键的,保证了艺术形象的完整性。

(二)器乐伴奏艺术

在基本前提上,声乐与器乐钢琴伴奏并不存在差异,但由于后者的表现形式较为错综复杂,进而导致后者与前者依然存在大量差异。有别于通过可通过歌词来传达丰富情感的声乐,器乐并不具备这一特点,鉴赏者仅能借助于旋律的变化来揣摩和品味作品之中的隐喻。因此在使用这种表现形式来表现音乐作品时,就需要通过伴奏者与演奏者的密切协作进而将音乐主题全面表达出来,打造更为深入人心的音乐形式。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5]

经过艺术的考察,钢琴伴奏为人们带来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而它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则为之赋予了珍贵的艺术价值。在错综复杂的乐器演奏中,钢琴伴奏不应局限于单一的烘托者,而应兼顾各类乐器的乐声搭配问题,结合伴奏者的音乐审美,以当局者以及旁观者的角色去支撑整场演奏的氛围烘托;所以钢琴的创作能够对作品的风格进行特定的整合和烘托,进而提升其完整性,这一过程并不僵化,并被赋予了宝贵的艺术价值。它需要转入新的表达状态,通过提供相应的载体来渲染气氛,进而将其艺术元素充分表现出来,并起到一种衔接作用,与别的元素完美融合起来。通过与多样化的乐器,如管弦乐器等进行合作,钢琴伴奏可以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将艺术的重合魅力展现出来。实际上,即便不与其他乐器配合起来进行表现,钢琴独奏也具有良好的表现力,而一旦进行伴奏,更能通过与其他乐器的融合,将其价值充分表现出来,进而将作品的艺术气息完美地表现出来。就钢琴的表现能力而论,钢琴伴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与钢琴独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存在极大差异,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音色、音量方面,前者的核心目的在于烘托主旋律,采用配合的方式来表现曲目风格、整体艺术气息。在完美地表现旋律的同时,充实作品内容,使之变得更加丰富,通过将钢琴与声乐融合起来,也能增加其层次感。

坚持创新是艺术作品的最大魅力所在。对于伴奏者而言,其艺术底蕴越丰富、领悟能力越强,便越能完美地诠释艺术,取得完美效果,通过伴奏来凝结艺术价值,将自身的艺术审美与修养全面体现出来。[6]即兴演奏中,钢琴伴奏者的演奏表现了艺术的精粹,并能给其听众以启发,通过伴奏这种表现形式来升华艺术价值。

(三)艺术歌曲伴奏艺术

在音乐中,由歌词等三部分组成的艺术歌曲是一种特殊体裁。作为艺术歌曲的领衔者,舒伯特对世界音乐史带来了极大影响,他对钢琴伴奏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升华,使之提升至与诗歌等相同的地位,并将钢琴伴奏与声乐巧妙融合起来。在创作实践中,舒伯特的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往往较为特殊,并加强了它在这种音乐体裁中的重要作用。[7]

在艺术歌曲这种音乐体裁方面,无论是奥地利还是德国都于19世纪达到了鼎盛发展状态,作曲家们竞相将钢琴伴奏与这种音乐体裁结合起来,诞生了大量作品。没有了出色的钢琴伴奏,艺术歌曲的魅力也将大打折扣,钢琴伴奏起到了核心作用,它不但能使演唱者展开丰富联想,使之具有更强的表演能力,并且提升艺术歌曲的感染力,使之变得更加完整。常况下,在明确歌曲的基本思想后,作曲家便会依照歌曲的表达需要,对音乐背景进行加工,并结合和声部分的表现需要来明确钢琴伴奏织体。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便能使声乐与钢琴伴奏切实融合起来,带来完美的艺术效果,利用多样化的钢琴伴奏形式,进而丰富音乐形象,使之更具生命力。

钢琴伴奏也能为歌唱者将想要表现的情感以及情绪表现出来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进而将 “伴”与“奏”完美融合起来,使之变得和谐一致。在钢琴伴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前奏部分的设计,不但能与演唱者的声乐巧妙地融合起来,并且也能为所有音乐作品奠定情感基调,通过前奏的渲染,进而引出演唱部分。通常情况下,钢琴伴奏是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如写意等来烘托气氛,将声乐与旋律结合起来,而不中是对旋律的纯粹附和,由此也将独立演奏的核心作用表现了出来。

艺术歌曲可通过钢琴伴奏的融入,被赋予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二者可实现良好的协同效果。尽管钢琴伴奏在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但钢琴伴奏在这一音乐体裁中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只有不断促进钢琴伴奏的发展,创新其艺术表现形式,才能在艺术歌曲,将其重要性不断彰显出来,为听从带来更为理想的音乐审美享受,为钢琴伴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歌曲这种音乐体裁的完美整合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在各种艺术体裁中,形式美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8]以钢琴伴奏这种艺术形式为例,通过形式关系与表表现来阐明其特点与规律,将其审美教育的价值凸显出来。以音乐艺术为例,其形式美的观点的形成是一种客观认知,只有充分理解和发挥这一点,才能用具有科学思维发展音乐思维,才能更好地发挥钢琴伴奏艺术的作用。钢琴伴奏这种艺术形式具有多元化的表现力,有着良好的艺术价值,我们可由此对作品的美感形成深刻理解,使艺术作品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对其艺术价值进行升华,也能使之富有生命力,完美地传达感情色彩。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乐器声乐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学乐器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钢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养*
乐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