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客家山歌口述史研究*

2020-07-12胡志勇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赣南山歌文化

周 琪 胡志勇

(1.宜春学院音乐舞蹈系,江西宜春 336000;2.江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江西南昌 330000)

客家为汉族民系,源自东晋南北朝的“给客制度”,是汉族民系中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客家先民原居住于黄河流域,因战乱、天灾而南迁至赣闽粤交界地区,而赣南则是客家先民南迁的重要地点。赣南位于江西省西南地带,东邻武夷,西靠罗霄,以丘陵地带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居住。客家先民在赣南落脚后,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赣南客家文化,而赣南客家山歌则是赣南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口述史为主线,辅以文献资料,探讨赣南客家山歌起源、艺术和发展问题。

一、赣南客家山歌的发展源流

客家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马克思、普列汉诺夫等人的理论,艺术起源于劳动,是先民们在劳作之余,放松身心的产物。从这个角度而言,赣南客家山歌是客家先民们从中原迁移到赣南,并在赣南的生产实践中所创作的,既有原先文化色彩,又融合了赣南本土音乐文化的山歌。从现存史料来看,最早的客家山歌出现于唐代。根据《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客家深山伐木工已有唱山歌解乏的习惯,而《木客歌——沽酒》更被收入《全唐诗》。时至今日,赣南农民仍将唱山歌作为劳动时娱乐的载体。张某红为赣州市兴国县永丰乡的一位农民,今年77岁,因会唱山歌而闻名乡里。“我的山歌是跟我爷爷学的,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贫农,刚建国的时候,我们家分到了不少土地,爷爷每次下田干活都会带上我。爷爷会唱山歌,我跟着爷爷后面学,时间长了,会的山歌也多了。”[1]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客家山歌和劳动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赣南客家山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反映革命战争以及新中国幸福生活的作品,最为典型的便是《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赣南作为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早在1927年,江治华随红军战略转移时便创作了《红军阿哥你慢慢走》。1982年,江治华的后人江满凤用赣南客家山歌曲调演绎了该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胡某均说“我们赣南和红军有着不解之缘,素有‘一首山歌三个师’的美誉。《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就是红色文化与客家山歌融合的典范产物,未来的山歌求新、求变,还是要从乡土中、历史中来发掘资源。”[2]

二、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

(一)山歌题材丰富

赣南客家山歌的题材极为丰富,生活中的常见元素在客家山歌中具有体现,可见山歌已经成为赣南客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灯哥是客家山歌的常见题材,具有歌舞结合的特点。赣南客家人非常重视春节后的“出灯”活动,并形成了类型多样的灯歌,这些灯歌多以民间乐器唢呐伴奏,具有很强的韵律感,且曲目活泼。民间艺人刘某正说“灯歌算得上我们客家山歌比较具有特色的内容了,像龙灯、摆子灯、狮子灯、牛灯、花灯、八仙灯、茶蓝灯、花鼓灯、船灯这些,都是客家山歌常见的,我最爱上唱的是茶蓝灯《十转来》,‘一转来到小妹家,手提茶壶泡呀泡细茶’”。此外,客家山歌还有号子、小调、风俗歌等内容。刘某正说“客家山歌和客家人的生活是融在一起,赣南客家人大事小情都用山歌来表达,所以客家山歌才这么丰富多彩。特别是婚礼上,客家山歌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我就经常唱《闹房祝赞》这些歌曲,‘手提花烛是庆新房啊,喜庆新人哪并新郎’”[3]。

(二)曲式结构严整

与其他地区的山歌相比,赣南客家山歌的曲式结构比较严整,一般采用的都是七言四句体,七言四句体育七绝的相似,具有朗朗上口,易懂好记的特点。除了七言四句体外,三句半、上下句也是赣南客家山歌常见的曲式结构。需要注意的是,赣南客家山歌严整的曲式结构并不影响演唱中的自由表达,因为客家民间艺人在山歌演唱中会结合自身的喜好,加入一些衬字,使山歌的情绪表达更有感染力,这也成为赣南客家山歌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三)发声方法多样

赣南山歌的发声方法多样,最常见的当然是本嗓发声,本嗓发声的演唱技巧不多,适合叙事性的对歌,但本嗓发声的音乐表现力有限。假嗓,或者真假声结合是比较能够体现客家山歌演唱特点的重要方式。假嗓唱歌需要深呼吸,并以长柱变短带动声带振动而获得较高位置的头声。客家山歌中有不少高腔性旋律,如《唱支山歌显威风》,就需要采用假嗓。表演经验丰富的老艺人都非常善于用假嗓来唱歌。不仅如此,客家山歌引子部分的内容,如“哎呀勒”等也多用假嗓发声。细嗓是女歌手常用的发生方法,王某芳是赣南农村妇女,爱好唱客家山歌,她说“我和其他人不同,其他人唱山歌,就喜欢唱一些历史方面、爱情方面的,这些歌曲情感比较细腻,我一般用细嗓来唱,呼吸浅一些,声音也比较小,但情感上非常动人,很多人都喜欢听我的《哭嫁歌》”。[4]

(四)润腔方法自由

润腔指对唱腔加以美化、装饰、润色的技法,赣南客家山歌的润腔方法较为自由,并没有一定之规。演唱者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采取相应的润腔方式,比较常见的有滑音、颤音等。以滑音为例,这是赣南客家山歌演唱中最为常见的润腔技术,无论是民间歌谣的山歌,抑或是室内演唱的山歌,均以滑音为主要的润腔技巧,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最为典型的便是《打只山歌过横排》。又如,颤音,颤音以前并非赣南客家山歌常用的润腔方法,近年来,随着新式客家山歌的不断涌现,颤音被越来越多的艺人采用,逐渐成为赣南客家山歌具有标志性特点的润腔方式。颤音的使用多和客家方言有关,如《打只山歌过横排》中的“过”和“哥”就采用了颤音润腔方法。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某教授说“在赣南客家山歌众多的润腔技巧中,嗖音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润腔方式。所谓嗖音,指的是控制呼吸上下振动通过碎碎的声音在下咽的咽喉腔射出的声音,经验丰富的艺人在哎呀嘞等的处理中都会用嗖音润腔。”

三、赣南客家山歌的传承发展

(一)完善传承体系

当前,赣南客家山歌面临着严峻的传承问题,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率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与城镇化率迅速提升相伴而生的是农村人口的持续减少,截止目标,乡土社会日益解钮,农村呈现出空心化的态势,基于乡土文化的赣南客家山歌出现了传承危机,另一方面,在东西方交流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西方文化在赣南客家青少年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加。民间艺人刘某华表示“现在年轻一辈不要说唱客家山歌了,连愿意听客家山歌的都少了。我孙子今年上三年级,平时就爱听一些流行歌曲,还说客家山歌老土,跟不上时代了。”[5]因此,必须完善客家山歌的传承体系。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是赣南客家山歌最为重要的传承主体,这和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对赣南客家山歌的深入把握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以教育机构、社会公益组织、企业为代表的其他主体同样在赣南客家山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成立赣南客家山歌协会,以非遗传承人担任协会的会长。

(二)创新推广方式

“酒香也怕巷子深”,推广不力是赣南客家山歌传承危机的重要因素。学校应该成为赣南客家山歌的推广重地,学校在开展音乐教育的时候,要开设赣南客家山歌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学习赣南客家山歌。赣南客家山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在学校开设赣南客家山歌课程能够充分发挥赣南客家山歌的价值。因此,要加强赣南客家山歌教材的编纂工作,凸显民族音乐文化的区域特性,此外,也要加强学生赣南客家山歌社团的培育工作,发挥好第二课堂在学生赣南客家山歌学习中的价值。张某是赣南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学生,他说“我是土生土长的赣南人,对客家山歌也比较熟悉,我认为传播方式的落后是赣南客家山歌传承危机的主要原因。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步入网络时代,网络推广成为赣南客家山歌重要的推广方式。”

(三)加大开发力度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业开发是赣南客家山歌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门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当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长,而文化服务行业则是当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点行业,赣南客家山歌,如灯歌等,有着很高的表演价值,产业开发潜力巨大。因此,在赣南客家山歌的开发中要以文化服务行业为发展的重点,合理引导资源向文化服务行业流动。产业开发同样要做好产业链条的延伸工作,以文化产业为主导,向旅游产业等延伸,实现协同发展的目标。陈某是赣州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他说“文旅融合是大的趋势,当前赣州正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并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口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是文旅融合的重点内容。”

四、结语

赣南客家山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价值,当前有关赣南客家山歌的研究,多以艺术分析为主,而在史料的运用中,也多围绕文献资料开展,口述史研究存在很大的滞后性。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式,用口述史来研究赣南客家山歌,能够获得大量的一手资料,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是深入了解赣南客家山歌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赣南山歌文化
山歌还要妹起头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国画作品《四季》
苗山歌
谁远谁近?
山歌好比春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