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应用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图形图像设计者动态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

纵观视觉传达设计的漫长发展,其与媒介信息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是伴随着现代媒介的发展路径演变而来的,从传统二维平面设计中以印刷物、报刊作为基本媒介,到数字媒体时代二维影像、数字网页、交互广告等的设计,多元媒介技术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必不可缺的支持,不仅为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广阔的发展空间,还赋予其更直观生动、更震撼的视觉体验。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要以更快捷的视觉传播为核心,以提升用户视觉体验为导向,全力打造吸引大众眼球的现代媒介,值得注意的是,就现阶段发展水平来看,数字媒介与视觉传达设计间的融合仍不甚完善,无论是设计创新,还是技术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仍存在巨大的数字化升级空间。

一、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

(一)视觉表现空间的多维性

无论是报刊、印刷,还是广告,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以二维空间为主,不仅视觉停留于纸张上,设计思维也局限于二维这一有限的空间内,只能通过人工绘画等二维表现手法展开设计,虽部分创意设计试图借助光影、玄关等外来条件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但设计本质仍未真正改变。而数字媒体技术利用设计场地、空间等条件的变化与AR/VR等技术,以屏幕、电脑等为载体,彻底打破了二维空间的壁垒,通过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表达方式,创造出与传统静态视觉表达截然不同的动态表达方式,使受众通过智能终端观看2.5D、3D乃至多维动图,传达出二维文本、图片难以传达出的视觉元素,显露出强大的媒体属性与科技属性。

(二)视觉传达形式的动态性

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二维性决定了视觉信息只能利用印刷、报刊等纸媒方式直接表达,属于静态传达形式,受众接收视觉信息后还需辅以一段说明性文字方可知悉设计意图。数字媒体语境下,二维空间被数字媒体赋予了“时间向量”,转化为三维空间形态,加上数字媒体多元技术手段及传播介质对视觉元素的动态处理,极大地推动了二维空间下静态视觉表达的动态演变。从认知心理学视角来看,动感十足的画面要比静态的图片更具视觉吸引力,随着受众阅读习惯的转变,融入时间元素、多感官因素的动态化视觉传达方式无疑是对大众快节奏的生活环境的适应,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受众可在任何移动设备上观看优秀艺术作品,掌握作品背后所要传达的信息,并主动参与作品交互,达到超越以往的趋向真实的感官体验[1]。

(三)视觉信息传播的交互性

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中,受众只能被动接收设计信息,而其对作品的意见却难以为设计者所知晓,这种通过特定表现技法传播视觉信息的方式既成就了视觉传达设计,同时又限制了其发展。一方面,数字媒体语境下,社会大众的信息感知方式持续变革,既突破了时、空的二元限制,又可依托智能端自主获取、筛选或传播视觉信息,这种强大的交互特性极大地增强了受众的视觉感知与体验,而传统单向性的设计传播方式在数字媒体语境下显得毫无创意;另一方面,数字媒介克服了传统视觉信息单一传播的弱点,其一改传统固化的设计思维定式,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设计更立体、多元、生动,也完成了设计者与受众之间的即时交互,受众无须被动接受设计信息,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设计诉求也开始由设计方转向受众方,如此交互模式为设计者了解差异目标群体的诉求提供了平台,也为其深刻思考设计思维、设计技法的创新提供了支持[2]。

二、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应用

(一)多维度动态设计

结合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特点,多维动态化传达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形式,其基于时间的多维空间设计通过抽象的图形图像使视觉信息动态化,重点打造一种如动画或影视设计相似的效果,成为数字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形式。

1.数字媒体中文本的动态设计

传统文本设计是通过把握字体内涵,利用造型规律及表现技巧,设计出既有创新美感视觉,又不乏语意传达的文本,而动态的文本设计要求设计者以更多技术手段与展示平台加以表达,开发出形美而感目、意美而感心的动态字体。时间性是动态文本有别于传统文本设计的最显著特征,设计者需在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形式与规范的基础上,面向受众阅读体验感,结合文字在屏幕载体中的识别率、可读性、运动速率、分辨率、色彩精度、韵律及轨迹等,强化文本动态顺序、节奏与停顿的设计,把控好时间,避免动作过快而影响受众记忆,也避免过慢而影响视觉效果。例如,以“我爱上海”为主题的公益视觉设计活动中,“我爱上海”四个大字依托浦东滨江星传媒的LED大屏幕为平台,将字体设计由传统平台设计CMYK转换到数字媒体RGB的动态展示,成为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一次公共艺术行为的群体性尝试[3]。

2.数字媒体中图形图像的动态设计

视觉图形图像的设计是对文本的艺术化解读,在数字媒体语境下,图形图像设计理念、表现方法及视觉效果均产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媒介的加持令其艺术语言和表达空间产生改变,成为更具感染力的动态视觉元素,为朴素的版面增添一抹灵动,也使单调的文本叙述更添艺术性与可读性。图形图像的动态设计是建立在四维空间的设计形式,设计者需要考虑图形图像的空间位移、运动方向、速度、色彩等多元因素,借助多液晶显示屏等数字载体,使图形图像呈现更为绚丽的效果。图形图像动态设计广泛应用于电子杂志、动态图标、动态标识、影视媒体、交互广告等领域,如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标识设计中动态图形的应用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多元场景下图形结构色彩的随机变换,还是图形不间断的运动样式,精准传达了汉诺威世博会的主题——“人类、自然、技术”,抽象的动感图形所呈现的运动活力犹如人类、自然、科技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为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多感官交互设计

数字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沉浸式体验性等特点使视觉传达设计的互动再次升级,如世博会中国馆内清明上河图数字影像作品就是通过调动受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参与,构建综合体验式信息传播,使受众通过人机交互如画中人一般感受彼时古都开封的繁荣,这种多感官交互设计是“视觉传达”这一术语内涵上的一次升华,也是未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

1.听觉设计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通道,要融入听觉设计,关键是要将视听两种元素融合运用,在精心编排图、文、色彩等视觉元素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声、影、图、文综合运用,如大众点评的一款HTML5营销广告——《我们之间就一个字》,设计者在视觉上利用黑、白、灰为背景,九张页面分别设计一个GIF格式的“金”“本”“欠”“梦”“日”“朋”“拼”“赞”“聚”,并以繁体字书写方式并位于页面上方,下方配合解释性文案,当用户翻阅观看时,会出现代表该页面主题的音效作为视觉补充,如观看“本”时伴随的是心脏跳动的声音,浏览“朋”时背景音为聚光灯点亮的声音,这极大地强化了画面感染力[4]。

2.触觉互动设计

触觉互动设计主要是利用手指操作实现界面交互,与鼠标操作相比,手指操作可实现多点触碰、滑动控制、真实动作的模拟,因此,设计者要树立交互思维,根据触摸屏尺寸、手指操作等要求进行图形设计、版式编排,以适合用户触摸和使用作为首要原则。例如,设计者利用移动媒体的重力与方向感应设计赛车游戏,利用手机旋转模拟赛车在道路上的左右转弯,并借助多点触控操作选择多元视角及其他操作,实现了用户手指与操作目标间的互动,强化了游戏的真实性,重力技术的运用使用户通过触觉直接将视觉信息反馈给游戏对象,实现人与界面的互动交流。

3.多感官综合式体验设计

在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越来越关注受众的感受,而多感官综合式体验设计正是人性化的重要表现。近年来,穿戴式智能设备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焦点,无论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还是VR眼镜、智能头箍等,均将视、听、触等多感官体验融于一体,以全新的应用场景引发独特的体验操作感受。为了设计多感官交融的视觉传达作品,可参考穿戴式智能设备,以方太多媒体数字体验中心为例,企业文化、用户体验、互动留影三大屏幕带给观众直观而趣味的体验,设计者通过视觉元素及内容的拆解重组,以一棵树的生根发芽的全过程隐喻方太集团的成长轨迹,再利用个人视角开启其产品、服务及文化体验之旅,留影区实时呈现来宾身影,寓意共筑温暖的大家庭,使观众获得多感官综合互动体验[5]。

三、结语

综上,数字媒体技术促使视觉传达设计逐步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由传统静态传达向三维动态传达、由单一视觉传播向双向交互传播演进,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应用带来了无限可能。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要满足大众多元文化审美需求,势必需要从设计理念、设计环节、视觉语言、技术表现等多方面探索数字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路径,强化产品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使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更贴近生活、更亲和大众、视觉信息传播更精准高效。

猜你喜欢

图形图像设计者动态
常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与对比分析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企业需求《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与设计
国内动态
动态
基于HTML5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手机网站的设计与制作
浅谈如何创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基于设计者竞赛平台的UG建模案例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