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山琉璃套色雕琢技艺初探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博山琉璃花纹

(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033)

一、琉璃类玉,源远流长

“琉璃”作为古代中国重要的手工艺产品,曾位列佛教“七宝”①,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山东省淄博市的博山地区少田多矿,有丰富的石英矿、石灰等矿产,亦有充足的煤炭燃料和劳动力,从明朝时期即作为中国琉璃制造的重要原料地。从清朝时期开始,宫廷造办处的博山籍工匠逐渐将琉璃的制作工艺带回到了本地,利用本地的原材料优势逐步形成了较有规模的地方琉璃制作中心。当地的琉璃工匠又在原有工艺技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出很多新的艺术形式,而琉璃器物造型和装饰也不只局限于原本宫廷样式,增加了很多带有民间气息的视觉语言和装饰元素。博山琉璃也被称为“中国琉璃之乡”。

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博山本地不仅大量保留和传承了主要的琉璃技艺,同时相当一部分内容亦是有文献记载的。如《颜山杂记》中的琉璃篇详细记载了琉璃制作工艺的基本过程,另外还有许多当地的老艺人亦将琉璃的方方面面记录在案,整理成文。这些都成为我们研究地方传统工艺的重要文献参考。

博山琉璃追求用琉璃材质模仿其他名贵玉石材质。所以相较于国外钠钙玻璃工艺,博山琉璃加入了铅、钡等化学元素,从而让器物冷却后呈现半透明或乳浊色,使其“类玉”。所模仿的玉石范围很广,如玛瑙、琥珀、蜜蜡、青金石、翡翠、黄玉、各色水晶等。其中在当地最名贵的琉璃品种为“鸡油黄”,根据当地的老手艺人王孝诚先生讲述,烧制鸡油黄并没有很精确的配方,工匠主要是凭经验,以约60%的石英粉加约25%-30%的铅粉,再混合入约5%的氧化砷,在烧制时能形成鸡油黄的时间很短,仅在大约1100-1200度之间有反应,若未能把握时机则琉璃只能呈现米白色,光泽较少,色彩轻浮。烧制的成功率很低。这样烧制出来的琉璃器类似黄玉石的视觉效果,但又不同于玉石的透明轻浮,呈现浓郁饱和的黄色。如今具体的配方仅为少数手艺人所知,作为家族的手艺资源秘而不宣。除了模仿玉石材质,在琉璃原料熔化时加入贵重金属也是本地琉璃冶炼的一大特色,比如当地的“红金”是在调料时加入少量金,最后会呈现出鲜艳的紫红色的富丽视觉效果。除“鸡油黄”“红金”之外,本地还有“鸡肝石”“松石绿”等名贵种类。

二、多层套色,雕琢隽永

博山琉璃手工技艺丰富多样,根据琉璃材质的特性来分类,属于热成型的工艺有琉璃烧造、灯工料景、琉璃擀珠等,属于冷加工的有琉璃雕琢、琉璃内画等。其中,套色雕琢工艺是先用传统琉璃烧造的方法,将不同颜色的琉璃色料层层裹敷而做成琉璃器坯,当然每一层采用的颜色也是预先设计好的,然后再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装饰内容,逐层进行雕刻,由外及内的雕刻十分考验工匠的技艺,要完成一件完整的琉璃雕琢作品。其中包含了热成型的“套色成型”和冷加工的“刻花雕琢”两个主要制作阶段。

套色雕琢主要分为“套色成型”和“刻花雕琢”两个步骤。

(一)套色成型

北京人称琉璃器为“料器”②,称套色的琉璃器为“套料”。一般来说套料2-3层即已经是十分复杂的工艺了,但有许多琉璃精品亦会尝试更多层的雕琢工艺。比如在一件荷花装饰造型的鼻烟壶作品中,从外至内有橘红、红褐色、黄绿、墨绿、浅蓝、深蓝,再加底色白色。共约6、7层。这件套料作品的色彩选择是很巧妙的,最外侧使用橘红色,是荷花和鲤鱼用色,除了颜色仿真之外,还考虑到了立体感,让鲤鱼更有起伏感,并且造型的底部和瓶盖也是选用了橘红,保证了首尾呼应。底色为白色,也能很好的衬托彩色装饰元素,还有从红褐色到黄绿色的过渡十分精彩,瓶体左侧的荷叶造型巧妙利用了从褐色到黄绿的变化。除了主体装饰造型外,荷叶、波纹等细节装饰也因为颜色的控制显得比较统一。由于不同的琉璃色料的热胀冷缩率不同,套的颜色越多,器皿成型及后期的雕刻加工工艺越复杂。

套色瓶坯制作时分以下几个步骤。

1.取料。将空心铁管深入琉璃料中,转动铁管让高温黏稠的琉璃液包裹在铁杆顶端。

2.吹泡。吹泡主要针对瓶、壶等中空的容器,即用嘴对准铁管的另一端吹气以使瓶器成型。《琉璃志》中记载过生动的吹制经验——“施气焉,壮则裂,弱则偏”③,也就是说要拿捏好吹泡时气息的力度。琉璃液即是熔化的矿石,十分沉重,在取出和吹泡过程中要不断旋转,依靠重力让琉璃液保持基本造型,所以琉璃工艺品通常不会做尺寸很大的器形,主要在20cm-50cm范围内,太大的器物所需要的原料太多,也就十分沉重难于塑形。

3.套色。在最内侧坯体基本塑造完毕后,要趁其未冷却之时,再蘸取另外的色料,依照事先设计好的套色层次,依次重复前面的步骤即可。

4.成型。套色完成后,工匠再进行具体的整体造型。在制作时也会用到剪刀、铁钳等五金工具,工匠手戴耐高温的木棉手套。一方面刚拿出炉的琉璃器呈半液体状态,很难控制造型不走样,另一方面,琉璃从炉中拿出后会迅速冷却。所以对于工匠来说,一方面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塑形,所以塑形时要一手扶住琉璃坯体,一手不停旋转钢管。而另一方面也要经常把造型放回保温烤炉中让其保持较软化状态便于进一步塑造。有时比较复杂的琉璃瓶型需要两到三名工匠一同协作方可完成。

5.接杆。也叫“顶泵”。“成型”之后,工匠会再另取一根铁管,蘸一些琉璃热料后将管固定在器物底部,再将琉璃器从原本的铁管上分离下来。

6.分离。用沾了水的剪刀先在器物的瓶口轻轻切割,切割几圈后再敲击铁杆,琉璃器遇水冷却,就会从剪刀口断开,但此部分后期仍需打磨。

7.退火。待以上工艺完成后,将琉璃制品制作放在专用的退火炉中进行退火。琉璃器突然遇冷会导致内部张力突然变大,器物有炸裂的危险。所以必须进行退火。退火期少为20小时,多为2天。

(二)刻花雕琢

博山本地人称琉璃雕琢为“阴纹刻花”,即在瓶器上刻出凹陷的装饰花纹之意。刻花雕琢的主要工具为电动打磨机,博山工匠使用的多为用电机发动的小型简易机械。打磨机的磨头一般比较细长,在打磨过程中磨头可以滴水,类似洗牙器,这是为了方便随时清洗琉璃碎末。磨头有不同型号,从直径5毫米到50毫米均有配备。另外还有一些手工修改工具,如尖嘴笔、手持雕刻机、白蜡笔、气吹等。另外还有砂纸、抛光机等抛光设备。

具体的雕琢工艺流程有以下几步:

1.磨坯和砂身。先选择厚度均匀的瓶坯,将瓶口和瓶底磨平,然后通体用细砂磨一遍以使其表面呈砂面。

2.钩图。用白蜡笔在瓶身上描绘纹样,再加热涂一层蜡(用蜂蜡和松香熬成),使其在制作中花纹不致流失,再用较细磨头将纹样磨在瓶上。

3.粗磨。先用较大磨头,搭粗砂把图样的空白处磨去,让纹样部分凸出,这一步叫“落底子”;然后用较小的平顶轮头,用顶面搭粗砂将空白处基本顶平,花纹边沿处都要尽量顶干净而不可损伤花纹,这一步叫“顶地子”。花纹间较小的空隙要改用更小的顶轴。若要进行多层雕琢,则需在“落底子”之后,在底子上重复画样—钩图—落底子步骤,直至每层皆“落”完,方可进行压花等操作。

4.压花和细磨。这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即用细磨头锉出花纹中的尖楞造型,根据花纹所要求的高低深浅去雕琢,再用较细磨头搭细泥将雕好的花纹和花纹外的底子细磨精磨。最后用最小号磨头将一些细微处刻好,如花纹上的叶筋、花蕊、鸟羽、须发、眼、嘴等。到此雕刻基本结束。

5.抛光。即磨光过程,主要使用小型木轮和尖型木顶抛光细节,称之为“光底子”,磨光时也可搭配如膏状细腻的抛光泥进行重复抛光。如若抛光较大的空白处需要不停搭泥,不然会导致器物有裂痕。经过抛光的器物晶莹剔透,充满光泽,被称为“亮货”。

6.去污。将雕琢完的器物放置于硫酸溶液中清除雕琢时产生的铁锈和抛光时遗留的泥污。有时需要长浸10-20小时。

三、寓意吉祥,装饰美满

每件套色雕琢琉璃作品都要经过很长周期完成,套色阶段大约需要一周,而雕琢阶段则更是“慢工出细活”,需要经过画样、去底、粗磨、细磨等近二十道工序。雕琢所用的金刚石轮盘大的直径约100mm,最小的可达直径5mm,到细磨环节更是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据当地雕琢师刘涛先生介绍,琉璃雕琢的草图是需要美术功底的,尤其是传统国画和装饰修养。但具体的雕琢过程与写意绘画完全不同,经常需要20天至2个月的创作周期。并且在塑造时更忌讳急于求成,心浮气躁,因为思想稍不集中,作品就有雕损的可能,瓶器亦成废品。

博山琉璃的套色雕琢装饰语言较为传统保守,多为吉祥图案、神话传说故事和诗词歌赋中的经典桥段再现。由于琉璃品自古以来就与宗教法器密切相关,因而最常见到的装饰元素即为吉祥图案,如莲花、荷花、鲤鱼、八仙法器、牡丹、蝙蝠等。寓意健康平安、祈福纳祥的作品也广受喜爱。在装饰特点上,手工艺工匠对于装饰造型追求严谨细致,以及装饰元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装饰整体多采用居中对称的形式。同时因为套色琉璃的特殊工艺特点,比较强调层次分明的美感,最主要的装饰元素放置在最醒目处,而细节装饰处又十分注意呼应,在一组丰富装饰之外侧往往会利用装饰疏密对比拉开层次,而作品的最外围又常常再做一些复杂装饰造型以为呼应。。琉璃工艺品这种美满而端庄的艺术风格是与博山本地淳朴、踏实、务实的民风和讲究中庸包容的民族心性有很大关系的。艺术品在视觉上接近四平八稳的平衡,让人在心理上产生完美、满足的感受。

四、结语

套色雕琢可以看作是博山琉璃手工技艺的缩影,它将琉璃材质的热加工和冷加工完美结合,不禁让人联想到宗白华先生所提到的中国艺术两种不同的美感追求——“错彩镂金,雕绩满眼和初发芙蓉,自然可爱。”[1]——工艺美突出了外在装饰的存在感,而材质美则体现工艺品内在的境界。“材美工巧,然后可以为良”,透过博山半透明的琉璃器仿佛可以看到一些传承至今的中国工艺美学不灭的信仰。

注释:

①“琉璃”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称谓。佛教七宝在不同经书的解释里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金、银、琉璃、砗磲、珊瑚、琥珀、玛瑙、珍珠等。

②料器是琉璃器在明清时期的称谓,《格古要论》中提到其“以煮料为丝,以丝作器”,故此得名。

③[清]孙廷铨著,李新庆注释. 颜山杂记 [M].山东:齐鲁书社.

猜你喜欢

博山琉璃花纹
传统琉璃文化的现代表达
善思篇之瓷艺·琉璃彩作品
博山“四四席”礼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淄博博山琉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轮胎花纹学问多
开箱取宝之博山豆腐箱
“第一玻璃公司”的沧桑岁月
按属性分类
垣内彩未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