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体验视角下的生产性郊野公园旅游纪念品设计策略探析*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郊野生产性纪念品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一、生产性郊野公园旅游纪念品现状分析

1.产品形式单一

目前郊野公园旅游纪念品普遍缺乏创意和特点,很多郊野公园的旅游纪念品几乎千篇一律,最常见的类型有:直接将该公园相关图案或者名称字印在某件载体上,印有当地风景的明信片,民族风的手工装饰品等。这些纪念品没有体现郊野公园的差异性特质,甚至与大部分旅游景区的纪念品都很类似。生产性郊野公园是以当地农业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旅游景区,与传统郊野园林相比,具有更鲜明的区域特质和风土人情,比如上海金山区廊下郊野公园,该郊野公园以农家和当地的农业为主体,有丰富的果蔬种类和鲜明的地区特色,专属的纪念品本可以进一步发挥出当地的文化特点,加深游客印象,但是纪念品却略显单调,多是简单的手工艺品,明信片等,这一类旅游纪念品在各类景区屡见不鲜,对游客的吸引力并不高,这使得游客更乐于购买当地瓜果蔬菜一类的农产品,而非纪念品。

2.产品情感性需求不足

生产性郊野公园的特点在于其原生态和参与性,生产是指人类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和过程,有参与性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这一点在许多生产性郊野公园的活动或者旅游项目中都有所体现,比如廊下郊野公园以四季主题节庆活动带动旅游发展,举办民俗年味节、田野百花节、廊下果蔬节、农民丰收节四大节庆来吸引旅客,增加了该郊野公园的趣味性和人们的参与感,也体现了当地的特色。但是在旅游纪念品上却没有将其发挥出来,相比起丰富的活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上还不够重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部分旅游纪念品缺乏与丰富的活动相对应的趣味性,功能性的相对缺乏也使得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不强,自然也难以吸引消费者来购买。人们在参与了活动之后,并没有一个纪念品可以维系旅游的美好回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功能性,也开始关注心理层次上的情感体验。探求并尽量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已成为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设计师们逐渐意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力求通过设计来实现寄托情感的需求。因此,产品可以通过其设计的打磨,成为消费者与自身情感交流的载体。旅游纪念品则需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承载旅游者的美好回忆。

二、情感体验对产品设计的意义及价值

1.丰富产品的设计思路和载体形式

郊野公园在我国起步较晚,各方面仍在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及其衍生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生产性郊野公园是在郊野公园的基础上,以农业景观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景观类型,兼具着自然风光和生产文化。[1]同为种植业的郊野公园都可以利用当地农耕文化和丰富的产品为卖点,这就使大量同一类型的郊野公园给游客的感觉类似,没有突出的优点。通过融入情感体验的设计方法,可以给设计师和区域带来更多更针对性的设计方向,例如可以从当地的特色产品或农耕方式中提取特色融入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旅游纪念品的样式也可以不拘泥于常见的载体,让设计更丰富,更贴合旅游地特点,加强该郊野公园与游客之间的联系。

2.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和情感内涵

突出一个旅游纪念品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提升其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生产性郊游公园相比自然景观类郊野公园具有更多的人文气息,也有属于当地特有的文化价值可以挖掘。但目前大部分生产性郊野公园的旅游纪念品还没能突出表现出当地的特色,很多仅仅停留在造型表面,文化层面与精神层面暂未深入挖掘。通过情感体验的设计方式,从不同生产性郊野公园本身具有的文化或者地域特征中提取出符合现代人情感需求的设计元素,运用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文化价值和情感内涵,吸引游客购买的同时展现该郊野公园的文化特色起到进一步宣传作用,形成良好的循环。很多生产性郊野公园都会举办与当地民俗文化相关的节庆活动,或者体验农耕文化的项目,那么旅游纪念品是否也可以与这些项目联系起来,既可以体现当地的特色,又可以与游客参与活动的记忆有所呼应。

3.促进文旅融合的可持续互益发展

近年来“文旅融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国家积极推动稳发展、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时代大背景下,“文旅融合”的有效健康发展对于解决现阶段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文旅融合发展目的是让文化的旅游性和旅游的文化性相辅相成,并进发展,从而帮助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效益一同提高,促进两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郊野公园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文旅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纪念品则是展现地区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各地逐渐提高对旅游业和旅游文化内涵如何展现重要性的认识,旅游纪念品作为承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同时在旅游消费中也占有一定比例。[3]生产性郊野公园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改善,一方面有利于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广了当地的特色文化,顺应了“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促进文旅融合的可持续互益发展。

三、情感体验视角下的郊野公园旅游纪念品设计策略

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设计》中,根据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分析将情感设计分为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三种层次。本能层次上的情感是人们利用本能的知觉体验到的产品感受,也是产品给用户第一印象。行为层次上的情感是用户和产品交互时所感知和体验到的功能性。反思层次是依赖于人高级思维活动的情感,需要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是人通过对产品附带的内在含义的理解与体会而产生的更深层的情感。[4]

1.基于本能层面:融合地域特质的产品外观设计

本能层设计是情感化设计的最外层,关注的是消费者第一眼看见或接触产品的感受,通过人们的感官比如看见的样式,接触的感受,闻到的气味等,来接收和反馈的最直接的情感。在这一层面,设计师可以通过造型、色彩等带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5]从色彩方面来说,如今已有不少关于色彩在设计中的感知特点归纳,例如丰富的色彩可以通过强烈的生理刺激作用于大脑产生感官上的快感,采用明度和纯度高的色相则可以给人以可爱活泼的印象,或者要产生理性现代的情感感受,往往可以通过降低明度和纯度来实现。郊野公园通常是人们放松休息的去处,纪念品的颜色运用上就可以更加温和或者明快。为了产品更加有特点,除了常规的形态、色彩、材质,还可以利用气味等来增加旅客的印象和好感,生产性郊野公园通常盛产瓜果或茶叶,这些作物都是有特定气味的,将这一点融入旅游纪念品中既体现特色有利于给旅客带来良好的第一印象。

2.基于行为层面:构建情境体验的产品使用行为

行为层面注重的是产品的功能性,使用的流畅度等在使用过程中行动得到的反馈。旅游纪念品在行为层次的设计上同样要注意产品的功能是否合理,需要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知到愉悦性,让操作过程保证安全性,让产品具有功能性。这一层着重考虑产品的功能性,一个好的设计需要兼顾实用性与审美性。本能层面大部分倾向于产品的审美性,而行为层面就重点关注于产品的实用性,优秀的外观设计可以给消费者留下好的印象,但如果缺失了实用性和功能性,可能就会让部分消费者失去购买的意愿。因此相比起单纯的观赏类旅游纪念品,也可以考虑设计更具功能性,与消费者有更强互动的产品,比如可以在家自己种植的当地作物的种子,既有该郊野公园的特色也具有了一定的趣味性。

3.基于反思层面:提升产品与人的情感维系

反思层次的设计更关注产品所具备的内在内容,它建立在前两层的基础上,通过了解产品的内涵或是建立与产品的情感维系来获得的精神上的愉悦。对于旅游纪念品来说,这一层面的设计情感来自使用者在与旅游纪念品的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最终通过纪念品可以产生和回忆对旅游整体过程和经历产生的特殊印象和感觉。比如富士山的“金刚杖”——可当作登山手杖使用的长棍。携带它登山,每往上攀登到一个合目,就可得到一个「烧印」,即像盖纪念章一样将该合目的纪号烧烙在金刚杖上。金刚杖在路途中既可以当登山杖使用,回家后它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纪念品,可以承载这一段特殊的记忆。

生产性郊野公园也经常举办与当地生产相关的活动,那么在这些活动中是否也可以有一件设计可以给游客留下记录,维系产品与人、人与记忆。比如举办节庆活动时可以划分多个特定活动场所,每个活动区域可以购买相应的旅游纪念品,各个纪念品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纪念,也可以相互组合成新的形式,添加趣味性和功能性,从而激起游客的购买欲。生产性郊野公园通常以作物主体,如有便于制作标本的作物也可以让游客自己参与制作,制作完成后当作纪念品,像这样参与到纪念品的制作中,可以满足消费者一定的情感需求,同时加深消费者对该纪念品和制作地点的印象,形成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更利于提升产品与消费者的情感维系。

四、结语

当前我国郊野公园正逐步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加入了郊野公园的规划,郊野公园的功能也会不断开发,旅游纪念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经济越发发展的今天,产品设计已经朝着高质量、重情感的方向发展,文章从情感体验的视角探析生产性郊野公园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提出了基于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反思层面的设计方向和建议,希望可以对解决当前生产性郊野公园旅游纪念品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情感性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郊野生产性纪念品
旅行纪念品的错觉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最大规模的蝙蝠侠纪念品收藏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香港的郊野公园
香港争论是否开发郊野公园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