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陶艺审美观念的建构
——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陶艺展为例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陶艺家审美观念接受者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 333001)

一、中国现当代陶艺的发展

现代陶艺的发展与20世纪以来现代艺术思潮和艺术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现当代艺术的核心不完全是讨论作品漂亮与否、实用与否、技术符合传统与否,更关注的是艺术家的个性表达。白明在《世界陶艺概览》中定义“现代陶艺”为:“……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这种审美价值重视挖掘现代社会中人的内心世界。重视新的表现方法和新的表现形式,将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视觉化,表现人的意识的流动和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多种认知 。”[1]这种显示艺术家情感观念的风格最迟可追溯到30年代的英国,代表人物有露西·瑞(Lucy Rie)和汉斯·库伯(Hans Coper)。虽然他们的作品不是现代陶艺,但作品中所蕴含的个人情感已远超实用功能,他们开创了英国和世界新陶艺的先河,是滋养现代陶艺的源头之一。现代陶艺最早的领军者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彼得·沃克斯、日本的八木一夫等人,在陶瓷创作上他们已经能从以实用性为主转向以凸显个性情感表达为主。

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在此之前,陶瓷一直被归为工艺美术范畴,传统的陶瓷创作者们注重实用性和工艺性,忽略了陶瓷的艺术性和个人的个性表达。在受到西方现代陶艺的影响以后,中国陶艺家们开始意识到将陶瓷作为表达内心情感的载体,充分把握陶瓷本体语言,注重对个性语言的表现。三十多年来,中国从“器”到“纯艺”的转变中虽然不断创新,但相比于西方的陶瓷艺术发展来说仍显缓慢。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陶艺展第一次作为独立展区在西安举办之前,由于陶瓷相关艺术长期被列入工艺美术范围且因为陶瓷产区文化概念的原因,以诉诸思想和情感表达的创新性陶瓷艺术被长期边缘化,陶瓷艺术一直与其他艺术门类合并在全国美展中出现。但第十二届陶艺展的作品基本未脱离产区原材料的属性和制约,在泥土、釉药、技术、成型工艺和烧成的使用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到了第十三届,陶艺家在过去的艺术形式、工艺材料上又推进新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新的创意、新的思想。展出作品或关切重大历史事件或反映新中国成立以后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或关注当下,特别是30件进京的作品,几乎成了整个中国陶瓷艺术发展最核心的代表。当代陶艺与过去相比有不同的形态观念和新的表现手法,因此我们需要有新的审美观念去看待当代的陶瓷艺术。

二、陶艺家审美观念的培养

当代陶艺的发展与审美观念的建构有着重要的联系。而审美观念的建构既离不开陶艺家也离不开接受者。审美观念,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美、审美和美的创造及其发展所持的基本观点。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之一。正确的审美观念能正确反映对象的审美特性和发展规律以及美的创造规律。陶艺家们需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来创造作品,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传达其审美观念。而接受者通过陶瓷作品的形式、内容感知创作者的审美观念从而生发新的眼光、新的态度,重新审视、理解现实生活,最终通过社会实践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生活。

陶艺家运用陶瓷泥性语言和手法技巧,将自己的生活感受与思维情感物化为作品,其审美观念影响着作品的格调与品位。科学的审美观念能使陶艺家正确地把握艺术审美的尺度,它是艺术思维和艺术创作经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陶艺家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1.科学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科学且深刻的思想和见解能帮助陶艺家把握和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出符合时代的具有生命力的陶艺作品。陶艺作品是陶艺家独特个性思想的载体,表达着艺术家对社会生活、民族文化、世界潮流、时代精神等的审美认识和思考,肤浅的思想会导致作品平庸。像薛勇的《赴汤》,用陶瓷表达武警战士训练的场面,反映了时代精神。

2.广博的文化修养。任何一个门类的艺术都不可能与别的学科脱节而单独发展。第一,了解现当代陶艺也应了解与传统陶瓷相关的美术史,立足传统发展未来;第二,了解20世纪以来西方现当代艺术也要了解世界其他门类艺术。现代陶艺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艺术分支,而现代陶艺又离不开现代美学、雕塑、设计、绘画、建筑、哲学等,我们应全方位展开对知识的获取。

3.丰富的生活经验。陶艺家深入的生活,积累深厚的生活经验,特别是自己亲身经历或与自己命运发生相联系的经历,常常更能激发创作冲动,从而得心应手创作出内涵深刻、感人至深的作品。黑格尔提道:“艺术家必需产生过很多行动,经历很多丰富的生活,才能用具体形象把生活中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2]如王国栋的《不能忘记的》,创作者生活在山东,亲眼看见自己在煤矿上班的亲人进入黑漆漆的矿洞,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失去了鲜活生命的亲人被一块门板运出来的画面给创作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作品中门板下面用黑煤块支撑着,门板上放着用三角形粘接的白瓷制作的矿靴、人骨、手电筒、板凳、矿帽、水杯这些井下煤矿工人的日常必备用品,创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黑白两色在语言结构关系上表现强烈,陶瓷语言在这里拓展了一个深刻感人的主题。

4.独到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技能技巧。艺术创作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对待前人和传统。艺术具有历史继承性,我们应“站在巨人的肩头”,但又不能墨守成规。陶艺家和工匠的区别在于陶艺家常常另辟蹊径,创造出新的技法,利用陶瓷语言将生活中感受到的常人不易察觉的美,用自己独有的审美认识呈现。本届全国美展陶艺展在景德镇开幕,获奖的8件作品涉及了传统黑陶、白瓷,不少陶艺家们仍借助传统的技法表现现代陶艺。如王杰的《暧昧》,将泥条盘筑这种陶器成型方法用到了瓷器上,表现艺术家对工艺精湛的把握,且作品的空间架构也耐人寻味。张辉的《裂·变》,与传统拉坯不同,上半部分是严谨的传统方式,采用雕刻的方法进行。下半部分是拉坯成型,有明显裂纹,表现了现代陶艺的新方式。因为黑陶必须要经过不断的刮压将表面刮亮,烧成后才会光亮。这种在柔软的泥土上刮压的方法,也体现了艺术家制瓷技术。熊开波的《鼎兴中华》,这组容器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第一眼明显可以看到青铜器的痕迹,作品釉色跟青铜器色彩接近。在造型上借鉴旧石器时代的三足器,创作者将传统元素高度提炼创造出一个具有传统意味但又很当代的造型。

陶艺家通过独特、创新的作品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表现出来,还需要具有卓越的技能技巧。技巧包含技术却不等于技术。技术是指每门艺术合规格的步骤和专业技能,技巧则是在技术的基础上寻求有意蕴的艺术形象。真正的技能技巧能表现出是陶艺家从思想到艺术的全面修养,这需要艺术家们持久地练习和锲而不舍地摸索。如吴建毅的《器之欲》,作品中间的盘是粗陶高温烧成,为了像黑陶一样呈现光滑、亮的效果,创作者需要通过传统的技艺进行打磨、修坯、压坯,从造型来看,整个作品呈现强烈的雕塑感,将容器薄的量感变成浑厚的雕塑。

三、接受者审美观念的培养

当代陶艺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形式。陶艺家创造作品一方面是为了反映生活、表达个性情感,另一方面且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希冀通过作品来参与社会生活,甚至进一步重新建构我们的社会生活。艺术接受,包括艺术批评和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作品必须通过接受者的审美再创造,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价值。陶艺作品中所蕴含的现实生活需要大众的参与,才能将潜在的社会意义转化为现实,介入社会,实现对社会改造。通过对陶艺作品的批评或欣赏,观看者感知到作品所展现的新的现实,从而生发新的态度、新的眼光,重新审视、理解现实生活,而且能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艺术接受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需要接受者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是长时间实践的结果,需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尤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需要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多听音乐能培养耳朵的音乐感,多看绘画能练习眼睛的形势感,接受者的艺术修养只有在各种具体的陶艺展览活动中观看大量的优秀陶瓷作品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2.需要掌握陶瓷的基本知识、发展规律和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背景。观者看同一幅画,接收的信息相同但在每个人大脑里反馈的信息不同,很可能是观看者的知识背景不一样,不同的人可以调出来的美术史的知识和对作品的渊源关系判断的能力不同。如果不了解当时英国对海洋的崇拜,对海洋之光和它神秘力量的悲剧式、英雄般的理解方式,就不会理解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作品的真正价值。如果不了解英国的康斯坦布尔,就不会了解此后的法国风景画,也不能知道巴比松画派意义,不知道柯罗、米勒的伟大。艺术发展到今天也要学习传统的知识,不了解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渊源关系,怎么能真正看懂当代陶艺呢?

3.需要必要的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陶艺鉴赏和陶艺创作相同都离不开社会生活,接受者总是在本身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体验和了解作品,接受者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越深刻,越有助于对作品的审美欣赏。

4.对待新艺术要有开放的胸怀。根植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地上,我们要学习一种开阔的视野,尊重和欣赏不同的陶瓷创作方式,在开放中不断吸取各方面的知识。

四、结语

建构当代陶艺审美观念,离不开对陶艺家和接受者审美观念的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对陶艺家、接受者、当代陶艺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建构“社会——审美观念——陶艺家——作品——接受者——新的审美观念——社会”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建构科学的当代陶艺审美观。

猜你喜欢

陶艺家审美观念接受者
如何认识一件艺术作品
《红楼梦》读后感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的新视角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
中国现代陶艺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