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象征主义下《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相遇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伊甸园萨拉查尔斯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一、引言

约翰·福尔斯是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的英国作家。少年福尔斯陶醉于此地大自然的美和神秘,并从中获取了以后创作的灵感。《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世界文学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为此福尔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自然描写,犹如在作品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灵魂。叶芝曾说过:“全部声音,全部颜色,全部形式,或者是因为它们的固有的力量,或者是由于深远流长的联想,会唤起一些难以用语言说明,然而却又是很精确的感情。”[1]这种全部形式与精确感情之间的关系就是对应的象征关系。本文拟分析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男女主人公相遇时作者对环境描写的象征含义,认为自然景物的描写既反映了主人公的心境,推动情节的发展,又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发展。

二、从海边初次相遇到“伊甸园”相遇

小说家福尔斯在小说中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将男女主人公第一次相遇的背景注入了充足的象征主义色彩,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对小说的主题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首先,小说海边灰色的防波堤象征了古老的民俗和道德,对内约束人行为和思想,是个人自由的障碍,对外阻止着异域文化的入侵。阻止大海对陆地的侵蚀的防波堤呈现出灰色,天长日久把海水挡在外面,慢慢呈现出带有时间感的灰色。它象征着死亡、老旧;大海则象征着来自海外的异域风俗和文化,把巨大的冲击力作用在防守中的灰色大堤。大堤有七百年的历史,“在莱姆人眼里,它只是一堵挡海的老灰墙,距小镇颇远。人们对它不屑一顾。对于纳税较少者或更有鉴赏能力的人,它无疑是英国南部最美的海。如同导游书上所说,它使人联想起七百年的英国历史……”[2]文中纳税较少的人一般指收入少的劳动人民从不把那堵老灰墙当回事,因为他们爱这片海,爱自己的家乡;而有鉴赏力的人指受过教育的人,他们更爱这里的独特景色。这里偶尔来些游人,导游总是提起它的年代,让读者心中把这一景观和七百年前发生的一切联系在一起。但是在文中,这个大堤却象征着英格兰古老道德和价值的护卫者,它常年面对象征着欧洲开放文明的大海和风暴的冲击,二者形成了不断的紧张,为小说的故事背景设置了背景,也为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基础。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了两位主人公的第一次相遇。从欧陆传来的文明风暴与古老英格兰文明狂野地冲撞着,人们的思想和思维形式也发生着剧烈而矛盾的改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两位主人公相遇了并且碰撞出美丽爱情火花。

英国新女性代表萨拉在大堤上迎着狂风暴雨和海浪的水汽,这个形象给读者在读者视觉上产生突如其来的强烈视觉冲击感。狂风、暴雨、大浪抽打着灰色的大堤和伫立在大堤上刚毅的女人,勇敢地迎接着面前的一切。铅灰色天空、巨浪翻滚、大堤旁飞溅的雾状海水构成了一幅风暴的图景。糟糕的天气、孤零零的女人、小镇人复杂的心态等都给初次与萨拉相遇的主人公查尔斯心中画了个大大的问号。她是谁?来自何方?意欲何往?好奇心让查尔斯慢慢地接近了美丽的萨拉,感觉萨拉是个可怜的女人。悬念在主人公查尔斯和读者的心中逐渐产生了。可是出乎查尔斯的意料,萨拉不是他想象中的可怜的女人,却是一个勇敢地宣示着自己另类存在的新女性。萨拉用自己的行为向小镇上的所有人宣布自己是法国中尉的女人。[3]她不期待别人担心她、嫉妒她抑或是反对她。萨拉海边另类形象招致人们异样的目光。当地人表面上同仇敌忾,用恶毒的语言诋毁着这个越矩者,心里却羡慕和嫉妒她,卫道士的虚伪充分展示出来。萨拉借助欧洲的生活方式,无情地击垮每一个人的道德防线,也折射着象征着英格兰的小镇上人们面对域外新文明冲击时表现出的矛盾心态。糟糕的天气以及恶劣的人文环境共同营造了小说另类背景,凸显出女主人公的一往无前的勇敢,也预先向读者展现她和男主人公之间爱情展开的环境,同时预示着两个人的恋爱道路将会是不平坦的。可以看出,小说家福尔斯在预设背景上的独具匠心,他运用了象征手法,展现出故事发生发展的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紧扣读者的紧张心理。同时也反映了英格兰社会意识形态正发生着激变。

“伊甸园”的相遇相识是作家精妙安排的。首先,福尔斯安排安德山崖相遇,便于男女主人公的相识。安德山崖被称为“英国的人间伊甸园”,“它平地如同游人一样稀少,像杳无人迹的荒野,然而这里由于充足的阳光与山泉,像一个长满了奇花异草的植物园”。[2]安德山崖人迹罕至证明了其地理位置的险峻,山崖高耸无论是进是出都是很危险的,这也恰恰诠释了什么叫作最迷人的最危险,其美景对人们无疑是一种身心的诱惑,然而要满足这种诱惑又不得不冒着危险而来。伊甸园在《圣经》中指上帝为亚当夏娃创造的生活乐园。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用尘土造了个男人亚当,在东方的伊甸建立了一个园子,把亚当安置在内,趁亚当熟睡时抽下他一根肋骨,造了个女人夏娃,园中河流清澈纵横,树木繁茂,结满果实,亚当和夏娃在园中过着无忧无虑、恬然自乐的生活。后来他们因受蛇的引诱违背上帝的命令吃了伊甸园的禁果,而被上帝惩罚。[4]一方面,伊甸园象征着美好,原始的传统生活。园中的男女在这里相爱生活,这里与世隔绝,完全不必理会外界的纷扰,是个可以倾心交流的隐秘归宿。另一方面伊甸园也象征着矫饰怀旧,故步自封的风俗道德。亚当与夏娃实则是被上帝圈养在伊甸园中,他们只有遵循园内的规则,才能免于任何外界环境带来的威胁,伊甸园中的任何生物都因圈养而停止了以机体强大或科学进步为方向的进化。某种程度上说,缺乏生存威胁驱动的人是在“原始化”,就像生活在一个食物来源非常丰富的地方的原始人,空手可以捉到鱼,抬头就能采集到果实,不需要鱼钩也不需要梯子,没有任何变革动机,除了进食就是玩耍。人类只有被驱逐出伊甸园,通过文明的发展,才能为自己搭建现代伊甸园。

其次,伊甸园般的安德山崖为男女主人公设置了相遇地点,其象征意义不言自明。作者将男女主人公有意安排在这个当地人公认的恋爱之所,既有让二人相恋的意愿,又有避开世俗的干扰之意。在人间的伊甸园相遇,良辰美景注定了二人恋爱情节的展开。二人在远离世人的地方可以任意挑战所谓的道德底线,也躲避了流言蜚语的中伤。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让人流连忘返。两人忘我地相恋,恣意享受着爱情生活的甜美,深深置身于大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萨拉香甜地沉睡,她的美和自然地美高度融合,让查尔斯由衷生发着爱意、好奇、诱惑和欲望。这是一段纯洁的恋情,不受任何陈规陋习的困扰,也不为他人所打扰。真实的男女,真实的人情感,不用过多的语言,在人间的伊甸园演绎着男女之间的情感。当萨拉醒来,看到查尔斯充满爱意地盯着她时,轻抬眼帘,默默地容许查尔斯的欣赏。脸上露出些许惊讶、疑惑或者窘困和羞愧。伊甸园中的青年男女“就这样呆呆地站了几秒钟,只是在交投目光,但彼此都不理解。”[2]这恰恰和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当初的相遇时一样的,作者这样安排两人相遇于人间的伊甸园,让两人故意暴露出真实的自我,为以后的相识相知做了完美的铺垫。查尔斯通过这次相遇,颠覆了人们对萨拉“娼妇”定义。萨拉在查尔斯眼里已融于自然,在自然中酣睡,展现了自然的身姿体态,就如同这周围景物一样真实。查尔斯对安德山崖一草一木的挚爱与探寻顺理成章地转移到了萨拉身上,他看到了她的美好,同时也对她的神秘和人们口中的“危险的她”充满好奇。

再次,作家安排两人在类似于“伊甸园”的瓦尔科门斯山相遇。那个地方历来声名狼藉,是男女均是野外苟合的地方。当地人表面上谴责这种行为,却经常借口找牛场喝奶,钻进草丛或者山楂树林野合,可以说虚伪的维多利亚道德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地有个习俗流传至今。“仲夏夜都打灯笼带着提琴和美酒,在那里载歌载舞,当然酒酣之后发生不道德也是难免。哪位姑娘家失身,则被视为瓦尔科门斯之徒,一生背黑锅沦为暗娼;而男子则是色情狂”。[2]这座山成了禁忌和不道德的象征。小说主人公在此相遇,预示着两人偷食禁果,并共同走出伊甸园。小说接下来的情节就是查尔斯准备突破心理底线,试探并接受萨拉,挑战道德风俗和时代禁忌,最后成为爱人关系。维多利亚时期风俗虚伪,性压抑严重,萨拉一次又一次选择和查尔斯在瓦尔科门斯山相遇,挑战者虚伪的伤风败俗之说,她的行为代表着一种上升的力量,一种新的道德观念。这样的莎拉获得了“面对维多利亚时期守旧、虚伪的社会道德意识而顺势装疯、 以反抗整个旧礼教和父权制的现代新女性形象”,[5]虚伪的村民把她说成为“法国中尉的女人”,鄙夷她远离她。查尔斯则深深地爱上了萨拉,便穿越白杨树林走向自己的自由之地,默认了自己对萨拉的感情,并卷入了禁忌。

三、结语

《法国中尉的女人》通过相遇构建了小说的框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深化。小说中作家通过相遇,让一对青年男女从相遇、相知到相爱,慢慢走向了解。其中的自然景物的象征性更是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展现得深刻和细腻,让当时的男女主人公在自然中获得慰藉和前进的动力,最终得到了彼此的真心。这部小说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肯定了大自然对人的影响力,相信只有自然与人相融合二为一,一切事物才能和谐美好,从而才能推动历史的车轮,社会得以顺利地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伊甸园萨拉查尔斯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信猫萨拉的小纸条
信猫萨拉的小纸条
“真我”与“他我”:《伊甸园之东》中华裔“李”的身份问题研究
波士顿大学 查尔斯河畔的『马路大学』
伊甸园
谢欣:伊甸园ENED
帮忙
Vikor methods basic in risk management of petroleum enterprise in Yemen
女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