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针挑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2020-07-09何鸿运潘俊宇潘笑梅刘健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针灸

何鸿运 潘俊宇 潘笑梅 刘健

摘要:目的:探讨壮医针挑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针刺组与壮医针挑组。传统针刺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壮医针挑组采用壮医针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結果:与传统针刺组治疗后对比,壮医针挑组患者的头痛程度VAS评分和ROM评分降低更加显著(P<0.05),头痛的发作频率更少(P<0.05)和头痛发作的时间更短(P<0.05)。壮医针挑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高于传统针刺组85.41%(P<0.05);结论:壮医针挑治疗颈源性头痛相较传统针刺组的疗效明显。

关键词:壮医针挑;针灸;颈源性头痛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103-02

对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祖国医学多采用针灸、推拿、牵引等各种手段进行辩病辩证论治,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壮医是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的一种特殊疗法,是用一种特制针或大号缝衣针,根据病人病证选择体表上有关部位或穴位,运用不同手法,挑破浅层皮肤异点或挑出皮下纤维,进行治病的一种简便疗法[1]。本研究将壮医针挑与传统针刺进行对照,观察壮医针挑对颈源性头痛是否具有优势,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96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分组如下:传统针刺组48例,男26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32±5.16)。壮医针挑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龄(41.42±4.84)。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方法

2.1常规针刺组

取穴:参考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3]教材,取风府、风池、完骨、天柱、肩井、合谷、太冲、足临泣和阿是穴。操作:采用单纯针灸治疗,取患者卧位或者坐位,术者取0.3?40mm毫针,常规消毒后于穴位进针,在患者感酸麻胀痛及术者针下沉紧之得气之后,再行捻转提插之平补平泻一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

2.2壮医针挑组

定点取穴:非固定针挑点:为头面部颈项肩的皮肤异点、异感点、颗粒点、结节点、脉络点;经穴针挑点:风池、天柱、颈百劳、颈夹脊、完骨、大椎、肩井;神经针挑点:颈丛神经出筋膜挑点、枕大神经出筋膜挑点、耳大神经出筋膜挑点、枕小神经出筋膜挑点。每次治疗,固定针挑点选5个,分别为经穴针挑点选3个,神经针挑点选2个;非固定针挑点选3个。

针挑操作:头部和颈椎的患者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充分暴露颈部皮肤,术者用皮肤记号笔做好记号,并以碘伏及酒精常规消毒,带无菌手套,取规格为1.2?33mm的一次性针挑针,左手拇指与食指将针挑的皮肤捏提起,右手拿一次性针挑针对准穴位以15-35度,快速进针,刺入皮下1-2mm,下压针体,翘高针尖,然后提高针体作左右摇摆动作,迅速拉断表皮破口,针口如圆珠笔芯般大小,沿破口处逐步由浅入深慢慢往里挑,针头挑起皮下白色的具有黏性的如蚕丝样或者棉絮状的纤维组织,上提针体的过程实施牵拉、摇摆、震颤等手法,挑出来一条顺势拔一条,一针一针往下挑,直至针口周围的纤维挑完为止,最后针口周围隆起一条基边,针口的形状与深阔度一般是上窄下阔,上口直径0.2-0.3厘米,深0.2-0.6厘米的古井状。

治疗时间及评定:每周针挑2次,4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①头痛程度: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视觉疼痛表VAS(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总分10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②头痛的频率。③头痛持续时间。④颈部活动度(ROM)评估:根据主动屈伸、左/右旋转、左/右侧屈3个轴向运动,并采用量角器测量颈椎关节活动度。总分4分,得分越高活动受限越严重。

3.2疗效标准:①痊愈:头痛完全消失,伴随症状、体征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②显效:头痛程度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减少4伴随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③好转:头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2,伴随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善

3.3统计学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以`c±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3.4治疗结果

3.4.1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见表1。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壮医针挑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

3.4.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症状和颈椎活动度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头痛程度、频率、持续时间以及颈椎活动度进行组间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壮医针挑组与普通针刺组治疗后对比,头痛程度VAS评分和ROM评分降低更加显著(P<0.05),头痛的发作频率更低和头痛发作的时间更短(P<0.05)。

4.讨论

当颈椎发生病变时,正邪相争,颈段龙路、火路协调失衡,病理上会在头颈部的龙路、火路网络出现体表皮肤反应点,患者的皮下和肌肉反应点或医者皮下和肌肉反应点。因此颈源性头痛在颈项部、头枕部形成相当多的不固定的针挑点。壮医关注筋骨疼痛引起的各种反应,因此壮医针挑治疗颈源性头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4]。壮医固定针挑点是在医者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有效的固定针挑点。颈源性头痛固定针挑点以双侧风池和风府,3穴为3个基点,在基点的基础上加天柱、颈百劳、颈夹脊、完骨、大椎、肩井增加临床疗效。而神经针挑点是近代壮医针挑结合头面部神经解剖发展起来的,所选择的颈丛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穿出筋膜的出口点。颈源性头痛,本在颈椎,标在头面部,因此治疗上要标本兼顾方能达到比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壮医针挑治疗颈源性头痛通过减压达到迅速治痛的目的,因此疗效比普通针刺好。在顽固的慢性的颈源性头痛的患者当中壮医针挑往往在局部皮内挑出数条甚至数十条,长达一二厘米甚至数厘米的具有一定韧性的白色黏性纤维。针挑一个点,往往形成以点为中心的一条带状的皮下筋膜松解。壮医针挑往往取多点进行,因此形成一个筋膜平面的松解。壮医针挑破口后继续深挑由此形成一个由内向外的物理性的减压通道。筋膜平面的松解加上减压通道的形成,能有效消除和释放筋膜内高压状态。组织内高压状态得以有效的释放,既可以使痉挛的软组织得以松解,又可以使卡压的血管得以释放,更能让挤压而敏感的神经得以脱敏,间接地调整应力的平衡。代谢产物迅速的血液带走,加速了炎症的消除,血液循环的改善改变局部的缺血缺氧的状态,可促进病变软组织的修复。

综上所述,壮医针挑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汉庆, 黄岑汉, 赵玉峰, 等.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的辨析及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18(12):18-22.

[2]Sjaastad O,Frendriksen TA,Pfaffenrath V.Cervicogenic headache:di-agnostic criteria[J].Headache,1990,30(11):442-445

[3]石学敏.针灸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设,2007:4-6

[4]庞声航,王柏灿,莫滚.中国壮医内科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设,2004:35.

猜你喜欢

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发展前景研究
针灸
对我省近年针灸发展状况的分析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