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儿童舞蹈创编探索

2020-07-09唐瑶

北方音乐 2020年12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问题

【摘要】在中国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儿童舞蹈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同时儿童舞蹈呈现出“技巧化”和“成人化”的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的儿童舞蹈存在很大偏差,这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从社会需要入手,分析当前儿童舞蹈在创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满足社会需求和人们审美并适合儿童的舞蹈编创方法。

【关键词】儿童舞蹈;社会需求;问题;编创手法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226-02

【本文著录格式】唐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儿童舞蹈创编探索[J].北方音乐,2020,06(12):226-227,23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舞蹈作为一门可以提升形象气质的艺术无疑是家长们为孩子们挑选兴趣爱好时的最好选择,因此,当今社会对儿童舞蹈作品的需求是大大的增加了。无可否认,在各种儿童舞蹈比赛的推动下社会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儿童作品,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但这些精品作品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无法满足现在庞大的社会需求,而且大多数的儿童舞蹈作品在编创上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本文将以社会为导向,探索既科学又具有儿童特点的,同时又满足社会需求的儿童舞蹈创编思路和方法。

一、儿童舞蹈创编现状及问题

(一)成人化倾向

儿童是如此纯洁而又美好,童真梦幻是他们内心所向往的生活,儿童舞蹈编创者在创作时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区别于成人舞蹈。[1]儿童舞蹈要求编创者把儿童内心世界的单纯和天真尽可能地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需要编创者本着一颗童真的心,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感知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并运用编排把孩子那单纯美好的世界表现出来。但往往这也是最难的,因为编创儿童舞蹈的都是成年人,他们很难设身处境地感受儿童对这世界上一切的感知。

现如今的儿童舞蹈创作的发展形态就如冯双白老师所说,儿童舞蹈在2000年前后便一度走进了误区,作品发展有成人化的倾向,作品沦为了成年人舞蹈的少儿版。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很多所谓的网红舞蹈随着各种视频软件平台的传播进入了人们的眼球,许多儿童舞蹈编创者为了提高作品的质量和关注度,在舞蹈中加入了很多成人所流行的网红舞蹈动作。而这些动作并不是儿童所能理解的,因此,在表现得过程中必然会显得空洞而缺乏活力。而在创作风格中,很多儿童舞蹈作品都过于强调唯美化,唯美化的舞蹈往往蕴含着很多情感,还需要极具张力的表现力,这样复杂的情感是情感世界单一的儿童难以理解的,更不要说把它表现出来了。

(二)技巧化倾向

儿童舞蹈技巧化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它多多少少会对孩子的身心上造成一定的伤害,带来很多弊端。如生理弊端,现在很多儿童舞蹈的编创者在设计和编排舞蹈的时候,为了使舞蹈达到更高的观赏性,强制性地在舞蹈中增加了很多舞蹈技巧,要知道儿童处于人生的第一个生理成长高峰期,高强度专业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柔韧度训练和技巧训练会对幼儿的各生理器官的正常發育形成伤害,同时也无法承受训练所带来的痛苦;再如心理弊端,舞蹈训练中的疼痛感会让孩子们产生不良情绪,使其对舞蹈产生厌恶,而这种负面情绪有可能衍生到孩子们生活的其他方面。这样的舞蹈形态会让孩子们对舞蹈的认识产生偏差,最终失去兴趣。

由于现在有部分的儿童舞蹈作品都多多少少存在着技巧化的弊端,这就导致了我们现在儿童舞蹈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着一些误区,舞蹈老师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完成舞蹈作品会给他们练技巧、压软度。我相信大家对儿童舞蹈过程中受伤导致永久瘫痪之类的新闻都有所耳闻,所以正确的舞蹈作品和舞蹈教学对每一个儿童来说都至关重要。

二、社会对儿童舞蹈的需求

在项目中我们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家长和孩子两大群体设计了两份问卷,分别调查两大群体对儿童舞蹈的看法。共回收调查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60份。

通过调查发现,当今家长对孩子的美育教育越来越重视,而舞蹈作为一门可以提升形象气质的艺术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孩子的青睐。家长们普遍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培养气质、提高专注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在舞蹈种类百花齐放的时代,孩子们感兴趣的舞蹈种类和风格也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们大多喜欢童趣的、动感的舞蹈,听到好听的音乐也会开心地舞蹈,而42%的家长都表示会尊重儿童的意愿,让她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舞蹈种类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增强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众对于儿童舞蹈作品的审美也有了更高的标准,他们一致认为儿童舞蹈作品应小朋友天真烂漫的一面和单纯而又美好的内心世界,绝非是过度炫技的技巧组合和世俗化的主题内容。

众所周知,基本功的训练在舞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良好的基本功训练作为根基,舞蹈作品就不可能完美呈现。无法否认的是,舞蹈基本功的训练的确很枯燥、很辛苦,但仍有七成的孩子表示愿意克服困难,努力练习舞蹈基本功和技巧,家长们也都对此表示出支持的态度并积极敦促孩子练习舞蹈基本功。

舞蹈是一项优美的运动,它能让孩子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构建正确的人生观,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随着音乐舞动,去感受音乐的形象,通过一系列动作、表情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形成开朗乐观、活泼自信的性格;能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从而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提升儿童的学习效果,促进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发展成业余兴趣爱好还是走专业的道路,舞蹈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美育课程。

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儿童舞蹈创编

(一)舞蹈主题的选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儿童舞蹈这门艺术也不例外。正确的儿童舞蹈主题选材是创作一部优秀儿童舞蹈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决定着整个舞蹈作品的走向。在多姿多彩的儿童世界里,编导们在面对作品主题在选材时要怀揣着一颗童真的心,从儿童生活的实际出发、观察儿童的生活细节、捕捉儿童的形象,从孩子们的性格、情感以及所处的时代出发,唤起孩子们在欣赏时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并能从中受益。

主题选材不宜复杂与世俗,这是内心世界单一的儿童所无法理解的。编导可以从一些很简单的领域出发进行选材,例如舞蹈《我爱洗澡》让孩子们形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劳动最快乐》激发孩子们爱劳动的热情;少儿集体舞《一滴水》,主要是以班级大扫除为题材,大家分工明确,有人拖地,有人擦窗户,全班齐动员,展现出大家一起劳动时的热情与欢乐等。这些儿童舞蹈作品都是从孩子的生活出发,在平日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让孩子们感悟身边的事物,加强独立认知事物的能力,通过学习舞蹈也学到了日常生活中的經验,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二)舞蹈音乐的选择

音乐是舞蹈的伴侣,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编导们想要创作一部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在音乐的选择上也需要别具匠心。节奏感鲜明、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可以调动儿童们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及欢乐性,不仅能让让孩子们在学习跳舞时可以调整自己的节奏感还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控制节拍。编创者还可以根据题材的特色采用地方童谣进行创编,让孩子们在舞蹈的过程中也能学习到地方特色文化,感受中华大地的特色民俗;而采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唱跳能力。

音乐的选择有很多,但适合儿童舞蹈的音乐却寥寥无几,这就需要编创者在选择音乐是时多加思考,在音乐的海洋里寻觅那最佳的选择。

(三)舞蹈动作的设计

在舞蹈当中,其实动作就是主题中的一项根本表现载体。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向观众传递出舞蹈的主题内涵。儿童所进行的一系列舞蹈动作本就需要与儿童心理和生理以及年龄等方面特点结合到一起,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以孩子的主观意愿作为前提,不可为了作品效果盲目地训练基本功和技巧。舞蹈作品中可以出现适度且科学的基本功和技巧的展示,但切忌过度炫技,以免孩子出现抵触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动作的编排与设计上不易有过多复杂的动作,复杂的动作不利于孩子记忆,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利于孩子长远以来的发展。

举例而言,第五届舞蹈大赛少儿组作品《宝宝会走了》整个舞蹈就是将“摔”这一动作贯穿始终,特别是当宝宝说出“宝宝宝宝宝宝会走了”这句话的时候,孩子们的可爱纯真表露无疑。整个故事的结构十分简单,但整体的角度却极为新颖。由此可见,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并不需要很复杂、不需要过分炫技,只要动作内涵能让孩子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能把孩子那童真童趣的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即可。别看动作看似平凡,可只要巧妙运用,绝对是一部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中的点睛之笔。

(四)舞蹈作品的美育作用

儿童舞蹈除了学习舞蹈,更重要的是要有教育意义。儿童的认知能力较差,行为品质、道德观念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帮助孩子逐渐认识社会中的美与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美育教育越来越看重,美育教育渐渐成为每一种艺术门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编导工作者想要创作出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作品中就必须要涵盖美育功能。

如编创叙事类型的作品,编导者可以选用一件事情或一件物品作为作品的主题内容,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讲述,最终来阐述一个道理或一种现象,从而让孩子们在舞蹈中了解社会、学习知识、明白事理;再如抒发情感型的儿童舞蹈作品往往会烘托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或是思念或是悲伤,也或是幸福,将种种感情融入舞蹈中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能让孩子们在舞蹈中真切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3]编创者还能发挥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童趣性十分强烈的模仿类型的舞蹈作品,在动物或植物的形态中提炼出能够用肢体表达出来的动作,借助道具和服装的设计模仿某一动物或植物,创作出符合儿童的年龄的舞蹈作品。这一类型的舞蹈既能够有效帮助孩子们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充分调动孩子们舞蹈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和国家政策的推动,社会对儿童舞蹈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儿童舞蹈的审美也有更高的标准。儿童舞蹈作品的创作是儿童舞蹈的最初环节,对中国儿童舞蹈的发展形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舞蹈编导工作者们也应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儿童舞蹈作品的编创中来,以社会为导向,抓住儿童的特性,站在儿童的角度,运用科学的儿童舞蹈创编思路和方法,创作出贴近生活、适合儿童舞蹈同时又满足社会需求的儿童舞蹈作,为儿童舞蹈艺术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易思含.儿童舞蹈创编的问题及思考[J].大众文艺, 2019:147-148

[2]岳柏阳.儿童舞蹈创编的问题及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1

[3]祁锐.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学,2018,v.9;No.123(8):144-145.

作者简介:唐瑶(1997—),女,汉族,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少儿舞蹈创编、艺术类学生外语习得。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问题
公共营养师社会需求现状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关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能力培养研究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