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钢琴弹唱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0-07-09段红琼

北方音乐 2020年12期
关键词:开放课堂信息环境教学设计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钢琴弹唱课一直以来多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设计、课堂讲授、学生参与、成果反馈、综合评价等每个环节都由教师牢牢把控,学生多为被动接受,“一言堂”局面造成了学生需求不明确、学习兴趣低下、自主性差、厌学情绪严重、职业能力不过关等堪忧的局面,加快课堂转型、提升教学效率成为了教师们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以现代信息环境为平台,从教学观念、教学设计、学生管理、教学评价等维度进行资源整合,拟实现无时空限制的开放式钢琴弹唱课堂。

【关键词】钢琴弹唱;教学设计 ;信息环境;开放课堂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214-02

【本文著录格式】段红琼.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钢琴弹唱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06(12):214-215.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教育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信息化教育已然成为弄潮儿,在各教育领域内呈现出了越发重要的牵动作用,传统教育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单一的教学模式、教育要素、教育结构都逐步与现代社会悄然脱节。信息技术使教育实现了无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其内容和方式多元且丰富,逐步形成了个性化、多样化的开放式课堂。然而,我们要认识到,受各种因素如区域经济发展、学科特点的影响,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教育资源有限、信息化相对落后,传统教育模式仍大量存在,但我们应该以所能拥有的现代信息环境强化传统教育形成集传统与开放一体化的“小整合论”课程。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师生角色定位

要实现教育推动,首先应改变教育观念,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应舍弃,逐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分配,将教师从讲授者升华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与行为的主人,提升学习自主性,形成教师、学生、媒体、过程的四位一体教学。

教师要形成现代教育理念,追求做中学、寓教于乐的教育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的,应激发、维持于整个教学,同时与知识性、实践性相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应作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管理者,这是现新时代的教师定位。

新环境下的学生,要告别过去被动的局面,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提升学习自主性,成为有基本信息素养、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能够实现自我教育,并形成终身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新型学习者。

二、信息化視角下的钢琴弹唱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系统的整体设计,将原理性知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活动方案的过程,每门课都有其设计的特殊性,共同之处在于成果必须具有实效性,能够吸引学习者,调动学习兴趣,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探索、交流、理解和掌握。但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受到自身的教学经验、知识水平、传统习惯以及教学环境的影响,往往形成了经验式的教学设计。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是理论课或技能课,其一般过程如下: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涵盖两个方面: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以儿歌弹唱柱式和弦伴奏为例,内容上对已有理论知识水平(音级、三和弦、七和弦的原位及转位)和技能水平(和弦练习曲连奏、断奏、跳奏触键方式、力量把控、指法运行、和弦转换等)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单元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学习者分析是对其学习态度、兴趣、偏好、普遍水平等方面进行剖析;第二,阐明学习目标,通过对柱式和弦伴奏儿歌的学习,需要在知识能力、技能水平、情感领域达成的具体目标;第三,安排教学策略,以合作学习为主,具体包括问题探讨(和弦低音与根音功能、和弦连接原则、和弦配置等)、资源收集渠道、分析问题思路、解决问题手段、结果反馈形式、评价方式;第四,选择教学媒体,根据此单元教学内容,设计以云班课堂、手机视频、钢琴键盘app、overtrue打谱软件为媒介;第五,设计成果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学习过程(学习计划、小组分工、实践操作)为主,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作品的反馈,二者都以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为主。

下面,就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在钢琴弹唱课中的实际运用形式展开阐述: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所谓以教为主的教学,是以“教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出发点,从教学活动设计、学生组织与管理、教学方法和媒体运用都以教师为主导设计,以系统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基本目的。最常见的是讲授——演播法,传统的语言教授渗入媒体演播,使教学更加具有现代化色彩,其基本步骤如下:

乐理教学适合此模式,以大调音阶为例:第一步,教师设计以云班课堂示范弹奏C大调音阶引入,学生观察聆听;第二步,概念输出,教师以PPT展现C大调主音、全半音、大小音程(大二度、小二度)、音阶结构(全全半,全全全半),同时抛出G大调音阶结构及调号问题;第三步,学生活动,自主或团队(形式不定)搜索资源,找到以上元素间的联系,利用手机钢琴键盘构建G大调音阶,并弹奏两调音阶进行反馈;第四步,教师总结:大调音阶序列结构,调号五度相生律,上下行指法运行规律,穿指与跨指弹奏技巧;最后知识应用环节即练习,学生进入C、G音阶练习曲弹奏。

(二)以“问题”为主的教学

问题教学法是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围绕某个实际问题而使用的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者、引导者。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媒体运用能力,以便在作品反馈中有较好的呈现。其基本步骤如下:

钢琴弹唱和声分析适合用问题教学模式。以儿歌《我有小手》《假如我是小鸟》《小毛驴》为例,第一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示范弹唱后提出问题:三首儿歌的伴奏音型是否一样?听觉上有何区別?常用伴奏音型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有何节奏特点?传导出的情绪有何不同?第二步,明确问题:伴奏音型概念界定、联系与区别、风格与情绪。教师组织小组分工,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负责一种音型;第三步探究发现、解决问题阶段,查找资源:以图式或PPT呈现概念、overtrue打谱软件呈现C\D\F大调正三和弦柱式、半分解、完全分解模式,和声标记、相关音(视)频等。对其进行归类、整理及分析,讨论解决方案;第四步,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各小组对所负责音型的结构、用法、联系、节奏及情绪运用问题以幻灯片进行总结报告,阐述构思、过程及结果,并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聆听建议,找到不足,打开思路;最后利用柱式、半分解、完全分解和弦进行一曲多弹式伴奏编配,实现知识应用。

(三)基于“情景”的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教学中,经常会使用情景教学,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情感,使之全身心的融入,体悟音乐,进而理解学习内容。其方式有很多种,如游戏、角色扮演、语言描绘、榜样模仿、绘画体操等,其中游戏(身势、节奏)、语言描绘(讲故事)、角色扮演几种形式最为常见。

在选曲上,教师要选择实效性较强的儿歌进行情景创设,主题鲜明,节奏特点显著的儿歌更容易进入状态。以《夏天的雷雨》为例,这是一首充满快乐、朝气的儿童猜谜歌,情景创设以奥尔夫身势教学法、猜谜活动为主。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夏天、雷、电、雨声,利用语言描述小故事进入情景之中;第二步,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探究。将夏天元素分为四组,要求以身势为主要形式,创编大自然的声音,动作大小、强弱设计符合自然变化规律;第三步,讨论分析:每个角色设定一种节奏型,用拍手、拍腿、跺脚、 捻指等动作结合歌词设定f、p、cresc、dim,对乐句进行表现,教师以观察者的身份收集信息,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拨;第四步,作品展示,每组将节奏、身势元素结合音响、语言或者图片进行展现,录制视频上传云班课堂并交流,教师点评,提出改善意见;最后是整合阶段,在实体课堂中教师再次创设情境,组织全体学生讨论歌曲引入与结束部分,整合各小组成果,并以猜谜形式进行身势问答,实现教学升华。 

三、结语

信息化环境冲破了教育围城,各科领域受益诸多,但同时也面临众多挑战: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降低惧怕与抵触心理,主动加强相关技术培训,提升信息素养;其次,面对良莠不齐的资源海洋,要精心筛选,去粗取精,传播高价值、有营养的知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合理、科学、适度地运用信息平台,避免盲目滥用网络资源,偏离学习目标,造成时间浪费、学习效率不升反降的局面;最后,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实体课堂有机糅合,开放式平台与传统教学并存,避免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继新主编. 信息化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有录主编.信息化教学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开放课堂信息环境教学设计
让数学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刍议
信息环境下的企业管理路径与信息安全探索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